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非:为什么“谈不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7 17:0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谈不拢”

对语文教科书,常听到人们的评论,他会说,学生时他喜欢什么课本,他对哪篇课文印象很深,哪位老师讲的哪篇课文让他一生不能忘却……他希望专家听取这些意见,如果不幸他是一位权势者,那这就不再是“一点意见”或“一个建议”,而是“指示”了。
我不怀疑那些感受的真实,受教育过程的记忆往往是有价值的。人们对生活和学习,总会有个人感受,这些感受是他的价值观和文化修养品质决定的,体现他对教育的认识程度。人群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各不相同,只是,公共媒体宣传的个人感受,不足以替代学科要求与评价。近年,每一轮对教科书的批评,都有相当一部分评论仅仅依据主观感受。比如,他说自己印象最深的课文是“小猪过河”,如果编者不把“小猪过河”编入课本,简直愚不可及。可是,另有一位最喜欢的课文是“小熊摸鱼”,认为那篇课文影响了他的一生,是对智力发展最好的教材,如果不选小熊,整本教材就没了灵魂……
我们须记住:孩子们不是上了语文课后就可以不读书了,他想读什么尽管读,爱读什么尽管爱,教科书只不过是“共同基础”,体现普适性。简单的比方:不能要求所有的儿童都保持同一种口味,但需要保证他获得基本营养。
批评者几乎从不提及语文课本中的说明文,从相关的评论中,也很少有对说明文的批评;非但如此,也很少提及说明文教学,有谁用说明文开公开课示范课,会有人认为他不机灵,因为上说明文不容易“出彩”,也不会有多少学生感兴趣。然而,说明文恰恰是中小学语文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说明”是人最重要的表达能力。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表达缺陷就是“说不清道不明”,从而形成一系列矛盾冲突和困难。
人们在成年后回忆教育教学,不免含有个人情感或功利成分,对有刺激性有震撼力的学习细节记忆清晰,而对“潜移默化”缺乏应有的认识,这是社会讨论教科书时“谈不拢”的重要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9:15 , Processed in 0.07277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