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 旗 黄自信
河北省清河县挥公实验中学在高效课堂理念的指导下,借助教材整合,探索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新课型模块,如自学课、探究课、展示课、达标课等。这些课型模块既可以作为独立的课型出现,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课时计划的需要,进行有机组合。 课型细分与教材整合
随着高效课堂建设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会逐渐从模式化走向个性化,从统一性走向多元性。此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课型的细分,另一个是教材的整合。而这两个问题,其实也是相辅相成的。
课型细分的前提,是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对于不同的学科,甚至同一学科的不同章节,教材整合的方式往往也是不同的。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整合教材,要视具体的学情和学科特点进行操作。
教材整合也是课程校本化的过程。教材无非是知识的载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教材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教师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科知识体系,或调整章节顺序、或删减教材内容、或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或修改替换教材案例。
河北省清河县挥公实验中学采用“五步三查”的高效课堂模式,紧紧围绕自学、展示、反馈,设置了独学、对学、群学、小展示、大展示等环节。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师生在高效课堂理念的指导下,借助教材整合,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探索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新课型模块,如自学课、探究课、展示课、达标课等。这些课型模块既可以作为独立的课型出现,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课时计划安排的需要进行有机组合。
自学课型模块
自学是学生独立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保障。自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合信息能力的过程。在自学课型模块中,课堂流程如下:
1. 教师提出学习目标,指导学习方法。
在自学课一开始,教师针对学情提出合理的独学目标。一般来讲,独学的目标要比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要求低一些;出于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学习目标要有层次性。
在学生独学之前,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导向。例如,在地理课中,学生在分析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借助“列表对比”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既可以让他们明确学习方法,也可以减少他们学习的盲目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 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
在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之后,学生就要借助教材、课外书籍、网络等一系列学习资源开始自学,他们会通过搜集材料、整合信息、独立思考等方式,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
在独学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不能解决导学案中的所有问题,有些学生还会产生一些新的疑问,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学生应该把自己的思考写在导学案上,并把新生成的疑问,用双色笔记录在“个性笔记栏”里,以便教师进行第一次学情调查。
3. 学情反馈。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在班级内巡视、与个别学生交流等形式,进行学情调查。通过学情反馈,教师要掌握以下信息: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仍然存在疑惑?存在疑惑的原因是什么?导学案的设计是否适合学生的自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导学案需要进行怎样的调整?
探究课型模块
对于探究性问题的设计,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依据新课标设计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还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例如,在化学学科“有机化学基础”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设计下面的探究问题:1. 乙醇在铜或银催化的条件下可以被氧化,那么,乙醇能否被其他氧化剂氧化呢?请举例说明。2. 可以被催化氧化的醇所必备的条件是什么?催化氧化产物的类型是否相同?请举例说明。对于化学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而言,他只要能完成第一个问题,就可以得到较高的评价分数。
在探究之前,教师要再次强调课堂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以防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偏离主题。在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聆听并参与他们的探究,对于在探究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或引导,并记录下来。如果问题在小组内能够解决,教师可以建议他们再研究一个变式问题;如果问题不能解决,或有新生成的问题,学生可以在接下来的展示课上,把问题抛出来,由全班共同探究。
展示课型模块
展示课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解决重点问题的过程,也是他们互相分享、碰撞提升的过程。展示课一般包括以下环节:确定展示内容—分配展示任务—备展—展示。
确定展示内容。学生经过自学、探究,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接下来需要的是解决之前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及分享自学课和探究课的成果。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哪些经验可以分享,一般会以组为单位进行标注,最终确定要展示的内容。
分配展示任务。标注的每个问题由谁展示,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学情来决定,这样可以为展示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备展。各小组根据自己分到的任务,在小组长的指挥下,确定展示人员、展示方式等。展示不能是简单地就题论题,而应是展示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还应该注意总结规律。各组备展完成后,教师再决定各个问题展示的顺序。可以按照问题标注的多少确定顺序,也可以按照知识内在的联系确定顺序。
