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的意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8 07:0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典的意义
孔见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7月29日   03 版)


    米歇尔·福柯说:“我们很可能属于批评的时代。这个时代缺少原始的哲学家。这在任何时候都使我们想起它的统治和命运:一个使我们无法挽回地远离原始语言的时候。”
    的确,当我们来这个世界时,世界以及集聚在其中的事物,已被无数次地以不同的方式解说过了,因此是有些迟了。当我们面对世界或其中的某一事物时,我们实际上是面对着关于世界或事物的繁荣茂密的解释和传说,七嘴八舌的语语,甚至作为面对者的我也可能是一堆观念和常用词汇的纠集。我们难得以一颗纯净的心去体会世界中的事物的意趣,获得本初的直觉,而是以一种声音去倾听另一种声音,以一种意见去接纳另一种意见,以一种语言去转换另一种语言,在众说纷纭之中力排众议,寻找某种和解,或标立一种新说。于是,从经验演绎出经验,从知见派生出知见,由著作编造出著作的泡沫学术,便不可避免地成为时尚的潮流。学子们像游鱼一样嬉戏其中,并企图兴风作浪,使之波澜壮阔。学术的创造力被理解为标新立异,解释的目的在于产生新的意义,于是,一再复加的解释便成了不断偏离原始意趣的过程。在解释的解释中,事物不是向我们走来,而是背我们离去。学术使人聪明,又使人茫然;使人多一条神经,又使人少一份真情实感。世界变得陌生。
    然而,对于解释的解释也还不见得比对事物本身的解释容易。米歇尔·得·蒙田说:“对于解释的解释比对于事物的解释更难,关于书的书比关于任何其它题材的书更多。我们只是互相撰写评注罢了。”在着个过度诠释的时代,我们读到的差不多是一些注脚的注脚的注脚,而不是传真的本文,而且注脚比本文更加深奥。因此,我们的时代盛产思想家的家、哲学家的家、文学家的家,而缺少本真的思哲和诗人。走进书店和阅览室,那些饶舌的家家们就蜂拥而来,把你团团围住,絮絮叨叨,喋喋不休。也就是在这个时刻,经典的意义再次被揭示出来。
    经典是长长的注脚前面的原文,反复解释着的文本;经典是原始思悟者对事物的直觉把握,是世界最早照进人类心灵的光;经典是天机的一次泄露,是天地与人类秘密的同时敞开之后默契的进入;经典是生命的又一次发源,是赤子对母亲的拥抱,是人与世界血缘关系的一次回流;经典是一种发明,尽管世界与人类的事实已经存在很久,经典的作者总是第一次抵达,尽管语言的体系已足够完备,经典的作者还能回到与事物相对无语时,他们和上帝一起造物;经典出自经典作者与自身无法避开的遭遇,出自他们命运的必然,出自他们虔诚的情感和天真的操守,出自他们的困顿、苦恼和疑惑,出自他们的关怀,出自他们性命的亲证,出自他们温暖的血流。这大概就是经典的意义所在。正是这种意义使他们超越了某一时代,某一区域的时态,进入永恒。经典似酒,藏得越久就越醇厚;不像茶,人走了就凉。经典可以埋入土里,千百年后挖掘出来是新的。经典读了一千遍还像是第一遍,能给你带来新鲜的灵感。经典可以不休止地诠解,但所有的诠解都意犹未尽。
    经验的初始和性命的亲证是经典的土壤,也正是经典作品的纯粹地道之处。因此,对于人类而言,经典都是处女作,不论它是哪一个时代的作品。阅读经典,犹如处女初夜的体验;阅读时文,却似是和妓女打情骂俏。粗俗浅薄,不是因为经验不够丰富,而恰恰是经验过于泛滥;品格不高,并非缘于技巧不练,而恰恰是套路太过于娴熟了。几乎可以断言,没有一个人可以凭借间接的经验(即知识)和技巧伎俩成为经典作家的。真正的大师得传于天地,这正是在文化积淀如此深厚的今日,经典作家如此稀罕的原因。
    世界已经存在很久,人类的历史也十分漫长,是否所有的事情都已被经验?是否所有的话语都已曾说过?是否所有的经典都已被写作出来?非也。即使是一棵树,它的存在也可以无数次地发现。
    但是,人们不是任何时候都在呼唤经典的,并不是因为经典太难于进入,而是因为人太难于进入。人的心灵很容易接受成见和日常用语而被其堵塞。于是经典成为一种豪华的装饰品。
    这就是经典在今日的命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13:44 , Processed in 0.15162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