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开东:没有情怀的教育机智是滑稽戏
来源于:新浪博客
有一次评讲学生的作文,我让一个学生朗诵她的大作。一开始,她扭扭捏捏,再三推脱;但最终还是同意了。谁知道她朗诵到一半,突然有一个女生小声说——文章是抄的! 我的脑袋一炸,她也明显迟疑了一下,磕磕巴巴的,但还是挣扎着往下朗读,下面的声音越来越噪杂……
在这危急关头,我灵机一动:同学们,安静下来——感谢某某给我们推荐了这篇好文章,还声情并茂为我们诵读,我们应该好好品味。
教室里安静下来,质疑声没有了,渐渐的我们都被带入到美文中,享受了一次文学的盛宴……
看到小姑娘从小兔般受惊的神情再到如释重负,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课后我没敢去找她,就让这件事过去吧。
但在心里,我隐约认为我的这件事处置得漂亮,每每想起,自我陶醉。
直至不久前一次聚会,该女生偷偷笑着告诉我,当初她朗读的那篇文章根本不是抄来的,而是她的原创。
我惊讶极了,结结巴巴的问,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她告诉我,那个说她抄袭的女生,一直妒忌她的成绩,到了后期,简直不能听她说话,她一说话,那个女生就要发疯。
那你当初为什么不申辩,为什么事后也没有告诉我。我还是不明所以。
她说:“我的确受了很大的委屈;但我还是选择了承受下,我不能把您的一片好心糟蹋了。与其让您失信于学生,不如让自己承担一个小偷的罪名,尽管这个罪名一度让我辗转反侧。”
一刹那,我惊呆了,眼睛也湿润了,嗓子发干,多么好的孩子,多少善良的孩子,为了老师的面子,宁肯自己背上疑似抄袭的骂名而不顾;而我,却把自己一次拙劣的表演当做了一次成功的挽救,还念念不忘,以为是自己的教育智慧拯救了一个迷途的羔羊。
由此我想到,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像这样自鸣得意的蠢事不知道还有多少?也不知道伤害过多少孩子的心灵?
回头再慢慢反思这个案例。
首先,当我说出“感谢她给我们推荐了这篇文章”时,一切都不可逆转了。
因为“推荐”的语义极其丰富,至少有五层含义。
第一层,我认定这篇文章不是她写的。
第二层,这篇文章不属于抄袭,而是推荐。
第三层,她推荐的这篇文章是一篇好文章。
第四层,她给我们推荐了一篇好文章,我们应该感谢她。
第五层,以后有类似的好文章,鼓励其他同学多多推荐。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当初我认为的“神来之笔”,从“精彩极了”到“糟糕透了”?
原因很简单,我没有想到教育的复杂性,我只想到要给她找台阶下,没考虑事实的多样性。
我们不妨做这样的假设。
假如抄袭的事实成立,我说成是推荐,作为临场反应,虽不失为机智之举,但仍然欠缺人文关怀,违背了教育应有的价值追求。在别的同学眼里,我是很好地维护了她;我也确实成功地为她解了围;但在她眼里,当同学们质疑她的时候,我缺乏对她的基本信任,事实上与其他同学站在同一立场,不假思索地认定她是抄袭,而且没有给她辩解的机会,对她一棍子打死。一个学生,一旦认定老师对自己不再信任,这个打击是致命的,很可能这个孩子从此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
假如抄袭的事实不成立,或者是学生检举有误,或者是她有所借鉴,并不属于真正的抄袭,那问题就更大了。我自作聪明的一个小小举动,实质上成了“诬陷者”的帮凶,不仅助长了栽赃的恶劣风气,而且对她构成了精神虐杀。她会认为自己是众矢之的,是可耻的小偷,是舞弊分子。心理的重负可想而知,严重者甚至会酿成大祸。
更重要的错误还有两处。在事情发生之前,尽管学生再三推辞,不愿意朗读自己的作品,但我为了评讲效果,执意让她朗读,对她不够尊重,也不够民主。更可怕的是,事情发生后,我又没有深入了解,查明事情真相,仅仅凭着课堂上“她苍白的小脸,胆怯的样子”,我就直接判处她犯了“抄袭罪”,只是出于保护她,给了她一个“缓期执行”,才没有深入追究。如果她抄袭了,我这是纵容和袒护,没有起到真正教育作用;如果她没有抄袭,我这是滥杀无辜,制造冤假错案!
还有,就算她抄袭了,正常情况下,别的同学也不大可能向老师检举。那么,那个孩子为什么检举?她们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这种检举该不该提倡?属于不属于告密文化的一部分?老师对这种检举的态度是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深入思考,那个时候,我还是太年轻了。
事实上,我错过了一次极好的教育机会。
比如,当时,我可以告诉同学们,我听到他们的议论了;但还是请他们安静下来,欣赏这篇优美的文章。
在她朗读完之后,我会带着同学分析这篇文章的美妙之处,感谢她让我们欣赏了一篇优美的习作。
然后,我才回应同学们的疑惑。
首先,演员走红毯,常常会“撞衫”,文学作品也是如此,也有巧合。因此作品末尾常常有一句话——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一方面是怕人家寻衅问罪,一方面也怕英雄所见略同。
其次,就是借鉴。借鉴有什么关系呢?借鉴有什么不好呢?
创作从借鉴开始。
巴金借鉴《红楼梦》创作了《家》,鲁迅借鉴屠格涅夫《干活的人和双手白净的人》创作了《药》,还是鲁迅,甚至直接借鉴俄罗斯的同名小说,创作了《狂人日记》……
可以说,没有借鉴就没有创作,借鉴是同学们走上创作的一条康庄大道。
最后就是抄袭,旗帜鲜明的说,我反对抄袭!但界定抄袭和借鉴很难。比如郭敬明的《幻城》究竟有没有抄袭《圣传》?《梦里花落知多少》究竟有没有抄袭庄羽的《圈里圈外》?这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总之,有句话我一定要说,作为老师,我了解她,相信她,我对她投信任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