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线语文老师吐槽高中教材:弱到无语,只有呵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9 12:3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线语文老师吐槽高中教材:弱到无语,只有呵呵
钟涛和



       在中学里上公开课,语文课来听的最多,因为是母语,看得懂文章,也就觉得简单,人人都可以指手画脚,或赞扬或批评,煞有介事地指点一番江山,心满意足而去。可是对于现行的语文教材,却很少有内行或外行发言,除了主事方自认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一线老师私下腹诽的多,公开抱怨的少。也许说得多了,领导要重编教材,老师们又得另起炉灶再次备课,故而沉默是金。



       读过澎湃对高中物理、历史教材的吐槽,语文老师笑而不语。物理的史实错误、历史的史观混乱,应试也罢,素质也罢,都还有一条可抓的线,不管由简到易,还是由古到今,找得到路。但面对高中的语文教材(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使用者只能呵呵以对之。

       在此套教材使用之前,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并用两套语文教材:H版(华师大版)和S版(上师大版)。进入二十一世纪,课改如火如荼,教材也不能落伍,于是拉起虎皮,开始编写新的统一教材。

       起初,步子迈得很大。新出的“试验本”,的确试验性质明显,内容非常丰富。一册书六个单元,有43、44篇课文,最少的第六册(高三下),也有36篇课文。选文也比较大胆,以第一册(高一上学期)为例,有黑塞的《笛梦》、刘亮程的《寒风吹彻》等散文,牛汉的《悼念一棵枫树》、江河的《星星变奏曲》等诗歌,看得出改革的自信和勇气。

       试验本小面积试用,反响强烈,有说课文太多上不完的,有说课文太深学生读不懂的,也有说考核标准难掌握的……于是编写组从善如流,出了“试用本”,按2007年第一版计算,一试就到现在。

       “试验”到“试用”有哪些调整?

       首先是篇目的缩减,每册书只保留了22~25篇课文;其次新文章不见了,老面孔又浮现出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各套教材都有选文。《黄英》变成了《促织》——花妖黄英种植雅菊致富,面对书生丈夫的清高责问,言曰:“妾非贪鄙;但不少致丰盈,遂令千载下人,谓渊明贫贱骨,百世不能发迹,故聊为我家彭泽解嘲耳。然贫者愿富,为难;富者求贫,固亦甚易。床头金任君挥去之,妾不靳也。”对金钱何其坦然!篇末黄英之弟陶生醉酒,“委衣于侧,即地化为菊,高如人;花十余朵,皆大于拳”,后被马生拔起误杀,黄英“掐其梗,埋盆中”,“盆中花渐萌,九月既开,短干粉朵,嗅之有酒香,名之‘醉陶’,浇以酒则茂”,恐怕是文学作品中最美的死亡了!而《促织》,故事固然仍属“志怪”,其政治批判性的老调,恐怕是中选的主要原因吧?

       最让一线老师瞠目的是,年级间的课文调整,幅度非常之大。如沈从文的《边城》(节选)(姑且不讲节选部分选了第一和第十三章,需要老师和学生怎样弥补其中跳跃的十多章内容),“试验本”是安排在第六册,高三下学期,十七八岁的男女生体会翠翠朦胧的爱情,勉强也算妥当。但到“试用本”中就跳到了第一册,面对刚刚升入高中的少男少女,总有一种力道使偏的感觉。当然,课文可以深讲浅讲(给大学生上《边城》,讲一个学期也未必能说透),但学生年龄阶段特征与认知程度总要考虑吧?

