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宇明教授:语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越来越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5 13:1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宇明教授:语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越来越高
来源:《中关村》

    “瑞士日内瓦大学经济学家弗朗斯瓦·格林教授的研究表明,语言能力为瑞士每年创造500亿瑞士法郎的收入,约占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10%。这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数字,我们多么希望知道,在中国,语言的经济贡献度也有如此之大吗?
    2012年,北京市语委办主任贺宏志与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社长陈鹏合作撰写并出版了国内第一部专门研究语言产业的著作——《语言产业导论》。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为这本新书写了序言。
    在序言中,李宇明教授提到,语言产业是绿色产业、智慧产业,几乎不消耗自然资源,而且很多都跟高新文化、高新技术有关。它的发展前景无限,经济效益巨大,能提供海量的就业岗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有研究指出,2010年我国的外语培训市场、翻译市场以及外语出版市场的总值接近1000亿元;我国手机产量约占全世界手机产量的60%,基于输入法所产生的收入高达8000亿元;未来5年,中文语音市场产值将达到1300亿元……
    可以说,语言的间接经济效益也是巨大的,这种间接效益体现在两方面:第一,语言能力的劳动力价值;第二,合适的语言规划为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比如我国普通话的推广、汉语拼音的推行就节约了巨大的社会运作成本,并产生了至今无人计算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语言的间接经济效益,能否统计,怎样统计,还是个需要研究的学术课题。而语言经济学的建立,语言经济规划的科学性,也不能离开语言的间接经济效益的数据。
    目前,以李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正在大力呼吁,要对语言产业进行内涵界定,支持语言经济学的学科设立。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些高校设立了语言经济学的博士点;同时,也有人提出了语言产业的概念。虽然仅限于概念界定阶段,但是在不久的将来,这一产业的很多机会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发掘。
语言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语言产业导论》作者将语言产业初步划分为九大业态形式,即语言培训业、语言出版业、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业、语言翻译业、语言艺术业、语言康复业、语言会展业、语言创意业、语言能力测评业。
    但是,一直以来,语言产业的很多内容被揉进文化产业和教育产业之中。文化产业包含了与语言产业相关的字画艺术、出版业等,而教育产业囊括了语言培训、语言翻译等。那么,以现有的产业分类来看,是否有必要单独提出语言产业的概念?
  李宇明教授认为,语言产业的提法很有必要。原因在于语言产业已经不完全是一个与文化、教育相关的产业。计算机硬件、软件、字库、网络、信息技术等细分领域的出现,尤其是当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时,让语言产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革命性的变化最重要的表现是语言文字的信息化。
  语言文化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代表;当语言文化与信息化相结合,他又成为一种生产力。
  没有语言文字的信息化,其他所有产业的信息化都无从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些高科技企业如微软、IBM、四通、北大方正等,都是语言产业的一员。一些新兴技术通常与语言产业紧密结合,而且充满着勃勃生机。
  “你在互联网上购物时要与商户议价,要以语言交往为前提。正是由于高新技术的兴起,文化产业和教育产业已经不能涵盖语言产业的全部内容。所以,语言产业概念的提出符合当前经济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教育产业、文化产业、高新产业等概念,在我国已逐渐为社会知晓,“网络就业”、“网络经济”的说法也开始见诸报端。但是,语言产业由于弥散在不同的领域里,虽有学界呼吁,但尚未得到社会及时回应。“事实上,从语言对社会的经济贡献度看,从语言能力的劳动力性质看,从语言产业的特性和未来的发展看,都应该从经济和产业的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李教授强调。
  虽然我国语言产业仍处于自发分散的状态,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但是在国外,特别是欧洲,语言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行业而存在。颇具权威性的《欧盟语言行业市场规模报告》的分析数据显示,语言产业在欧洲的所有产业中,其增长率是最高的。
  而我国的情况是,国家正处在人口大流动时期,上亿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劳动力国外输出渐成规模,学生出国留学人数与日俱增,境外回内地、海外来中国的学习者、投资者、工作者也逐渐增多。我国语言教育产业、语言翻译产业拥有强大活力,据统计,仅英语学习市场年产值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翻译市场年产值约120亿元人民币,其中手机上网用户5亿;信息产品的社会普及率速度惊人,语言信息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我们每个人的手机里,一个中文输入法会产生3到5美元的费用。令人遗憾的是,中文输入法的知识产权一直攥在外国人的手中。我们每天用的微博、微信也具有很大的语言含量,语言内容与信息化相结合,可以爆发出令人吃惊的产业价值。”
  根据李宇明的粗略估计,我国语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不会低于瑞士。
  李教授认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字资源。单就语言培训细分领域的产值来看,已经比瑞士高很多。“退一步讲,假设我国语言产业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0%,这意味着语言产业将比很多产业如汽车工业还要赚钱。”
