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审视近十年我国写作教学——基于江苏省36所中小学的调查研究作者:
审视近十年我国写作教学
——基于江苏省36所中小学的调查研究
屠锦红 (宿迁学院教育系,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的老大难。新课程改革已快十年,基于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写作教学的现状依旧不容乐观。改变现状的对策,须从课程设置、课程取向、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层面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写作教学;有效性缺失;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3X( 2010) 10-0090-05
怕教、难教。怕写、难写,一直是语文教师和学生对待写作教学的普遍心理。本次新课程改革,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诸多新的理念,但新的理念是否一定能提升写作教学的效率、效果、效益,这些还需要实践的检验。自2001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迄今为止,语文新课程改革已快十年,那么实际的写作教学现状到底如何呢?本课题组于2010年3月至5月对江苏省36所中小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结果不容乐观。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调查主要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对象为一线语文教师。调查范围涉及江苏省的36所中小学。其中,小学12所、初中12所、高中12 所。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写作的课程设置、课程取向、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六个方面。本课题研究共调查了500位语文教师,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其中小学语文教师180位,初中语文教师160位,高中语文教师160位。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7份,采用SP SS统计软件进行了分析处理。除了教师问卷,我们还召开小型教师座谈会,以深入把握新课程改革以来写作教学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写作课程设置很不合理 本次新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五种课型,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称“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而语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因此,从理论上讲。在完成基本的识字与写字教学任务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听话与说话教学(新课程标准把二者统合为“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课型。根据对被调查学校的课程表统计,实际教学中。三种语文教学课型在教学时间上的权重如下: 表1 三种语文教学课型的课程设置比重 以上数据表明。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人们对读、写、听、说教学投放的精力是极不平衡的。其中每学期写作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二者相加的课时总量还不到阅读教学课时总量的1/3,而写作教学的周教学次数几乎仅占到阅读教学的1/10!对写作教学“量”的投放的严重不足,是构成写作教学长期效率低、效果差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在访谈中,许多语文教师谈到。通过这为数不多的几节写作教学课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觉得力不从心。 (二)写作课程取向过于功利 写作课程取向涉及的是写作教学的价值追求, 它反映了人们对写作教学的功能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并且强调写作要“根据日常生活需要”【1】。 可见。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价值的定位更多的是从学生“生活”的角度来考虑的。然而,调查研究表明(见表2),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在面对“为什么教写作”这一问题上,比例最高的是“为了学生的升学考试”,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选择了此项。而“为了学生的生活需要”则成了语文教师们最少想到的,选择此项的教师还不到一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应试成了一线语文教师们进行写作教学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动机。 表2语文教师对“为什么教写作”的回答情况 当今以应试为核心取向的写作教学的基本格局是:以训练“审题”为起始。以模仿相关作文套路为核心。这几乎是几千年封建社会为了科举考试所进行的八股文式写作训练的延续。而一个人正常的写作从来就不是以“审题”开始的。也从来不会刻意地模仿什么套路而“因文生情”。以应试为取向的写作教学,它使写作者执笔时处于和现实中的写作实践迥然不同的心理状态,背离了人的正常写作程序和写作心理。因此,它培养出的学生的写作技能必将是残缺的、畸形的。 (三)写作课程目标形同虚设 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总目标明确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然而调查表明,对此有82. 3%的语文教师表示“不熟悉”。而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师对自己本学段的写作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都有具体、明确的规定)的认知以及贯彻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见表3)。 表3 各学段语文教师对本学段写作课程 目标的认知与贯彻情况 % 以上数据表明,从小学语文教师到初中语文教师,再到高中语文教师,人们对写作课程目标的认知与贯彻的程度呈现出一个递减的趋势。这可能与升学考试压力的强度大小有关,升学考试压力愈大,语文教师愈是会按照应试教育的逻辑行事而漠视课程标准的规定。如,在访谈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每学年课外练笔不少于1万字,高中课外练笔则不少于2万字,对此,多数中学语文教师表示不清楚。