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篇小说的二十五种常见病
【美】艾兰·W·厄克特 假如你有一篇小说被人踢来踢去,时间拖得够久的了,那就对照这二十五条错误检验一下,你会发现所列错误中你犯的有一至十几条不等。用这份清单作为改稿的指导未必就一定能保证稿子脱手,但无疑能助你一臂之力。
1.头是否开自合适的地方?
确定什么地方作为小说的开头,并不总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要检验你开头是否选在故事中最适宜的部分,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跳到第二个、第三个或其他高潮,并以那个地方作为开头打一个情节的腹稿。你会吃一惊:怎么自己会这么经常地让最佳开头埋没在故事的主体之中。
2.头是否开得太慢?
在开头几行,或者在至少开头一两段里,你的笔锋是否拨动了读者的心弦?把开头五十个词另外打在一张那样。假使语不惊人,并且由于不知后事如何而产生的怅惘之感极其淡薄,那最好是说改就改。因为开头五十个词不能扣人心弦而失去的读者,大概要比叙事中任何一个关节写得不好失去的读者为多。
3.基调是否已经确立?
到第一页结束的时候,一个明确的基调应该创造出来。这一基调可能随着故事的进展而变动,而且经常是这样,但某一类型的基调必须现于纸上。这基调可以是愉快或者是恐怖,是悬念或者是期望,或者是其他十来种其中的一种,但没有基调可不行。等你读完第一页时,是否觉得自己不知不觉被那个基调所攫住了?假如没有的话,朋友,还是回到打字机旁吧!
4.你是否认真处理了小说中的倒叙?
你的小说是否频频往回跳?这种手法即便是专业作者也觉得棘手,因此要务必认真对待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倒叙,或者同样猝然地回到原来的叙述,都会很快使读者觉得兴味索然。我想,我见过的最精彩的例子之一是在艾伦·德下来细心查找才能发现过渡所在。但是,除非你真的精于此道,否则还是尽量不要去碰它,让故事从头到尾地推进吧。
5.你写的东西自己是否清楚?
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得去嚼嚼大麻或槟榔,或者在水下80英尺处扯掉潜水面具,先亲身体验一下。但是,只要你想象得出的东西,几乎都有参考书把它们描述得一清二楚。因此不要偷懒,不要胡猜瞎编想当然。你瞒得过一些人,但只消几处败笔,整篇故事在许多人眼里就变得一钱不值了。一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佛罗里达州大沼泽的小说,写得还满不错。当一位读者问起我在佛罗里达州住了多久时我不禁沾沾自喜,谦虚地解释说我从没去过那里。然而,我的这个飘飘然的气泡很快就被戳穿了:一个在那里生活过的人向我指出,小说的一个中心物件——一棵高大的美国梧桐——并不生长在佛罗里达。因此写的东西要自己了解才是。
6.故事的年代你是否写清楚了?
除非你写的是历史小说,否则我肯定你不会在对话(或者更糟的是直接在主要叙述部分)中夹杂进过时的俚语或者具有旧时代特征的词语。但在许多现代小说稿中这个毛病却屡见不鲜。还要留神你对价格、时尚和其他一些方面的提法,这些因素就像人们常常提醒的那样,“随时都在不知不觉地变迁”。
7.是否写进了多余的情节?
假如笔下人物所见、所做或所说的有哪些与故事无关,还是将其删去为好。要是读者在你的大作中跋涉了许久,看到的尽是些不了了之的零散头绪,那很难再有什么能比这更使他反感了。
8.有否冗词赘语。
要留神诸如此类的小陷阱:“那天夜里他见到她时是晚上八点钟”,“她哭着,两眼泪如泉涌”。“夜里的晚上八点钟”我还没见过呢。而且,除非她在剥大洋葱,否则那些泪水不就意味着她在哭吗?冗词赘语并不都在同一行或同一段中出现,要一段一段,一页一页的留意。有时多余的词语可以作为一种强调意思或渲染气氛的手段,但使用时总得多加小心。
9.是否出现多余的人物?