  “语言产业有如此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有理由研究和发展语言产业。”
  有学者认为,语言产业概念提出后,要落实到统计学界的量化上。未来对语言产业的量化,可以借鉴统计系统的行业分类标准,尽量使语言产业所涉领域与统计行业分类相对接,通过数据支撑可以更加客观地衡量语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从而更好地为政府决策和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更为根本的是,要逐步建立语言产业的概念、认证与语言相关的劳动岗位,甄别各种语言业态,用统一的口径统计语言的直接经济效益,进而做好语言经济规划,推出具有远见的语言产业发展政策和语言资源的开发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可持续地获取“语言红利”。
发展语言产业不能盲目乐观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说,未来中国一定是研究经济的好地方,因为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经济规律是中国独有的,在中国研究经济学得天独厚。
  李教授认为,“中国语言资源非常丰富,我们有56个民族、100多种语言、近30种文字,还有悠久的几千年的文献历史,在中国研究语言产业,也有别人无可比拟的条件。”
  “目前,中国持有手机的人群已达到5亿人。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语言信息化产品最多的国家。”
  手机及其带来的扩展产品,已成为年轻一代成长的重要工具,这就是语言带来的红利,是语言产业不可忽视的地方。语言产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让我们随时能够在网上购物,在家里办公,24小时处于工作状态,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
  但是,他也告诫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中国人自古至今都是一个语言不敏感的民族。几千年来,中国保留着大量文字资料,但鲜见有关语言的记载。”
  “我们到商店购物,购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品的售后服务和营业员对你的服务态度。我们认为有些政府窗口服务者,脸难看,事难办,很大程度上源于语言的沟通不到位。这些都可以说明,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是多么重要。”
  在个人语言使用能力中,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跨文化交际原来只存在于翻译家和外交家之间,在全球化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这种问题。我们需要读古书,去了解如何与少数民族交往,提高中外之间的沟通效率。”
  此外,语言的多样性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人要到国外就业,中国商品走出去,都离不开多种语言的应用。”
  要想发展语言产业,不仅要有语言产品,还要有一系列规范标准来支撑。语言的标准首先转变成工业标准,例如,对有语言障碍儿童的康复标准,语言培训标准等,才能保证语言产业的健康发展。
  李教授强调,目前,全国有语言障碍疾病人群保守估计3000万人,其中0-14岁的儿童有1000万。目前,我国还没有语言治疗师行业,治疗这些孩子的语言疾病。“下一步,北京语言大学要设立语言病理学专业来培养语言治疗人才。”
  除此而外,他还建议,“电视、网络视频节目应该增加面向聋哑人的手语服务;公共场所应该多使用基于老年人阅读习惯的产品,因为中国老龄化社会即将到来。”
语言产业园将在中关村拔地而起
  李教授将国家比喻成水桶,创造了“国家意识·桶理论”。“一个好的水桶由筒体、桶盖和桶箍构成,只有构造完整,国家这个桶才能自如地盛水和倒水。北京语言大学要做的是,观察国家哪些地方存在短处,我们把它补齐;哪个地方漏水,我们将其修补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国家这个水桶能够少漏水,多盛水。”
  自2012年上任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至今,李教授一直在主推几项工作:做好国家智库;致力于将北京语言大学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语言大学;把留学生资源利用好,把语言资源利用好;用信息化来带动语言产业的发展。
  北京语言大学位于中关村核心区,中关村对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氛围,学校也为中关村的国际化发展做出贡献。一方面,学校留学生资源丰富,每年1万人次的生源,来自全世界140多个国家,这些学生与中关村包括核心区海淀园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语言专业是学校的优势,这为语言产业化提供了学术基础。
  “北京语言大学想要在语言产业领域发挥自己的长项,就应该将学校的教学资源和科研成果用于产业化,将资源转化成生产力,为中关村和海淀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教学和科研层面,学校要选择那些国家需要的领域去攻关,结合我们的长处,不盲目跟风,发展一些有竞争力的专业。在语言信息化、中华文化的研究和对外传播过程中,学校应该首当其冲。”
  目前,北京语言大学计划在校园东南角建造以学校为依托的语言产业园,园区建成后,从事语言培训、服务留学生就业的机构和企业将入驻园区。
  “园区语言产业涵盖的领域广。首先,语言教学是一个很大的门类;其次,翻译市场,包括书面翻译、同声传译,以及方兴未艾的机器翻译,都是大楼招商中重点考虑的领域。另外,还有命名市场,包括公司命名、产品命名、楼宇命名等。”
  为什么建造语言产业园?李教授的回答是,北京语言大学是唯一一所以语言命名的大学,语言生产力强。学校可以利用中关村的优势,把中国的语言产业能力放到产业园里展示、孵化和推演。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语言产业的一个重要宣传阵地、孵化基地、产品交流基地和展示基地。
  届时,学校将投入大量精力在语言培训、语言康复治疗和语言信息化等细分领域的建造上。随着语言产业的兴起,在细分领域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将集聚于此,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也将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中关村寸土寸金,在语言产业园的建造上,软件层面我们已经做了充分准备,但是在硬件层面,我们还要解决土地问题。如何将土地所有者的各方利益做共享,还有待探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6:49 , Processed in 0.05829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