同时,我们也看到,无论是小学语文教师,还是中学语文教师。选择“不知道”写作课程目标的都是占了绝大部分。这表明,新课程标准的写作课程目标对于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而言,基本上形同虚设。 写作课程目标,是写作教学的最高“行动纲领”,一旦这个最高“行动纲领”受到漠视,那么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各种盲动式教学将在所难免,而各种教学的失当失策行为也必将发生,无疑,这将严重削弱写作教学的应有成效。 (四)写作课程内容的严重缺失 本次新课程改革,无论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写作教学。都只有课程目标的规定,而没有具体的课程内容的表述。 由于课程标准层面缺乏对写作教学内容的明确规范,因此,语文教材中涉及写作教学部分的大都语焉不详。在这种情况下, 一线语文教师们对写作教学到底“教什么”充满了困惑。下面是在访谈中语文教师们提出的频率较高的一些问题: 1.作文前指导到底指导什么、如何指导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写作教学到底有没有一个科学的教学序列? 3.各种文体(如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等)的写作知识到底有哪些? 4.到底要培养学生哪些写作技能?要教哪些知识才能达成这些技能? 5.语文教材没有具体的写作知识引导,我们该怎么办? 在问卷调查中,有87. 4%的语文教师觉得写作教学难教的最大的原因是“不知道教什么”,79. 4% 的语文教师认为目前的语文教材对写作教学“严重忽视”。在访谈中,许多语文教师无奈地指出,写作教学除了批改作文外,自己几乎难有作为。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内容的缺失,将导致两种后果,一是对于一些缺乏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们而言, 因为真的不知遭“教什么”而不得不放弃在写作教学中的各种指导;二是对于一些经历较丰富的语文教师而言。他们会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对“教什么”的处理常常是各自为阵、 随意而为。无疑。无论是上述那一种情况,写作教学的效率、效果、效益均是可想而知的。 (五)写作课程实施建议很难真正践行 本次新课程改革,关于写作教学的实施,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建议、主张,但这些建议、 主张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们做得很不理想(见表4)。 表4 新课程标准写作教学实施建议 在实际教学中的践行情况 % 新课程标准写作教学实施建议 经常做 很少做 没有做 提倡学生白主命题,少写命题作文重视引导学生自我修改、相互修改 | | | | | | | | | | | | 指导学生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来搜集写作素材 | | | | 鼓励学生将白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 进行加工,回顾交流学习成果 | | | |
以上数据表明,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这些建议,真正“经常做”的,仅为一到两成的语文教师;而多数语文教师都没有真正践行。通过访谈得知,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有的是由于语文教师们对语文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甚至就没看过语文新课程标准:有的是由于这些实施建议本身操作性不是很强: 有的是由于这些实施建议不符合应试教育的逻辑。 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所倡导的实施建议,显然都是针对过往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开列出的一剂剂良方。但由于种种原因,新课程标准的“良苦用心”并没有很好地被一线语文教师们所接受、认可,这不能不说是新课程改革在写作教学中所表露出的一个莫大的悲哀! (六)写作课程评价建议落实情况堪忧 和写作课程实施一样,本次新课程改革对写作课程评价也作了大刀阔斧的革新,在语文课程标准层面提出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良好建议,然而,这些理念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评价中,却很难真正得到有效落实,一线语文教师们对这些理念的重视程度非常低(见表5)。 表5 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写作教学评价 建议的重视程度 % 通过访谈得知,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评价建议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原因也很多,但主要原因还是应试教育的逻辑在作怪。许多老师坦言。平时的写作训练就是为了考试而准备的。觉得对学生写作的情感与态度进行评价,这对考试没有意义,考试也不评价这些东西。通过访谈表明。实际情形中关于写作教学评价,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采取的基本模式只有一种。即打分+评语。显然,这种方式只是一种终结性评价。无法对学生写作过程进行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也只是局限于写作的技能,至于写作的情感与态度等是无法评价的。教学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功能。而目前中小学写作教学评价重结果、重技能而轻过程、轻情意的评价模式,对写作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评价建议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折射出这种“负面影响”已相当严重。 三、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独立的写作教学课程,从根本上改变写作教学的边缘处境 自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以来。纵观百余年的语文教育。写作教学一直处于边缘状态。我国几乎没有专门的写作教材,写作教学内容常常依附于阅读教学,或作为读写结合的材料,或作为读写知识的补充,写作教学事实上成了阅读教学的点缀与陪衬。 而另一方面,由于作文水平本身的综合性和长期性特点。导致了应试制度下对语文教育的轻视进而转移为对写作教学的轻视。应试教育的桎梏使语文写作教学呈现出明显的模式化、功利化趋势。这一现状必须要彻底扭转。事实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难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主要是理解,是吸收,是学习和鉴别现成的知识和经验;而写作则相反,它是表达,是倾吐。