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福尔摩斯的超强观察力是怎样炼成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13 20:2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福尔摩斯的超强观察力是怎样炼成的?
【一】
什么是观察力?
看过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的人也许记得这么一个片段:华生拿来一块怀表,让福尔摩斯推断怀表主人的性格和习惯。本想让福尔摩斯出糗的华生,最后却被他精确的推断深深折服。因为仅凭一只怀表,福尔摩斯就得出其旧主人是华生的哥哥,并且哥哥生性放荡不羁、最后因好酒而死的结论。下面是他的推断过程:
从怀表的外观看出,这只表差不多制造于五十年前,表上刻的字和制表日期差不多,说明这只表是上一辈的遗物。从表背面刻的HW两个英文字母来看,W代表华生的姓,按照惯例,凡是珠宝一类的东西,多传给长子,长子又往往袭用父亲的名字。因为知道华生父亲去世多年,所以他推断,怀表的旧主人是华生的哥哥。
接着,福尔摩斯发现怀表上有个钥匙孔的里盖,并且钥匙孔有上千的伤痕,由此推断这是被钥匙摩擦而造成的。因为清醒的人插钥匙,一般很精准,只有醉汉的表上才会留下这些痕迹。
福尔摩斯利用“观察”,就立刻汇总了怀表上刻的字、摩擦痕迹等细节,并由此推断出怀表的年代、旧主人及其性格。
可见,运用“观察力”的过程,远不只是让物体进入视野的被动过程,而是要知道观察什么和怎么观察,从而主动指导你的注意力。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明白:我要关注什么细节?又要忽视什么细节?如何吸收和抓住那些我选择放大观看的细节?
换句话说,如果把大脑比作阁楼,我们选择关注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成为阁楼里的家具,把这些事件添加进去,会改变阁楼的风景,反过来这又会影响未来的每个添加物,因此我们必须明智地选择。
【二】
你是在看,而不是观察
贝克街221B的台阶共有多少级?这个问题是福尔摩斯在《波希米亚丑闻》中向华生提出来的。当时,福尔摩斯和华生坐在扶手椅上,两人讨论到“看”和“观察”之间的区别时,展开了这样的对话:
福尔摩斯:“你经常看到从下面大厅到这间房子的台阶吧?”
华生:“经常看到。”
福尔摩斯:“多少次了?”
华生:“嗯,不下于几百次吧。”
福尔摩斯:“那么,有多少级台阶?”
华生:“多少级台阶?,我不知道!”
福尔摩斯:“那就对啦!因为你没有观察,你只是在看嘛。我知道有17级台阶,因为我不但在看,而且在观察。”
福尔摩斯想要告诉华生的是,“看”是被动的,而“观察”则是积极参与的。当我们无意识地看时,一连串的感觉输入不需要大脑做任何处理,只要睁大眼睛即可。在这个过程中,你很自然地从周围的世界吸收数不清的要素,却没能处理这些要素的深层含义,甚至认不出眼前看到的东西,所以也不会去留意台阶有多少级。
而观察的时候,你就要集中注意力,从被动吸收状态转到主动意识状态,在这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才有可能留意到有关台阶更深层次的细节信息。
【三】
为什么小孩会观察,长大了反而只会看?
不知道住处的台阶一共多少级,并不是说你没有能力去观察,而是你没有选择这么做。因为假如让你回忆童年成长时的街道,你可能就会回想起很多细节:房子的颜色,邻居的怪癖,四季的味道,一天之中的不同时刻,街道的不同变化,你和哪个小伙伴玩,去过什么地方,害怕去什么地方……
能回忆起这么多细节,说明你并非缺乏观察力。小的时候,我们会格外关注这个世界。并且以一种长大以后再也无法企及的速度吸收和处理信息——新的景色、新的声响、新的气味、新认识的人、新的情感。那时候,一切都是新鲜的,让人好奇。周围环境固有的新奇会让我们极其警觉,我们会吸收,也会仔细聆听。更重要的是,因为积极参与、全情投入,我们不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还会把这些记忆储存起来以备将来之用。
而随着我们逐渐长大,我们也逐渐变得不耐烦:“这个地方去过了,那件事做过了,关注这些已没有用。”我们有其他更迫切的责任需要去关注,以满足大脑的需求。由于关注需求的增加,注意力也开始下降。于是,我们越来越少地知道或者关注自身的思维习惯,越来越多地允许大脑做出判断和决定,而不是主动运用大脑做出判断和决定。
比如,有时你需要在回家的路上去一趟图书馆,你还想象着为了到图书馆而不得不绕几个路口的情形,但结果你却不知怎么的就走到了家门口,而没有去图书馆。这就是不用心的习惯导致了你的注意力下降。在这一路上,你可能一直在想着工作的事——为邮件而焦虑,或提前计划晚餐,但就是这样一种不专注的茫然状态让你的观察力大大下降。
【四】
为什么无法集中注意力来观察?
