|
让成语重新在生活中闪光
《中国成语大会》节目现场 气冲斗牛、苦口婆心、韦编三绝、功成名就……成语,你还会在说话、上网聊天、写微博微信时运用它们吗?你能精确地解释它们的意思吗?
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由其原班人马打造的又一档以传统文化元素为题材的电视节目——《中国成语大会》,自4月18日起在央视科教频道和综合频道与观众见面,并持续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金越告诉记者,《中国成语大会》这档节目因为央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担当而诞生;首届将比赛12场;全国有超过3万人报名参赛,300多位成语高手参加比赛,36人进入总决赛,最终将于今年7月份决出一名总冠军。
2000个成语接受仰望 “千百年来,成语一直在发光,却从未被仰视。”《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正文说。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集成,其中包含了丰富深厚的文化密码,更传递了中国人千百年锤炼后留下的处世哲学及世界观。成语也是汉语所独有的,是“古今同用“的最精妙、简洁、生动的表意资源和特殊组成部分,被称为汉语的活化石和闪光的珍珠。可是成语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正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民间玩家,生活中几乎没有听说过谁爱好积累成语,语言学研究领域中也很少有人专门研究它。关正文说,做饭、饮食和唱歌这些人们与生俱来的基本需求,都是如今电视的热门题材,但专门针对成语的电视节目,一直是空白。
成语最多的统计量接近5万条,生活中被人们常用的成语大概也有一两千条,那么节目里出现的成语都是怎么选出来的?据介绍,节目组排除了两类传播价值不高的成语:一类是大多数人都已经掌握并经常使用的,另一类是千百年语言实践中很少被使用的,然后将成语最核心的大约2000条成语呈现到了节目中,还加上了标准释义,有的还加入了原典例句,由学术讲解嘉宾给出重点讲述。因此,不管节目中选手在比赛时是否提供了正确的语义解释,观众都能学习到正确的成语知识。
猜词游戏让比赛紧张激烈 虽然成语本身古雅蕴藉、自有意趣,《中国成语大会》选手们之间的角逐却十分紧张激烈,选手们组成3个队,以组合的形式参赛,以猜词的形式捉对厮杀,短兵相接,成败立现。这是一种全新的竞赛形态,综合考核了选手对成语语义的解释能力以及根据语义正确选择成语的能力,总决赛就是对成语释义能力的极致考验,是选手根据语义,正确找到成语的速度比拼。《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巧妙地将中国文化的传统精髓融合在全球流行的猜词竞技中,竞赛形式新颖抓人,节目组给记者的材料中,竞赛的规则和方式表述得十分周详,有近千字。
金越表示,《中国成语大会》由于赛制原创性较高,也不可能像引进国外版权的节目一样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节目其实面临很大的风险。他介绍,制作成语节目,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样,需要寻找并创新确立一种符合成语特征和运用规律的全新电视竞赛形态,对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作出新探索。节目设计之难首先在于成语的复杂性,同一个意义可能有两个以上的成语可以表达,如“背水一战“和”置之死地而后生”讲的是同一个故事。节目组最终找到了切入的途径:成语的语义往往不是字面意思简单相加,而是因历史相承延用形成的特殊的引申义,是表里二重的特殊词汇形式。比如“狐假虎威”、“滥竽充数”,其字面义非常形象,但其使用时真正的用意跟“狐狸”、“老虎”和乐器都没关系。节目组认为,记住其实际意义所指,而不是仅靠表面字义组合推断,是成语作为语言现象最有趣的部分,也是成语文化传播的关键节点。
据悉,《中国成语大会》90%以上的参赛者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大多在20-30岁,高手云集,赛况激烈,牢牢抓住了观众,并且令观众在欣赏节目的过程中感到有所收益。
激发观众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金越说,《中国成语大会》的筹备和设计时间并不长,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爆红催生的一档文化节目,“去年年底才开始想这件事,今年初开始设计。”
原创文化节目面对实力强劲的引进节目,未来会怎样?《中国成语大会》能否持续保持吸引力?金越表示,“从我们来看,我们民族对自己的语言文字有着深厚的感情,应该挖掘出来。”他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的轰动性成功,就是这种感情被激发出来的结果。”
金越透露,《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季已经开始录制,《中国成语大会》第一季将播到7月中旬,《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季将接续从7月中旬开播。此前,今年元宵节期间,科教频道曾经举办了《中国谜语大会》。科教频道还会给哪些中国文化元素“开大会”?金越表示,目前看来已经基本上够了。关正文说,节目组下定决心,要尽全力让今年的《中国成语大会》的文化影响力超过去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而在这之后,节目组的目标是让今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影响力再超过今年的《中国成语大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