       在同一单元内,课文的难度差异也非常大。如将《边城》与《合欢树》并列,而在其他省市的教材中(如冀教版),《合欢树》安排在七年级。初一和高一上同一篇课文,难道不违和吗?类似的还有杨绛先生的《老王》,人教版安排在初二,上海则是在高一下。再比如第二册第二单元“杰出人物”中的三篇课文:《回忆鲁迅先生》(萧红)、《小溪巴赫》(肖复兴)和《春天的故事》(叶旭全 蒋开儒)。《春天的故事》,没错,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歌词,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真的适合做高中生的课文来学习吗?同样是歌颂杰出人物,还不如选梁衡的《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

       这种深一脚浅一脚的情况,在文言选文中也同样存在。第四册第五单元中,与篇幅很长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文字难度很大的《训俭示康》并列的,是《新序二则》,“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和“宋人有得玉者”两个200字左右的小故事,初中生也可以基本无障碍读懂。

       为什么选文的难易度上如此之大,还要安排在同一单元?恐怕和教材的编排体例有关。这套教材有体例吗?应该是有的。从目录看,分六个单元的课文(我概括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学习四个板块。

       主体部分,每册六个单元的课文,按什么体例编排?

       其中每册的一二三五单元,是按照文章主题来划分的,四六单元则是按照文体区分。

       主题编排:第一册:生命体验、美好亲情、人我之间、树木花卉;第二册:平民生活、杰出人物、为理想而奋斗、亭台楼阁;第三册:读书生活、书话书评、山水情思;第四册:感悟自然、名利内外、文化的制约与创造、传统美德;第五册: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思想与精神力量、品味与格调、家园亲情;第六册:文学作品中的典型、艺术与审美、走向社会、浩然正气。

       按主题编排不是不可以,但各题材之间,界定要相对清晰。把上述每个单元当作一个集合,就会发现交集很多。所有对自然人生的感悟,都可以归为“生命体验”,对名利、对亲情、对他人的正确态度,都属于“传统美德”,也不乏“浩然正气”,而“自然”,不包括花草树木、山山水水吗?这样芜杂不清的分类、如此大小不一的筐子,随便扔几个分量不等的果子,包上玻璃纸,就可以当果篮新鲜贩售了。

       文体编排,每册的第四单元多为现代文:诗歌及其欣赏(新诗)、小说、散文,说明文应用文,论说文,戏剧。第六单元为古文:古代小说(《红楼梦》那么多精彩章节,为什么选《香菱学诗》?)、古诗、词曲、古代散文、史传作品,艺术与人生境界——仍然是各种分类杂糅在一起,古典文学部分最后凑不到六个,只好来个“境界说”算作总结吧。大约编者既想面面俱到,又想思路清晰,还想不露痕迹……端上桌的,就是这样一碗大杂烩。

       这是最重要的课文部分。之后的写作部分更是体系全无。六册书分别是这样的内容:一、调动你的积累;写出你独特的感受。二、让思想展翅飞吧;思路清晰,合理布局。三、文似看山不喜平;“画眼睛”。四、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议论的角度。五、让论点站在坚实的基础上;驳斥谬误与阐明真理同样重要。六、让文章鲜活起来;文章不厌百回改。编者想避开记叙、说明、议论这老三样文体,因为上海高考作文,一贯标榜“文体不限”。不限文体,不等于文体没有特征。说明书固然可以写得很卡哇伊,但和写人记事、论证说理还是有巨大差别的。编者又无法避开各种文体表达方式的差异,还是只能一锅烩。混在一起的结果,就是老师们大多丢开教材的这部分内容。空若无物的正确废话,只能将其视如无物。各个学校的作文教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客观上,也逼迫着老师去思考去创造。因为最终高考的作文,有70分之多(全卷150分)!如此重要的一块,在一本150页左右的教材中,只占十分之一的篇幅,且这样芜杂混乱,毫无系列,难以操作。

       剩下的口语交际和综合学习,更像是人体的阑尾,不说也罢。

       至于像吐槽物理教材中插图老旧甚至谬误的情况,在这套教材中也同样存在。如第二册中选文《小溪巴赫》,其主要人物是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而第一页彩色插图巴赫的肖像,给的是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巴赫第三个儿子,人称“汉堡巴赫”的肖像图片。至于其他毫无神韵的作者画像或梅兰竹菊,与一线老师授课PPT中的影像资料相比,都弱到爆,傻到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23:18 , Processed in 0.08128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