是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生活,这样,后者必然难于前者。提升写作教学的地位的根本之举,是破除百年成规,在语文学科的课程设置上,建构一个独立于阅读教学之外的写作教学课程。也就是说,写作教学不仅要有相对独立的课程实施体系,更重要的是,它要有自己独立的教材。教材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依据与保障,写作教学要真正提升自己的地位,必须要构建属于自己的系统教材。 (二)回归写作的“原生态”,解放写作教学的功利性枷锁 应试取向的写作教学,学生是在被压迫状态下进行的,为了获取高分,装腔作势,虚情假意。长此以往。会直接导致学生作文与做人的分离。这种分离,必然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写作产生厌倦与抵触情绪。可见,应试取向的写作教学是从根本上违背写作的规律与动机的。写作是什么?从哲学角度讲,写作是为了诗意地栖居。写作帮助人类构建内部世界,使人类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写作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命存在方式。没有写作。人类的生存状态就会远离诗诗意。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生命的律动,是发展的需要,是生命的权利和需要,这才是“原生态”的写作!写作教学必须解除应试这一功利性枷锁,要真正调动写作主体的积极性与真诚性,还写作以本来面目。让写作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生命, 让写作教学真正为学生生活、生命服务。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爱上写作,写作教学也方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开发有效的写作课程内容,改变写作教学的“失语”状态 “教学什么”是一切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问题、 基本问题。实际情况已经表明,构成写作教学有效性缺失的第一因素,即为人们对写作课程内容的迷茫。开发有效的写作课程内容已是当务之急,它将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们“集体失语”的现状。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们最缺的是写作知识。我国写作教学一方面写作陈述性知识过于陈1日、老化,几十年一直是围绕审题、立意、结构、修改等转来转去:另一方面写作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几乎阙如。关涉学生“如何写”的知识相当匮乏。 从当前情况来看,开发写作知识有两条渠道可以考虑:即外“引”内“生”。外“引”即直接向相关学科(譬如文章学、文艺学、写作学、应用写作学等)引进较为成熟的知识;内“生”即通过研究优秀教师的写作教学案例、经由专家集体审议,来创生适宜的写作知识。 (四)构建科学的写作教学序列,确保课程目标达成途径的具体化 在教学实践中,之所以许多语文教师在明明知道写作课程目标的情况下却不愿践行目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具体的、科学的写作教学序列来为己所用。因此。在具备有效的写作教学的内容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写作教学序列显得不可或缺。我们认为。一个科学的写作教学序列。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要有明确的写作知识的陈述与写作技能的规定。不能只是简单地从写作教学的“外目”罗列一些写作程序,如立意、选材、布局、修改等,而没有实质性的写作知识支撑与具体的写作技能规定。第二,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 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从“写话”到“习作”到“写作”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的三个阶段的划分)。 必须严格分清各个阶段的技能层级,分列出各个层级的子技能项目,并使其心理学化。保证各个阶段的学生能达成各项子技能目标。第三,必须要具有可操作性。要适合教学。也就说。这个写作教学序列,必须能够很好地做到“教材化”,要能系统地在语文教材中得以呈现,呈现的方式要最大限度地适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五)区别平时写作与应试写作的评价方式,着重发展性评价 迫于应试取向的写作教学动机,语文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多元的评价理念常常采取漠视的态度, 狭隘地认为“评价”就是为了“考试”,过多地强调量化评价,看到的只是一个结果,从而把平时写作教学评价与应试评价几乎完全等同起来。这是一种极其短视的行为!事实上,单靠纯应试式的写作训练是不能真正提高写作能力的。而只能培养应试的技巧, 而提高写作能力则主要靠自由式、真正体验写作过程的写作训练旧。这一规律要求我们。平时写作的评价必须要与应试写作的评价相区别、相分离。我们不要忘记,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写好作文, 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呼吁,平时写作的评价不能按照应试评价的逻辑,语文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及其差异,关注他们写作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因材施“评”,如此,方能真正释放出评价应有的全部功能。 (六)加强新课程理念的普及推广工作,切实有效地为语文教师“洗脑”、“补脑” 课改能否推进,一个关键性因素是教师,教师必须对课改理念心领神会。语文教师对新课程写作教学理念认知匮乏,其原因不仅仅在语文教师一方,国家以及学校层面也须承担一定的责任。目前新课程改革已快十年。关于新课程学习的培训工作。国家相关部门做得并不十分理想。确实,这些年也做了一 些工作。但培训的面很狭窄。在访谈调查中。许多语文教师反映,每年政府部门所给的培训名额相当少。往往只能派个别优秀的教师参加。我们认为,让每位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是实现有效写作教学的基本前提,对此,国家必须加大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力度;与此同时。学校也应积极响应与配合,不能一味全靠政府,学校也应创造条件,统筹安排,积极引领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进行自学与研讨,从而真正切实有效地做到为语文教师“洗脑”、“补脑”。 刊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研版》2010.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