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临终之眼”写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6 17:4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临终之眼”写作

凸凹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1月20日   03 版)



  芥川龙之介在35岁的韶华自杀,川端康成以为是大逆不道。芥川氏酷爱大自然之美,常生出深切感叹。川端说,你既然爱美,为什么常常想到自杀?芥川说,用“临终之眼”看,大自然才美。
  这给了川端一个审美视角,他用“临终之眼”观察,写纯情文字,他说,因为能感受到自然之美,所以我善待人生。
  川端惧怕热闹,因为热闹使人浮躁,不能静观自然,故每送走访客,他都要坐下来习字,因为“书法能统一身心,趋向高寂”。他特别喜欢一个俳句:
  秋野无客影,
  却闻金铃响叮叮。
  他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辞中,居然大谈特谈“日本的美与我”。他特别推崇镰仓时代华严宗僧人明慧坐禅沐月的境界:
  坐禅之时,得闲启目,见晓月残光,照入窗前。余身处暗隅,心境澄明,似与月光融为一片,浑然不辨。
  月华不仅可以明心,还可以壮胆,“虽狼嗥谷中,有月为伴,亦何惧哉”。川端真是一个纯粹的文人,只服从内心。所以,诺奖消息传来,他十分惊异,怎么会是我,怎么我突然间成了大名人?他说,这个奖可以获,但应该是“临死之前的那一年”,因为这样,可不扰乱心中秩序,安心赏月,安心读写。
  诺奖使他情形大变,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那种内心的和谐,也步芥川龙之介的后尘,含煤气自杀了。
  夜读川端净美的散文,不禁忧伤,感到世俗的奖项,对“纯粹的文人”,是一种戕害。
  川端康成两岁丧父,三岁丧母,自幼失怙。祖父祖母收养了他,感其幼儿悲怜,给予“盲目的慈爱”。但七岁祖母又撒手人寰,与又聋又瞎的祖父相依为命。平安朝的两部古书:《源氏物语》《枕草子》成为他的手边书,品味古时的忧伤,填补今日的空虚。十四岁祖父又去,他只好寄居在舅父家里,看人脸色过活。所以,川端有强烈的孤儿意识,自称“天涯孤儿”。
  孤儿意识,使他异常敏感,遍察人间冷暖,使他本能地亲近文学。孤儿的怪癖,使他不惯融入人群,酷爱出走,寄情于“一个人的旅行”。在旅行中他能体会草木感情、山水之美,思维活跃,充盈自己。所以,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是完成在旅途之中。在孤旅中,别人的一点点关怀,都让他激动不已,对人间生出新的信任。一次伊豆之行,一个小舞女的一句“你是好人”的亲切话语,让他柔情澎湃,遂有《伊豆舞女》的名篇诞生。因为孤独,他对人间之爱有着极其强烈的渴望,这是他艺术的原动力。
  少时对《源氏物语》《枕草子》的耽读,使川端对日本古典文学的“静雅”之美——本民族的审美趣味有着深刻的体验,但“天涯孤儿”的苦难经历,又给了他太多的主观感受,他不吐不快——所以,他对国外的文艺思潮,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又情不自禁地向往,且颇多会心之处,譬如自由联想、主观在场,就给了他从压抑中解脱出来的生命快感。两种作用,使川端康成成了日本“新感觉派”文学的一员骁将,他既“哀物”,又“哀情”,文学气象在实有和虚幻之间。
  所以,在日本文学中,川端康成是最难把握的作家——他的艺术世界,意蕴是那么的朦胧,情境又那么的飘忽,令人费解处颇多;倘说他是美的追求者,他却在作品中常常表现美的毁灭,美与死亡结下了不解之缘;倘说他是女性的膜拜者,有时又不那么热切,甚至还投去冷漠的一瞥……
  总之,他是唯美派与现代派的集合体。虽然二者的美学追求及理念相悖而牴牾,但在他那里却和谐交融,且相得益彰。他师心自用,戛戛独造,不可复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3:09 , Processed in 0.09485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