展示。展示的学生要站在不遮挡黑板,而又利于讲解的位置;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让听展的学生能够清晰有效地捕捉到展示信息;要注意与听展学生的互动,减少无效的展示语言。听展的学生要迅速调整位置,不必拘泥于自己的座位,而是应该找到一个最佳视角认真听展,同时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导学案,及时完善。展示完成后,听展的学生可以对展示的答案和思路进行质疑和补充。学生只有在展示环节不断进行碰撞,才会有新的生成,才会提高课堂质量。
高效课堂反对教师的长篇大论,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重要。在展示课上,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适时点拨。在学生展示遇到瓶颈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比如学生有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两方观点有分歧,争执不下的时候,教师可以介入其中,加以引导。当然,教师要注意的是,把握住介入的时机,不能过于频繁,也不能贸然打断学生。
引导课堂。当课堂上学生的展示偏离主题,或无效生成过多影响课堂进程时,教师也要适时介入,引导课堂流程回到正确的方向,保证课堂达标、课堂高效。
多元评价。对于学生的展示、质疑和补充,教师要适时评价。不但教师要进行评价,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评、互评。课堂中多元、及时的评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展示效率。
多重展示。教师要鼓励潜能生展示,避免精英化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精英化展示的现象。一节课下来,只有成绩比较优秀,或者对本学科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参与了展示。这时,教师要多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避免精英化展示的方式有:双重评价法、鼓励潜能生法、相互鼓励法,等等。
分层展示。在一张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是有梯度的,可能某一个问题班里只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如果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会浪费其他学生的时间;如果不进行展示,那些没有掌握的学生又会形成知识盲区。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分层展示的方法,在同一时间内,由不同的小组同时展示不同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问题,选择相应的区域,进行展示或倾听。
达标课型模块
达标测评是为了检查课堂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发现并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深入研究课标,立足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并编制检测题。既要有巩固知识和技能的检测,又要有拓展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检测;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有适合优等生和潜能生的分层测试。检测的题目应该少而精,题型要具有代表性,要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想提高检测的有效性,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学生才能乐学善思。因此,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检测形式。
有效性提问。提问是最常用的检测手段,教师要力求每个问题的提出,都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欲望。对于重点和难点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反问的形式。教师的问题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普遍性,让潜能生也有展现的机会,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有效性练习。教师要设计一些练习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练,要体现易错点和易混点,让学生的检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设计并讲解检测题目。教师可以针对某类典型问题,由学生自行设计检测题目,并结合学习内容,让他们对某一问题进行讲解,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分组检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检测题目。这时,教师的评价是针对整个小组的,学生在合作中,就能实现“兵帮兵、兵教兵、兵练兵”的目的,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还有板书检测、作业检测、限时检测、答题卡检测等形式,都可以在检测课上大胆使用。
检测对于师生双方都具有信息反馈的作用。对教师而言,可以通过检测环节,及时总结和矫正自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检测是学生了解学习成果、弥补学习缺陷的重要手段。教师还应注意对检测后信息反馈的收集与积累,有效地实施单元验收,使学生能真正达到节节清、章章清。
检测后的评价也是达标课型的重要环节。评价指的是依据目标,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在课堂中,教学测量与检测评价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教学测量是对检测结果的客观描述,并不考虑结果的实际意义;而检测评价则是对检测结果的主观判断。虽然检测评价是一种主观判断,但是这种主观判断必须以教学测量所得的客观描述为依据。同样,教学测量也不能脱离检测评价,否则,检测的结果就缺少实际价值了。
有效的检测评价必须做到及时性、客观性、针对性和激励性。
及时性要求教师在每次检测时,无论哪种形式,必须及时评价、及时反馈。
客观性强调教师的评价必须依据学习目标,从检测题目、知识水平、方法技巧、学习状态等方面进行评价,切忌离开目标、主观武断,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单一化的评价。
针对性主要指教师的评价不能空泛,必须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在哪里。
激励性强调评价的意义不仅是反馈学习信息,还要激励学生学习。因此,评价不仅要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而且要指出学生的进步与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增强其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