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别歪曲了“下水作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19 22:1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别歪曲了“下水作文”■湖北黄冈师范学院 余承滨
  不久前,武汉某报刊登了《写作文-背作文-默写作文》一文。作者谈了“下水作文”的三大弊病:其一,“逼迫学生就范”,让他们“千方百计地模仿”老师的“下水之作”;其二,这种模仿“熄灭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其三,“于老师也无补”,“下水作文”既害了学生,也害了教师自己。
  作者如此看待“下水作文”,可能源于认识上的两个误区:其一,认为“下水作文”就是同题作文,即老师布置学生写什么样的作文,自己也来一篇做样子。其二,“下水作文”就是老师先写好了,然后拿出来给学生作示范。不然何以说是“逼迫学生就范”?何以说是造成学生“千方百计地模仿”?
  如果“下水作文”是这样一种做法,的确会“限制学生思维发展”,“熄灭学生的思维火花”。但我教了四十几年的语文,约一半时间专教大专生写作,自觉或不自觉地写了数十年的“下文作文”。绝大多数的情况是,在与学生共同参加某项活动后,布置学生写,自己也写,主要起个带动作用,而不是给学生作什么样板,硬逼他们模仿。
  “下水作文”的形式多得很,师生同题作文只是其中一种,而且不是最主要的。比如,在那个过分强调政治的年代,师生经常要下农村、进工厂,接受工农教育,进行劳动锻炼。每次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半月,甚至更长。在活动过程中,特别是返校之后,少不了要写体会认识,或出专刊,指导之责往往落在我这个写作课教师身上。出于与学生平等的心态,我经常写些“下水之作”,以带动他们的写作。我们的文章没有统一的内容和形式,各人提炼的主题可以不同,选取的题材可以不同,采用的体裁可以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也可以不同,只要内容与活动有关就行了。这样,我的“下水作文”绝不会与学生同题,更不会给他们一个固定模式,“逼迫学生就范”。
  “下水作文”的路子很宽很广,如果仅仅看成是师生同题作文,那就走进了死胡同,可能导致学生生硬模仿,而限制思维的发展。学生作文是否全然反对模仿?学生作文尤其是中小学生作文,训练的是基础写作。基础写作中有一些公认的写作规律是需要遵守的,一些习用的写作方法是可以模仿的。如议论文的点题方法和起承转合的结构安排、记叙文中的人称手法和时空转换、抒情文中的直抒胸臆和托物言志、说明文中的常用说明方法以及应用文中的基本格式,等等,练习这些基本功就少不了模仿。
  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文章还是要写得合格合调为好,杂乱无章、语无伦次总不行。我少年时期,阅读过家乡一位清末副榜的作文本,约二十余篇作文,篇篇写得井井有条,语言畅达,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挑不出什么毛病。副榜的“学位”并不高,只是高于秀才,但还算不上举人,他作文何以能达到如此水平?大概是他从小就对那些经典之作进行了模仿练习吧。倒是现在有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写的文章(可看学报来稿),天马行空、语言杂乱、逻辑飘忽,令人难以卒读。原因很简单:他们求学时期对文章的诸多基本规律和规格缺乏严格训练,包括模仿训练。
  当然,“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条鞭子,握在牧人手里可以放羊;握在农民手里可以赶牛;而握在马戏团演员手里,则可以叫狮子排队,叫老虎钻圈,叫黑瞎子翻跟头,叫大象踏着节拍摇头蹈足;但要是握在傻子手里,恐怕连鸡犬也照看不了;要是放在懒汉面前,恐怕他连瞧也不瞧。方法如同工具,问题在于你是否愿意使用,使用时有没有智慧和技巧。
                                            《中国教育报》2008年9月18日第8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0:36 , Processed in 0.07140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