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概述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及作用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从宏观层面和长期性来看,教学设计可指对一组课题或一门课程,乃至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由学校组织的教师团体进行,也可以由教材编写委员会进行。从微观层面和较短时间来看,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针对一个班级或单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所作的设计和准备。这是广大教师熟悉的课堂教学设计。从教师使用的广泛角度出发,可把教学设计界定为: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具体地说,教学设计需要解决四个基本问题。 (1)制订教学目标,即用具体可观察的、可测量的语言精确表述教学目标。这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2)进行教学任务分析,即确定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到教学目标之间需要获得的能力及其组织关系。(3)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4)对教学的监控和评价。(张大均:《教学心理学》,82页,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这四个基本问题是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共同构成了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如图4-1)([美]R.M.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21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图4-1一个系统观的教学设计模型
这个教学设计的系统观模型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并且仔细划分了教学设计的各个阶段。通过此图,教师可对教学设计的过程有一个清楚把握。
(二)教学设计的作用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概括地说,教学设计对教师具有以下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3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最优化
传统教学中,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依靠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尽管有经验的教师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由于缺乏客观的标准而很难把这门技术传授给其他教师。教学设计将教学活动整个设计过程建立在系统方法的基础上,教学手段、过程等可以变成可传授的技术和程序,而且教学设计强调教学诸要素之间的适当搭配。一般教师只要懂得相关的理论,掌握科学的方法,就可以迅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运用,并且朝向教学最优化靠近。
2.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
为了教学的高效有序,人们对教学的机制、教学过程、影响教学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理论。但从理论到实际需要一定的转换工具。作为“桥梁”的教学设计就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通过教学设计,一方面可以将已有的教学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科学,充实和完善理论。这样,教学设计就把知识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建立在三种理论基础上的:学习理论、教学系统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下面简要地介绍这三种理论。
(一) 学习理论
学习是教学的基础,只有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探明学习的不同类型和在这些不同类型下的学习过程和条件,才可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早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通过确定学习行为目标和任务分析,使教学变得精确化,具有操作性。认知学习理论的兴起,使教学设计开始注意到了学习者学习的内部过程,开始注重教育情境中不同知识和技能领域的能力发展,关于知识和技能生成的策略研究结果也运用到了教学设计中。建构主义理论则使教学设计者注意到了教学的整体性和变化性,注意到教学内容应该与特定教学情境相联系的学习者知识的获得和运用。可以说,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 教学系统理论
教学系统是由教学诸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有机结合起来的具有某种教学功能的综合体。教学系统理论认为教学可以分成教与学两个子系统,在每个子系统中又分别包含了诸多要素。教学系统理论对教学设计的贡献在于强调教学的整体性,指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就是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系统的各要素进行恰当的搭配组合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三) 信息传播理论
传播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运用一定的媒体或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包括传播者、信息、传播通道和接受者和传播效果五个基本要素。由于信息接受者拥有一定的选择机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影响传播者,因此信息传播的过程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也包括这五个要素,并且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互动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学也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信息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的贡献在于不但说明了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而且指出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教学内容传播的通畅性和有效性(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衡量)有重要影响。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观点
教学设计的基本观点,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支配教学设计的思想和观点。教学设计的基本观点直接制约着教学设计过程。不同的教学设计观,必然会产生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教学设计。从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来看,教学设计主要有如下基本观点。
(一) 工程学观
工程学观点主要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认为教学是一门技术,能够量化,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教学设计中明确规定了教师应该如何引入课题,如何讲授新课,如何进行板书设计直到指导如何测量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尽管这种过于程序化的工程学观点容易导致教学目标分析的“知识结果中心”倾向、学习内容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倾向和教学策略制订中的“教学中心”倾向,而受到人们的指责,但这种观点对教学设计的积极作用却是抹不掉的,至今仍是教学设计中行之有效的基本观点之一 。
(二) 系统设计观
教学的系统设计观主要是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这类观点在吸收行为主义的优点的同时,强调学习者个人的认知活动。如加涅和梅耶(R.E.Mayer)都强调有效学习不仅需要教材的组织和呈现、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人格特征等外部条件,更需要包括学习者原有知识、主动信息加工的策略、学习动机在的内部条件。又如现代认知心理学从动态的角度将广义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将广义知识的学习过程分为意义习得阶段、知识巩固与转化阶段及提取与应用阶段三个阶段等。所有这些都为科学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
(三)艺术审美设计观
这种观点是针对我国教育现实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忽视情感体验的不足提出来的。该教学设计认为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应该通过挖掘教学材料的内在美(审美类型与范畴)和运用教学艺术形式的外在美(形式美),将教学诸要素高度统一到审美活动(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上来,从而减轻教与学的负担,获得身心愉悦,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思想、理论和操作模式。(郭成、赵伶俐:《美育心理学》,186页,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该教学设计观的特点是追求艺术手段和技术的运用、重视过程与经验、强调感受与体验、追求非功利(即着眼于发展和激励学生)。
小结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并发展的一项课堂教学技术,是融合了不同学科的重要理论概念而产生的,其中心理学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学设计不是力求发现客观存在的尚不为人知的教学规律,而是运用已有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