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持人语言失范的负面效应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12 14:0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主持人语言失范的负面效应分析来源:中国播音主持网

1.降低主持人的媒介形象

主持人的媒介形象主要是指主持人通过节目主持活动在思想、情感、生活品味、文化修养、风格特点等方面给观众所带来的一系列主观感受和评价,这不仅关系到其节目质量,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节目主持生涯。据“节目主持人的媒介形象”调查研究发现,虽然节目主持人往往是以“名人”或者是“明星”的姿态出现在大众的面前,但造成主持人负面影响最多的却是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比如主持人语言的庸俗、语言不规范、口误、语言表述能力低等在所有因素中占到大约60%。由此看出,高质量语言对提升主持人媒介形象极为重要。

2.降低大众传媒的语言示范作用

播音员和主持人既是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媒介的声音形象;同时也是社会文化普及,尤其是规范性语言普及的重要主体,在社会大众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发挥着示范与榜样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规范使用语言。然而,如上文所说的播音主持中出现的大量方言、港台腔、网络用语甚至是口头禅等等,极大地破坏了普通话长期以来形成的声望,不利于其广泛的学习和普及。

3.不利于人们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

语言文明既是精神文明的体现,同时又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播音主持人员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特别是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观点等,对群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更是如此。目前,随着广播电视影视娱乐节目的快速发展以及行业内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商业利润的诱惑下,主持人想尽一切办法吸引观众,甚至放弃个人的职业道德,采用迎合媚俗的方式,增加节目收视率,尤其是这种低俗之风逐渐向少年儿童类节目中蔓延,极大地污染了其成长的环境,不利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4.不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

目前在部分广播电视节目中,播音主持人员越来越混淆自己“媒体人”、“大众名人”与“普通人”、“社会人”之间的区别。为了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播音主持人员的语言变得越来越口头化、市民化、网络化,比如“丐帮”、“蜗居”、“农民工”、“城市寄生虫”等带有明显歧视性的词语时而出现在各种节目中。这既不符合国际上的通行原则,同时也不符合现代社会与市场经济的平等原则,潜移默化地强化了人们的不平等意识,从而伤害了特定社会成员的尊严,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平等社会的构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01:14 , Processed in 0.38053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