这个问题似乎提得很傻,但令人惊诧的是小说中怎么会如此经常地冒出一些人物,他们的出现毫无目的,毫无必要,其作用只能是让读者莫名其妙。重新通读一下你的作品,对每一个人物都要斟酌推敲一番,一次一个,彻底地检验一遍。还不等读完,你可能就会惊讶地发现,有那么一两个人物原来只是地地道道的闲人。
10.人物的性格是否一致?
许多小说失去销路,原因在于一个或几个人物,通篇的刻画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可是到后来为了取得其一特定的结局,却把他的性格特征完全改变了。除非你的小说技巧已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否则这种需要非同一般的妙笔刻画的局面还是回避为好。
11.是否有哪个词语用得太滥?
甚至专业老手偶尔也会发现自己也会把某个词语用得太过头了,而不得不有意识地加以节制。当然,一篇小说中有些词语或许经常用到,至于其他的,依次就够了。倘若你在稿子中发现有哪个词语出现的次数太多,那不妨查阅一下你的同义词辞书,选取有关的词条加以融会贯通。
12.对话是否夸张做作?
小说初稿一完成,就把全部对话按稿中指明的方式诵读一遍,这个习惯你要是还没养成,那就下决心从现在做起吧。心中构思的会话与出现在口头的谈吐常常大不相同。你把一段对话读出声后(当然知道下文是什么)再试着不去读它。而是把意思随口说出来。你常常会发现,这样说比你死扣初稿读的对话要自然得多。
13.各项事实是否准确?
你是不是把月亮写成行星(而它是一颗卫星)?一个南北战争时的大兵有没有用口琴吹着一支半个世纪后才问世的曲子?一个1820年的边民是否手持一把1835年才发明的左轮枪?大多数人和你一样不明就里,但是在那些能洞察其误的人眼里,整篇小说也就完了而编辑们偏偏又精得出奇!核对事实花不了多少时间,为什么不多方考证以求准确呢?文章之道,瞎猜不得。
14.场面或气氛是否遭到破坏?
好汉比尔·琼斯踉踉跄地顺着羊肠小道走下山来,那只断臂痛得他两眼直冒金星。这时他那布满血丝的双眼是顾不上观赏周围沙地上芬芳的蓝色羽扇豆的你也不该去看。莎丽屏息期待,终于看到田径明星汤姆·布朗前来邀她跳舞。这时她是不会把一块口香糖塞进嘴里你也不该替她塞一块进去。留心你有没有把无关紧要的东西也扯进小说,尤其是在高潮时刻。
15.文字是否陈腐俗套或矫揉造作?
假如她的发色恰似成熟的麦子,眼睛宛如两泓清澈的池水,体态好比维纳斯雕像,还羞答答地莺声细语道:“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可以打包票编辑有过这种感觉,而且这种感觉不是别的,是恶心。结果:退稿。假如你写洞穴,说它像一口底下还有窟窿的井;或者写胖子,说他坐在小圈椅里跟大象睡在吊床上一样舒服;或者写一个刚吃完饭的人,说他饱得像只光顾裸体主义者集会的蚊子,那你就糟了。俗滥和造作这两个陷阱,容易避开也容易落入,因此要提高警惕。
16.情节是否连贯一致?
倘若你所写的一切,自始至终都妥帖自然,那就很不错;但要是你的议论或描写出现无关的枝节,主人公性格的发展不能顺理成章,叫人难以理解和接受,那你成功的希望就渺茫了。
17.是否言之有物?
轻松的传奇也好,高深莫测的神秘故事也好,心狠手辣的阴谋诡计也好,都可以写成新生代,只是全篇读罢,你是否觉得自己言之有物?你的小说是否给人以启示或者示人以是非?也就是说,你有没有理由要人家读你的小说?如果这是一篇读者看完(要是真的能看完的话)不过10分钟就会忘记的小说,那编辑把它扔进退稿篓里后不出10秒钟便会置之于脑后的。
18.情节是否合乎逻辑?
