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想教学”的三个比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3 22:0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理想教学”的三个比喻
□ 成尚荣
  什么是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充满思想张力的话题。但感性的方式也可以表达理性,黑格尔早就说过:“美是用感性表达理性。”所以,我试着用比喻、想象的方式来表达我心中的“理想教学”。
  第一个比喻:好的教学是把学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这是康宁女士在她的《走进哈佛课堂》里所表达的。她和她的同学都有这样真切的感悟:“到哈佛学习,就像是很快帮助我找到高速公路的入口。”把课堂教学比作高速公路的入口处,是一个生动、形象而又深含意蕴的隐喻。其喻意是:学生的学习,实际上是一次次学习之旅,旅途中定会遇到陌生的风景、他人和陌生的自己,就在与陌生人相遇时,教育就发生了,真正的课程与教学也诞生了。这是其一。通过入口处,可以走上高速公路,只有在高速公路上行走,才会有教学的有效和高效。值得注意的是,高速公路上有一些物像,极具文化意义,喻指教学的要义。比如,慢车道、快车道、超车道,喻指让不同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和方式;比如,路标喻指教师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和地方对学生作指导和引领。这是其二。但是要走上高速公路,首先要找到入口处,喻指教学时一个不断探索、寻找、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这是其三。正因为此,教师应当不断地追问自己:今天的教学我把学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了吗?
  第二个比喻: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一定要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显然,背不动的书包,意味沉重的课业负担;带得走的能力,直指课堂教学的使命和责任。“不要……一定要……”“否定与肯定的语句,非常鲜明地表达了对课堂教学的价值认知和选择。”背不动的书包,会压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甚至会扭曲学生的人格。毋庸讳言,当下的课堂教学正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死学死记已被发展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走向光明的未来吗?这样的课堂培养的学生,能让中华民族再一次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吗?当然不可能。相反,带得走的能力,是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它们诞生于课堂,离开课堂后依然存活,推动学生发展,因为,它们具有基础性、再生性和发展性。说到底,带得走的能力是一种智慧。
  第三个比喻:教学是师生发展的代际舞蹈。这是美国的一位教师、作家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里的描述。他这么说:师徒是人类古老的共舞舞伴,教学的一个伟大收益就在于它每天都提供我们重返古老舞池的机会”,在代际舞蹈中:长辈的的经验增强晚辈的能量,年轻人新的生机充实、激发年长者,在他们接触和交流中重新编制人类社会的结构。“代际舞蹈”中,年长者与年轻人的共舞,实质是在建构课堂教学的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在共同体中共学、共生、共长。就这样,在小小的课堂里,前喻文化正向同喻文化、后喻文化转变。就这样,“人类古老的舞池”一定永远年轻、充满活力,能量的集聚,必然使课堂教学重新去编织人类社会的新结构。
  三个比喻,表达了“理想教学”之理想状态。它们分别从教学的实质、教学的使命与境界,为我们提供了“理想”的大体框架。我当然十分赞同。
  (作者系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3 22:58 , Processed in 0.07421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