为什么在去图书馆的路上,你会因为想着别的事而走错路?神经学家马库斯·雷克利对人脑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后发现,大脑喜欢瞎想,心不在焉是大脑的默认状态。而这种心不在焉的状态,就是大脑的“休眠”状态,此时,如果我们想要有更多的动作,就需要有意识的行为。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人养成了同时做几件事的习惯。但注意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注意某种事物就必定会以牺牲另一种事物为代价。比如,你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实验室里所有的科研设备上,就无法注意到坐在实验室里那个人的重要性。
我们不能同时把注意力分散到多件事上,并期望它能像我们只注意一件事时那样的高效。所以,当你走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时,因为分散了大部分注意力去思考工作,就没有了多余的注意力来指导当下的行动。
为什么专注力在信息社会如此重要?如何获得持久的专注力?
另一个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原因,叫“注意视盲”,这种现象指的是,因为专注某个场景中的一个因素,从而导致其他因素被忽视,这是一种“主动的注意力不集中”现象。
心理学之父乌尔里克·奈塞尔率先提出注意视盲的观点,他注意到,黄昏时向窗外望去,要么看到外面的世界,要么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黄昏的微光下反射在玻璃上的房间。但是,他无法将注意力同时用在两者之上。
【五】
什么是观察的选择性?
既然注意力是有限的资源,那么,提高观察力,就要有选择性地去关注。下面来看两个场景。
场景一
一个人在上班的路上经过一家面包店,肉桂的香味飘到大街上。他停下脚步,犹豫了一会,透过橱窗往里看:漂亮的糖浆、热乎乎的黄油卷、玫瑰色的甜甜圈……他走了进去,要了一个肉桂面包卷,心想:“明天我会继续节食。今天是个例外,天太冷了,而且我还要赶往一个艰难的会议。”
场景二
一个人在上班的路上经过一家面包店,闻到肉桂的香味后,心想:“我对肉桂不太感兴趣。”犹豫了一会,他透过橱窗往里看:油腻的糖浆易导致心脏病和动脉阻塞、烧焦的甜甜圈会像肿块一样留在你的胃里、滴油的面包卷上覆盖着黄油,这黄油还有可能是人造奶油,用它做不出美味的面包卷。他说:“是的,这家店没有我想要的东西。”
场景一和场景二中的信息完全相同,但为什么人的想法会有这样的变化?康尼科娃博士研究称,大脑能够有意识地处理的信息只有40%,也就是说,场景中的人把自己认为不重要的信息“选择性过滤”掉了,只关注了身边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是观察的选择性。因为关注的重点不一样,直接导致了心态的不同,从而影响了他体验现实的方式。
在注意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会倾向于注意到我们正在思考的东西,因此,提高观察力,就需要我们用心分配注意力,明确地回答“你想完成什么”就是很好的方法,这能让你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把有限的注意力资源最大化。从而只关注真正重要的目标和想法,并且不让它沦为背景。面对肉桂面包卷的诱惑,你注意到油腻的糖浆会致病吗?你注意到了烧焦的甜甜圈有什么害处吗?
心理学家彼得·戈尔维策发现了几种能够帮助我们改善注意力和表现的方法:
①提前思考;
②具体化并设置明确的目标,即明确需要你集中注意力的资源;
③设立意外事件的情景。比如,突然精神恍惚,你是否有诸如闭上眼睛数到十,再重新集中注意力的应对方法;
④把每件事都写下来,而不只是在大脑里思考;
⑤想想下面两种情况的影响——如果你失败了将会发生什么?如果你成功了报酬会是什么?
选择性——专注、深思、巧妙地选择,是学会如何注意和充分利用你的有限资源的关键第一步。
【六】
什么是观察的客观性?
