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翟良:有一种作文叫写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11 09:2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翟良:有一种作文叫写答案

来源于:搜狐教育

  课堂上,答案冰冷地写在老师的脸上。   考场上,作文的答案牢牢地攥在命题人的掌心里。
  百度百科说,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而今天在我看来,这个定义已经被钢筋水泥砌死的答案推倒和掩埋,像掰掉一根新鲜而浓郁的枝桠。
  孩子们从上小学就开始习惯于被捆绑着猜测答案,就连一篇作文都要在瞬间的猜测后痛苦地下笔:猜的方向是东,就往东了写;猜的方向是北,就往北了写;猜的方向是南,就往南了写。800字的作文“长征般”写完了,而后才知道应该往西了写,因为命题人目光是“一路向西”,正像每一个故事都有结尾,而命题人的“结尾”是朝西走的。
  2015辽宁高考作文题:生物技术研究人员、焊接工人、摄影师,三个人都卓有成就,你认为哪个更有风采?而后,便写下那段发了霉的八股的套话: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看了作文题目的那一刹那,我努力咽下了那杯清茶,突然记起了儿时做过的一个游戏:邻居小丫指着一颗玻璃球、一把泥巴手枪和纸糊的风轮车问我,你觉得哪个最好?说实话,玻璃球、泥巴手枪和纸糊的风轮车都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也可以这么说,它们的存在给了我一个完整的童年,如果非有所取舍那就是坚定地没有了选择。
  我望着邻居小丫毫不犹豫地回答:都是我喜欢的。
  也许在今天某些成人的眼里,这样的回答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准确的,因为答非所问。
  长大后,面对高考类似的问话,我童年的那点天真、自然的想法突然需要用力掖藏起来,然后眼睛左右回旋一下,在绞尽脑汁的猜测中小心翼翼地写着并不是自己内心的话。一想到今年942万考生都在用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文字赌注着两天后的命运,心里堵得慌。在高考被神化的今天,尤其对于那些毫无选择的贫困家庭,高考已经成为了他们化解一切苦难的解药,甚至这是一个家庭活着的唯一理由,为此他们押上了生活的全部,而孩子当面对捂着答案的高考作文题时,他们在一阵眩晕和空白后便彻底失去了自己,短暂的猜测之后他们用违心的话押着命运!
  为写一篇“一路向西”的答案,考前考生们要把新课程“收集信息和运用信息”要求发挥的淋漓尽致,美与丑、善与恶、高与低、聪与钝、强与弱等等素材都要归类,其中有些精彩的思辨、精短的论述却要如视珍宝般地死背下来,这是完成高考这道菜的佐料,菜谱都已经很明了,就看考生的刀工了。然,这样的作文,不管资料搜集得多么丰富、完整、立体,也只是在“搜集资料”,学生只是作为一个资料员在炫耀他们搜集的成果。但这始终不是在“写作文”。王贵成先生说得好:“作文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就是作者必须要说人话,作者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与读者在交流情感与思考,情感可以天真,但必须是真挚的,思考可以肤浅,但应该是独到的,必须要打上作者独一无二的烙印。”
  现在很多名人大腕也写历届高考作文,说是写范文,不如说是在尝试挑战,因为都写的“一般”甚至“跑题”。2014年,那位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获得者、湖南作家张一一的高考作文只得29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已出版过十本书、发表过近千万字文学作品的张一一的语文却没有及格,其高考作文《“最美乡镇干部”为何八年未提拔?》针砭时弊、立意新颖,虽然不少网友认为应得满分,而高考作文阅卷者仅给出29分的低分,该高考作文分数在网络上一度激起轩然大波。今年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写了上海材料作文《坚硬与柔软》,文章确实“软硬兼施”,但整体来看依然是在排列材料写着一篇硬邦邦的答案,诸多的限制让王旭明先生的思路只能往唐僧取经的方向写。
  我们经常高谈阔论:“高考作文要具有批判精神,要手写我心体现个性!”我也大言不惭地说过这类套话,这连我自己都觉得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事实证明,这仅是我们大人的一厢情愿,而高考作文实际上是要求考生要遵守高考的选拔规则,太多的创新、独立思想和个人化情感是必须要收敛的,考场上太多的创新和个性化思想都是在冒险,会在个性张扬中丧失自己的命运。如此说来,高考作文不是让考生说真话的一种文体,而不让考生说真话的考试显然违背了教育的本质(伪教育),如果一代代人都从考场上学会了自私、虚伪与撒谎,其蔓延的教育成果该有多么可怕!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废话,因为答案每年都像堆在门前的一块块僵硬的石头。
  更多的考生依然前赴后继地为答案活着,为答案“死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6:41 , Processed in 0.09290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