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突破——评《汉语词汇核心义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19 20:4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突破——评《汉语词汇核心义研究》
    汉语词义研究,是一个既古老而又青春焕发的命题。说古老,可以说它是与语言俱来的。我们睿智的先民,他们对汉语词义的探讨从未停止过,先秦的著作中,保存了大量的词义研究的材料。诸子中关于名实的论辩,更是汉语词义理论探讨的太羹玄酒。历代的语言学家们,焚膏继晷,覃思穷年,将汉语词义研究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从而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说青春焕发,是二十世纪以来,伴随着现代语言学理论的逐渐成熟,汉语词义研究无论在方法还是实绩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老一辈语言学家们著述之多,可谓充栋汗牛;内容之博,亦庶几地负海涵。其间最为学人推尊的,是张相氏的《诗词曲语辞汇释》筚路蓝缕,而蒋礼鸿先生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拓土开疆。
    近一二十年,汉语词义研究霞蔚云蒸,气象日新,学人们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继往开来,或致力于理论探讨,或钩索诠释疑难词汇。春兰秋菊,各擅胜场。2013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推出的由王云路教授和王诚博士撰写的《汉语词汇核心义研究》(下称《核心义研究》)实现了汉语词义研究的历史性突破,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一、坚实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词义研究基本上不脱本义、引申义的窠臼,清人江声所谓“本义明而后余义明,引申之义亦明”即代表了传统的观点。的确,这不失为词义研究的重要手段,由此而取得的成果也十分丰硕。但是,由本义而入的研究方法也有着自身无法回避的矛盾,因为汉字的来源十分复杂,同一个汉字最早的写法往往异形,每一个字形都代表着造字者的形象与抽象的思维,尔后汉字从小篆到楷书的字体演变又掺与了改造者的主观意识,因之所谓本义就变得有些扑朔迷离;再则,由于时空的距离,文字形体与文献中的运用互不搭界的现象也多少存在,这同样导致了在词义研究方面的歧互。因为研究者各自所据的形体不同,用以辨析的文献或异,结论当然也就难以混同,许慎《说文》之类被诟病处多源于此。于是,学界又有了影响不小的“原始义”的命题——即某词见于文献的最早用法,试图弥补上述的缺憾。但是,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这个“原始”就很难把握。鉴于上述困惑,有学者提出了“核心义”的界说,并且也有一些具体的实践。可惜,他们的措施是基于事实平面的辨考,将主张和观念纳入具体词义的分析中,理论则不免显得苍白而不成系统;其次,主张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核心义的分析未成规模,自然难以对学术界产生导向性的影响。
    《核心义研究》的问世,上述的弊病和不足终于得到了实质的改变。该书“旨在探讨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的制约机制和词语内部意义之间的深层联系,初步建构核心义研究的模式”。它总结了历史,全方位地建构了核心义研究的框架,作者认为:“核心义是多义词的纲领,一词多义的材料可以用核心义这个纲统率起来。”“词的核心义和基本读音是制约汉语词义发展的两大要素。”作者将传统的词汇本义引申义的分析和清儒段王而下的“因声求义”的主张熔铸提升改造而建立起新的理论模式,其特点是全面突破了词汇历史研究“本义、引申义”的桎梏,主要是从纷繁的词义中,抽象出词义的精神实质,再将多义词的所有义位纳入核心义的系统解析验证,进而提纲挈领,以简驭繁。书中通过大量的语料分析,理论随之而坚实,核心义研究的全新模式也因之而昭昭井然。
二、缜密的研究方法
    作者提出核心义统摄的三种结构类型分别是“射线结构”“树形结构”“水波结构”,全面涵盖了核心义的面貌,读来耳目一新,服膺再四。为了印证核心理论,作者心思之细密,眼界之宽广,辨析之精凿令人展卷击节。尤其是常常于人所习见处振聋发聩,今是昨非的感觉随读随生。例如:“怪”“异”“奇”的辨说云:“相同点是:不寻常。……‘奇’是一种现象和状态:不偶,无双,因而超出一般;‘异’是一种动作:分开,因而不同,特殊;‘怪’是一种感觉,不寻常事物引起的不寻常感觉。”(第180页)告诉我们“追”的核心义是“向目标运动”,“逐”的核心义是“随从”(第191页)。又如,“不慌不忙”原来是“不慌张、不害怕,属于同义并列结构”(第243页)。诸如此类,试问,若非以核心义理论驾驭,岂能有如此明晰的分疏。一词之下,征引书籍多则上百,少者亦穷其可依,不仅精彩的新说贯穿全书,历史的谬误亦因之而冰消瓦解,如传统的所谓“乱”有“治”义、“负”有“赔偿”义为反训,该书都为我们廓清了历史的雾障。至于匡正《汉语大词典》的失误,书中所在多有,不烦缕罗。仔细品味书中凡259个单复音词精彩的核辩,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膜拜作者呕心沥血的执着,同时,也不得不折服作者“窍多比干”的锦心。
    此书最后的结语更是衣钵真传,掷地有声。总结起来,推求核心义的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单个词(包括单音词和复音词)的核心义推求方法:⒈单音词从本义入手。⒉双音词从词素义入手。⒊通假字要分析是同音假借还是同源通用,然后从假借字的本义入手。另一类是同类词的核心义推求方法:⒋同源词找构词的理据—求同。⒌同义词找造字的本义—求异。二类的共同点是归纳与演绎相结合。
三、多维的学术价值
    我们觉得,《核心义研究》为汉语词汇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因为此书在确立了核心义研究的基础上,以五章的篇幅论证并示范了核心义与同义词、与同源词、与新兴词语的各种关系,这无异于给同行开列了一份研究指南,有理论的支撑,有成功的范例,有具体的方法,取径十分快捷方便,成熟的同行如虎添翼,而后进亦可循门速入。时日可期,汉语核心义的研究必将随着本书的问世而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就汉语词汇的教学来说,首先此书在分析方法上蹊径重开,给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巨大的思维空间,即以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而论,其间列常用词1086个,其意在理清这些常用词的词义系统,但都是基于本义引申义而分析的,自然不免有上文所说的未达一间处,如果用“核心义”理论重新分析,将会引发一场汉语词汇教学的更趋真理的革命。
    再从辞书编纂看,因为传统的义项设置基本上是“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的次第,琐碎杂乱在所难免,伴随着核心义理论的确立,它以简驭繁的优势将在辞书编纂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因为通过核心义可以建构起词义间的联系,展现语言内部存在的系统,词义的内涵,词义的内部结构及其功能,词义演变的运动轨迹都会因为核心义理论的解析而眉目清晰,多义词、同义词、同源词的认知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度,那么,在这样的理论背景和成功示范的基础上新编辞书,其面貌值得期待毋庸置疑。(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9:38 , Processed in 0.07325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