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中,有一个校园失踪案,说的是一个身份显赫的学生和一个德语老师一同失踪的案件。校长根据“德语教师自行车不见了”和“他的房间乱糟糟”,推测失踪的德语老师是嫌犯。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称:
我们相信我们想要看到的和我们的大脑决定要看到的东西,并且把这些信以为真的东西而非事实编码进入我们的大脑,然后以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客观事实,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我们看到的事实”只是那段时间里被限定了的感知。
由于校长立刻怀疑这是一桩诱拐案,所以他只注意和支持他最初想法的细节,但他的想法实际上没有任何根据。就他关心的事来看,他是客观的,正如哲学家培根说的:“一旦采纳某个观点(要么作为公认为正确的看法,要么与自身相一致),人类的理解力就会引导所有的事情去支持和赞同它。”这样就无法做到真正的客观。
而福尔摩斯的原则是,只相信事实,他明白校长描述的情况是经其润过色的,所以他认为,事实可能并不是校长及众人见到的那样。所有人都认为下落不明的教师和那桩失踪案有关,所以没有分头找人,而是一起找,但这两个人可能根本不在一起。遵循客观性原则,福尔摩斯最后找到了死在学校附近的德语教师。
普通人在描述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场景、一次互动时,很少只把它看作一个微不足道的客观实体,也很少去关心这其中的区别,因为它并不重要。只有福尔摩斯这样绝无仅有的大脑,才能把客观事实从随后发生的、下意识的、自动的主观阐释中分离出来,即观察的客观性。
所以,学会把形势和阐释分开是集中注意力观察的第二步。即把自己和所看到的情形分开,而不是进入那个最符合你预判的世界。要做到这一点,你可以从头开始描述情况:要么大声说出来,要么写出来。对一个不知道任何详情的陌生人说话,能够帮助你发现遗漏之处和不一致的地方。就像你在大声朗读自己的著作时,往往能找出你的语法或逻辑错误一样。
【七】
什么是观察的包容性?
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于把注意力当作一种视觉现象,但实际上,注意力涉及了你的每一种感觉: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要做到充分观察、真正注意,我们就必须有包容性。
福尔摩斯在断案时就充分运用了这种包容性,当亨利的长筒靴消失时,他发现了一些匿名便条,所有人都认为这些便条没什么异常,只有福尔摩斯从便条的气味辨别出一种香水的味道,从而推断出案子还牵涉一位女士。
康尼科娃博士说,有意识地使用每种感官不仅能照亮现场出现的场景,还能显示出某种情境下经常被遗忘的内容:什么东西不在这,什么东西本应该出现。缺失的信息在思维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你决定买个手机,出现下面两种选择,你更愿意买哪个?
如果原来的信息不变,只增加了“重量”和“辐射”两个信息,重新选择,你又会选择哪一个?
看到第二个数据列表时,你可能会从选择手机B变成选择手机A。然而,这两部手机没有丝毫的改变,改变的只是你得到的信息,这就叫“忽视遗漏”。很多人无法注意到预先未察觉到的手机的重量和辐射,除非我们主动唤醒这些信息。因为在这里,我们只用到了视觉信息,但如果我们争取运用更多感官,就会对情况更了解。
包容性——学会动用所有感官进行观察,是提升观察力的第三步。
【八】
什么是观察的参与感?
福尔摩斯偶尔也会犯错,当他疏于将注意力的最终元素,如活跃的、现场的兴趣和切身的参与感投入手头事时,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在《证券经纪人的书记员》一案中,由于福尔摩斯起初就对此案没兴趣,较弱的大脑参与就导致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线索——报纸。最后,平纳先生试图自杀一事就彻底破坏了他的断案计划。
可见,参与感对彻底的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这是提升观察力的第四步。大脑需要主动参与它正在做的事情中去,否则,它就会变得不认真,最后导致关键线索从眼前溜走。
我们缺乏参与感,往往是由于我们不断地选择不参与。我们在散步、跑步、坐地铁的时候听音乐,在与朋友家人进餐时查看手机,在参加一场会议时想着下一场会议。总之,我们常常往自己的大脑塞满自制的记忆主题,或让人分心的一串串数字。
丹尼尔·吉尔伯特在追踪了2200多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后发现,人们思考其他事而非手头事的时间,和他们思考正在做的手头事所花时间一样。确切的说,这部分时间占46.9%,而且他们实际上在做什么似乎无关紧要。不管这个活动看上去多么有趣或多么无聊,他们都心不在焉。
这种心不在焉,就是缺乏参与感的表现,长此以往,我们的观察力也会因此下降。不过,参与感可以培养。如果你想集中精力读书或写作,可以用一种自我强制的方法增加参与感:关闭手机、电脑或网络。
一位神学家做过一项实验,他想要证明,如果人们在完全没有网络的地方待上三天会发生什么。结果是:有创造性、思维清晰、大脑重新启动。
【九】
你能控制他人的注意力吗?
“注意力是非常强大的东西,它决定了你的现实世界。如果你能控制一个人的注意力,你会用它做什么?”ApolloRobbins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扒手,他通过偷手表来了解人类的行为习惯,并在TED演讲现场示范了如何窃取你的注意力。
一起看看他的TED演讲:错误引导的艺术(844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3:48 , Processed in 0.12543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