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批评家、文本与时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4 12:0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批评家、文本与时代

张柱林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批评家应该排除一切干扰,只以自己的感受为依据,并把文本作为一种纯粹的审美对象来看待。但其实这相当于在建造空中楼阁。批评家除了他即时的直接感知外,还遵循着一整套的阅读规则,由于这些规则不能由个人自由地制定,而联系着更广阔的社会文化空间和机制,那么进行阅读虽然是个人自己的事情,但怎样阅读甚至是阅读什么却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承认,即使能把作者所处的时代考察清楚,充分认识时代的性质和状态,弄清时代对作家的实际影响,同时对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人生观与世界观等都有确切而翔实的了解,也无法解释一个人何以成为作家,持不同观点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举出许多反面的例子。同理,我们即使理解作家所持的立场、观点和倾向,甚至确切地知道其创作某一部作品的动机,也无法解释何以一部作品能成为传世名作,而另一些作品,却失败了。理论家们提出的假说和解释,有时看来极富解释力和说服力,但那些过于玄妙的语言和过于艰深的理论,不仅没有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反而又人为地设置了一道鸿沟,他所制定的阅读规则既剥夺了读者真正自由阅读的权利,而其理论大厦又仿如建立在浮沙之上,或只在圈子内流通,显得非常自私。
  当然,作品由作家书写出来,那么作家自己的解释就可靠吗?作者当然也不能垄断对作品的解释权,但对其写作动机与效果的研究,与对文本的解释并不冲突,相反,观察作者所处的时代,有益于对作品的理解。文学的所谓“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的区别,乃是一种人为制造的障碍。批评家的工作当然以文本为基础,问题在于,文本并不是从真空中产生的,文本源于作家,而作家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空里。批评家如果只想在文本阅读中自得其乐,当他是一位(饱经训练的)普通读者时自然无可厚非,可当这是一件(批评家的)工作时,他显然负有增进读者对作者和作品的了解与理解的使命。独自面对文本,抬头凝思,自娱自乐,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阅读状态,但如何能抚平作者心灵的创痛,又如何架起文本与读者间沟通的桥梁呢?所以批评家既要用身体感知阅读时的愉悦和震撼,同时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将阅读体验表达出来,与其他读者分享、争鸣,更得把文学批评这件工作看成是“观察人类意念与想象如何被环境模塑的一种历史”。好的作家拥有过人的天赋,但他的精神始终扎根在他那时代的现实环境中,所以我们才看到了荷马笔下人类的血气、激情与愤怒,那不是四处攻掠的希腊人的精神特质么?如果莎士比亚不是预示了启蒙运动带给人类精神的内在紧张,我们还会为他的“生还是死”所震撼吗?
  文本解读自然是重要的工作,但批评家并不能仅仅将这些文本视为作家个人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展现,而应该力图做一种综合的考察,分析这些文本得以出现的时代背景与生产机制,通过对作家成长的环境、作家接受的文学教育、其在文学场的位置及创作观念等,探讨其文本中的核心意象、结构模式等,既要“观察人类意念与想象如何被环境模塑”,又要观察作家如何给自己所认识和理解的现实“赋形”。


来源:文学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5:57 , Processed in 0.0733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