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厕所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30 20:1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厕所的故事

(一)
小时候,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电影里的人从来不上厕所?
那时,我还是个8、9岁的小男孩。学校里还经常包场看电影。小孩子好动,看电影前总是乱跑。电影放到一半了,才想起好像应该去上厕所。
那时,好看的电影很多:《红孩子》、《地道战》、《平原游击队》、《闪闪的红星》还有《黑三角》。
尿憋久了,忍不住就往电影院后面的厕所里跑。每次都是摸黑横穿过排椅,猫腰跑到最后,掀起左边的布帘,杀将进去。
有时,晚上也做梦,有人追。自己在前面跑啊,跑啊。怎么也找不到厕所。
白天的时候,回想起来。才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自己从来没有在电影里看见有人上厕所。就是写有男、女的那种。
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觉得自己思想觉悟不高,有点低俗了。电影里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他们每天都在忙正事。哪好意思象小屁孩那样,一天到晚没事,就想上厕所。
我想,电影里不谈厕所的事情,才是正常的事情。厕所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不好意思谈。
后来,看电影就习惯了。再也没想过那个问题:
为什么电影里的人从来不上厕所?

(二)
长大后,看《真实的谎言》。突然发现,电影里的人居然还是可以上厕所的。
电影里有这样一个情节:
有人要杀施瓦辛格,老施从容地走进厕所里,对着洗手间的镜子,从容地洗手。他预先把一个伪装成肥皂盒一样的袖珍摄影机对着门口。门外和他背后的人都干些什么,在他的特工眼镜里,一清二楚。
那个追踪过来的杀手,走到老施的身后,掏出枪来,指着老施的后脑勺,正好扣动扳机。说时迟,那时快,老施抢在子弹出来的前面,头一低。然后,反手给了杀手一家伙,把他就给解决了。
后来,又有人追杀过来。老施在厕所的隔间里,躲来躲去。杀手的子弹象水枪一样,一排排一阵阵扫过去。
厕所里精彩的枪战定格在这样一个画面中:一位正在上厕所的老者,战战兢兢地打开隔间门。裤子还在脚下,他吓坏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我这个乐啊:这老施太帅了。导演也太可爱了。可算看见电影里的人上厕所了。
这是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次电影记忆。好比如说之前,你发现一些东西怎么从来没人碰过,你会以为:肯定那里面有什么禁忌和秘密。
结果,有一天,你发现:怎么就不能碰呢。看吧,就算是厕所,人家也可以用的那么好。
再一想,也很简单:既然在生活中就存在,为何就不能在电影中存在呢?

(三)
后来,电影看多了。才发现电影中的厕所,其实,跟生活中的厕所的用途不大一样。
生活中的厕所,就是生理意义上的用途。而电影,则是一种转折的秘密结构,或者是一种意外迭出的神秘角落。
在《疯狂的石头》中,那个假装断腿打上石膏骗自己父亲的儿子,在厕所里得意洋洋地打电话。他不知道外面正站着七窍生烟的老爸。这时的厕所,是一个很容易泄密的地方;
在《三峡好人》中,赵涛就是在洗手间墙上的海报上,了解到了情敌的秘密;
在《非诚勿扰》中,葛优用手抹去脸上的水,对着镜子,心里说:豁出去了。他走出洗手间,跟舒淇讲他过去的故事。
在导演们看来,厕所是这样的一种地方:
一个人面对自己,短暂休息的机会;
一个意外事件发生的秘密场所;
一个用来泄密,发生转折的时间和空间。
所以,重要的,是不是电影中的人要不要上厕所。而是,电影的故事需不需要他们上厕所。
如果软弱的人,需要面对自己,给自己打气的话,他们就上厕所;
如果有些事情不好交代,或者需要一个承上启下的引子的时候,他们就上厕所;
如果需要枪战的时候,有两个比较好的选择,一个是楼顶,另一个就是厕所。

(四)
有一次,儿子给我说:老师说,有些东西好写,比如说,一件最难忘的事情,或记一件好人好事,或者是某年的春天什么的,就好写。再比如说,让你写厕所,你怎么写呢?
估计大多数人都会写成:在厕所里发生的一件好人好事。某个同学生病了。其它的同学学习雷锋,自告奋勇,发扬互助精神,帮他完成任务。最后,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我说:“其实,写什么都可以。没有什么禁忌。关键在于你怎么写。你要明白你为何要写它。”
我就跟他讲了关于厕所的一些想法。
“有时,事件发生的地点,是有特别的意义的。或者因为真实,或者因为叙述的逻辑需要。当你觉得一个东西,不便于直接书写的时候,你可以把它放在一连串的事件中来看。或许它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架子,只是一个纽带或者转折。讲什么很重要,但如何讲也是非常重要的。你得抓住一些特别的东西,把它直接写下来就成。”
来源:喷嚏网  原创 www.dapenti.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1 21:04 , Processed in 0.06993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