纵使最为荒诞不经的科幻小说,前提一经确立,也要步步合乎逻辑。其他小说无不如此,大多数情况下,要是你所写的一连串事件的鏖战不合逻辑,由此造成的纰漏,没有几个读者会视而不见的,而编辑就更不用说了。重读自己的作品时,要把这个问题牢记在心:“每个事件是否合乎情节的逻辑?”
19.主人公的问题是否由他自己解决?
不要依靠地震、雷电、瘟疫、火车或汽车事故,或者任何一种自然灾害或“上帝的行动”来解决你的主人公面临的难题。也不要靠人为的灾祸代劳,除非主人公在后面推波助澜。如果你的主人公不是通过本人的努力(而是通过其他人的努力)克服了某个障碍,如果他没有合乎情理、合乎逻辑地解决了他的难题,那你的小说要么被打入冷宫,要么四处碰壁。
20.是小说,还是随笔?
这个问题提得有些出人意料,但有些想当作家的人们对这两者的区别还是不甚了了。小说和随笔,各得其所,相互冒充不得。一篇小说,不单是写情或状物,它是一连串的事件,并且造成了一种非有个明确不可的情境。要记住,一篇小说的每个侧面都必须是它无所不包的情节的一部分。而随笔,按韦氏词典所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具有分析或阐释的性质,对主题的处理多少有些局限或带个人观点,风格和手法可以有相当的灵活性。”
21.高潮是否太短?
你是否把篇幅一页一页地花去为情节中一个扣人心弦的时刻做铺垫,却让这个时刻来去匆匆,不等读者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就过去了,使他产生了上当受骗的感觉?记住,高潮至关重要。别把它写成仅仅是有一个转瞬即过的事件,因而把各个悬而未决的头绪了结收尾得太快了。
22.小说结束得太早,还是太迟?
高潮刚起,便宣告结束,使读者悬在半空,心里老大的不痛快;高潮已过,还在拖泥带水,扰得他腻烦,觉得扫兴。何时收尾才合适?高潮自然而然地过去后,小说就要很快结束但要确切知道高潮当真是自然而然地过去了。
23.文字是否繁冗?
你是否在三言两语就说得清的地方用了十几个甚至更多的词语?最为直截的表达方式常常因其直截而效果最好。找个时候这么试一试:把你的小说从头再读一遍,想象一下你要是按每个词10美分的价格把它拍成电报。这下你会大吃一惊:竟有那么多闲言碎语可以去掉而不致影响情节发展的线索。
24.你的小说是否光为自己而写?
尽管中学母校的运动场会使你多少往事涌上心头,别忘了读者先生也许是另一所学校的,而这些往事,要是不先适当地交个底,对他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作者无疑应该千方百计地使自己的作品自己读着喜欢,但除非他写的是日记,否则还是让别人读着也觉得有趣才是。作者简直太容易以过去认识的某个人为原型来塑造一个人物,又因为同这个人物相熟悉而忽视在作品中对他加以发展。问问自己:“假如我看到,除了在这里面写着的,我对这个人或这个地方一无所知,那我读了这篇小说会不会感到满意?”
25.作品能否启发读者思考?
有不少小说本来会成为好作品的,其功败垂成的原因在于供读者想象的余地一点都不留。应当相信读者具有某种如历其境的想象能力和作出结论的能力。少儿读物写得差不多巨细无疑往往是可取的,但成人的短篇小说就不能照此办理。然而,也不能把好多头绪没有着落地悬在半空,说是让读者自己去思考。
以上这份清单绝非把写作者可能犯的错误囊括无遗,而且所讲的各点也并非僵死不化、不可触犯的清规戒律。它们不过是危害初学者的一些最常见的错误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