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股课,几时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15 18:0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八股课,几时休?
浙江省上虞市崧厦镇中心小学  林志明

明清科举,以八股文取仕。因这种文体内容死板、形式僵化,不仅束缚了学人的思想,而且败坏了读书的意趣,所以历来为世人所诟病。明末学者顾炎武曾愤然叹道:“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不想时过境迁,这种教条刻板的“八股之风”竟波及到了语文课堂。在很多公开课、观摩课上,“我们的语文课总给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感觉,对教材题旨、写作技巧的理解,老师们总是那样一致;对文章结构、运思的把握,大家总是那样相似;课堂教学的走势、方法总是那样不谋而合。”语文课,俨然成了“八股课”。
说这话,或许有人不以为然:语文教学不是流派纷呈、各领风骚吗?语文课堂不是千姿百态、尽显风流吗?这“八股课”从何说起?
还是先来看一则课例吧。
一位教师教学《女娲补天》一课,其基本流程如下:
一、激趣导入,缘题质疑
1.出示一组图片,请学生说说是什么神话故事。
2.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3.学生缘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究重点,体悟“可怕”
1.说说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2.找找哪些地方让人感到天塌地裂的可怕景象?
3.研读:“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1)读句子,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
(2)读句子,说说仿佛听到了什么?
(3)小练笔:看着这样的画面、听着这样的声音,女娲的心里会怎么想?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这是一堂典型的“八股课”,周周正正、规规矩矩,说不出什么不好,也找不到什么漏洞,但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喝了一碗温吞水,不解渴,不爽气。
譬如,在课堂上,我们看到教师板书课题时,学生跟着书空的情景;听到学生朗读课题后,缘题质疑的声音;看到教师沿着“揭示课题——初读感知——学字习词——深究重点——总结全文”的套路,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教案的情景;听到学生在一声声“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的追问下,苍白空洞、言不由衷的声音……这样的教学,我们在低年级的课堂上见过,在高年级的课堂上也见过;在神话、小说类文本的教学中见过,在说明、议论类文本的教学中也见过;在南方老师的课堂上见过,在北方老师的课堂上也见过……
太多的雷同,太多的相似,仿佛是同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又好像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然而,这种机械化、程式化的教学,却让原本“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变得索然无味,也让原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语文学习变得了然无趣,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当然,也有例外。
笔者曾听一位教师上《老师领进门》。整堂课,教师通过“批注阅读”,引导学生做了三件事:
1.初读课文,批注: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再读课文,批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田老师把我领进了“门”?
3.三读课文,批注:读了课文,你有哪些心得与收获?
然而,一课上罢,质疑声四起:这还是语文课吗?语文课能这样上吗?“批注阅读”真能成就高效课堂吗?这样的语文课,琅琅的读书声在哪里?语言文字的运用在哪里?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统一?课堂的情趣与理趣如何兼顾?……
之所以有如此热烈的声讨,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已经习惯了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习惯了按部就班的“八股课堂”,所以一旦见到稍有越雷池者,便视为异己,或诋毁,或棒喝,或嘲讽,或打压,群起而攻之,好不热闹。
语文,本是一门多姿多彩、有情有趣的学科;课堂,本是一场自由灵动、诗意盎然的精神之旅。然而,一直以来,我们抱残守缺、死守一隅,面对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学情,唱的却是同样的调,演的则是同样的戏,着实让人可笑、可叹。
先哲有言:“墨守成规,只能原地转圈;勇于改革,才能力争上游。”语文教学唯有跳出定式、不拘一格,蹚出更多的路子来,才能打破“千人一面”的魔咒,摆脱“千课一腔”的梦魇。非如此,语文教学难有“百舸争流”的气象,语文课堂也难有“百花齐放”的春天。
思悠悠,盼悠悠,八股课,几时休?

本文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2013年第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5:06 , Processed in 0.06513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