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文化入门 阅读书目参考 作者:何杰 孟琢 来源:光明日报 《论语》 儒学经典,“四书”之一,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教育原则。古人曾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可见其在中国古人心中的地位。即使在今天,《论语》中的许多言论仍闪耀着智慧之光。
《孟子》 儒学经典,“四书”之一,孟子与其弟子在游说诸侯不被接受之后退而编成。书中的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等政治思想光照华夏历史,其“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舍我其谁的担当态度,其悲天悯人、为民请命的情怀更能感染后人。
《老子》 道家经典,老子所作。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儒道两家犹如长江、黄河,是传统文化的两大主流。《老子》是道家思想之本源,具有深厚的人生哲理和朴素的辩证思想。《老子》一书用朴素抽象的话语,表达了丰富而深刻的智慧,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影响深远。
《史记》 西汉司马迁所著,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史学与文学的巅峰之作。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生坎坷的司马迁,追求“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最终隐忍苟活、发愤著书,写成这部世界历史上的大书。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定名《资治通鉴》。其史学地位可与《史记》媲美。毛泽东主席曾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
《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依照以简去繁的原则,选取了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辑录而成《唐诗三百首》。该书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要求好读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书的题目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古文观止》是历代中国散文的选集,由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共222篇。“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国学概论》是章太炎先生为学生讲授国学的讲义,由曹聚仁先生整理成书。这部书从“小学”、经、史、子、集等视角,介绍了国学的基本流派与核心观点。在太炎先生看来,语言文字和民族历史是国学的基本内容,这也是《国学概论》的亮点所在。该书内容丰富,评价中肯,语言清晰简练,尤为适合初学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 当代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的著作。冯先生1947年在美国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本书用20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并融入冯先生自己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入门书。
《美的历程》 当代美学李泽厚先生讲解中国美学发展历程的著作,是中国美学史的巅峰之作。《美的历程》从宏观角度鸟瞰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对各个时代的艺术精神做了高度凝练的概括,是当代研究中国艺术发展和思想发展的必读之书。
《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 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梁漱溟先生的代表作。该书将中、西、印文化概括为三种不同的人生路向:西方文化是征服自然、改造环境的路向,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该书对我们对比中西文化起到极好的参考作用。
《乡土中国》 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本书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若想了解中国社会与中国国情,必定要阅读此书,并搞清楚费孝通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当代学者孙机先生的著作。物质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在古人的衣食住行、起居坐卧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孙机先生用简明清晰的语言,配以大量手绘插图,把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令人兴味盎然。
《孔子的故事》 李长之先生的名作,在众多孔子传记中,这部小书尤为精彩。李长之先生广览史籍,举重若轻,清晰准确地勾勒出孔子的生平事迹。用优雅凝练的语言,把孔子跌宕起伏的人生画卷,缓缓展开。读这本书,不仅会为孔子的生命境界所感动,也能体会到文章大家的写作艺术。
《基础汉字形义释源》 当代学者邹晓丽先生讲解汉字之作。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数千年来绵延不绝,既具有独特的文字规律,也承载着丰富的语言、文化信息。邹先生择取常用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详细介绍汉字的演变历程,重点分析汉字与所记录的词义的形义统一,把握了汉字的基本精神。(何杰为北师大二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孟琢为北师大文学院讲师,曾荣获全国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