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下”感与“介入”意识下的校园新抒写(崔昕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16 18:3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下”感与“介入”意识下的校园新抒写(崔昕平)来源:文学报 崔昕平


  带着对徐玲作品的既有印象走入她的校园小说新作《糖果校园》。读过她的《流动的花朵》、“我的爱”系列等作品,喜欢她善于捕捉思考现实儿童人生的问题意识,和善以细节蕴蓄情感、打动读者的写作手法。新近出版的这套“糖果校园”,因为选取表现对象的不同,作品风格与前几部迥异。前述几部的重点落笔是成长道路上遭遇挫折的孩子,是灰冷的现实基调逐渐着上温暖的色彩,表现儿童如何从生活、情绪情感或家庭矛盾等困境中逐渐脱离,多数先抑后扬,感人至深,引导我们关注并思考社会中一些因种种原因而被迫加剧弱势地位、边缘地位的孩子的人生责任、成长责任。而这个系列,则是由一群幸福的古怪精灵的城市儿童演绎的校园喜剧。
  然而,细读文本会发现,徐玲的这一系列,实则仍秉承了她惯有的现实主义思索。作品对“当下”城市儿童的校园生活、师生互动,包括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都是建立在大量生活体验基础上的生动摹写。《糖果校园》在热闹的阅读观感下,承载着颇费心思的创意,从题目即可感知:《糖果校园·最自由·甜蜜蜜的诱惑》、《糖果校园·最开怀·未来没有班主任》、《糖果校园·最热闹·隔壁班来了个卧底生》、《糖果校园·最精彩·QQ强迫症》……这样的题目带给读者的是新鲜,带给评论家的则是悬疑:首先,校园是个严肃的知识传递场所,怎么和“糖果”扯上了联系?其次,“最新鲜”、“最自由”、“最开怀”、“最得意”、“最幸福”、“最精彩”……这样的体验肯定是每个孩子“最”向往的、这样的故事肯定是每个小读者“最”想读到的,但是在传统刻板的校园中又如何能达到这如许多的“最”呢?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这套看似轻松、俏皮的校园系列,实则隐藏着作家心中一直期待的对教育的美好愿望。
  作家力求捕捉的各样校园生活之“最”,其实源自于作家广泛而深入的生活素材积累的基础之上。徐玲是一位有丰厚生活基础的作家,对校园中的各种人物刻画、细节描写,往往几笔就跃然纸上,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生动传递着校园独有的生活情态。在人物的选点上,就选择了各种类型的学生,顽皮的、乖巧的、马虎的、果敢的……包括每个人童年回忆中都可能存在的某个女孩子式的男孩、男孩子般的女孩,领导范儿的班干部、全班的开心果,等等;书中还塑造了不同学科、充满创意、力图打破教学陈规的老师形象。书中的许多片段,都能读出生活的影子,想必这定是作家深入校园听课无数,她所接触到的各种类型的学生和老师,都悄然成为她的创作素材,在此加以艺术真实的提炼,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基于“校园小说”这一儿童文学主要创作门类的发展角度来审视这套作品,可以发现,徐玲的作品则异常可贵地立于现实和时代之上。自上世纪90年代以秦文君为代表的儿童校园小说深受儿童喜爱以来,至本世纪初杨红樱校园小说引发儿童的热烈追随,校园小说因恰切地把握了“隔与不隔之间”的审美距离,捕捉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儿童形象与儿童校园生活场景,始终是孩子们最爱阅读的儿童文学题材之一。相较而言,徐玲这套校园小说更加突出了“当下”,展现了当下的校园面貌。从人物形象上看,作品不再仅以“淘气”张扬儿童天性,而是塑造了更多性格各异、有独立思想、眼界开阔的新媒体时代的儿童形象。老师形象也不再仅是理解儿童、守护儿童天性的观念开放的老师,而是抒写了性格迥异、风格迥异的老师群像。作品同时具有鲜明的“介入”意识,传递了作家秉持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学思路,从中可以深切感受到作者多年在一线接触教学实践的思索。《糖果校园》中,各种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的当下儿童,与各种风格各异的新型教师共同构成了徐玲这套校园小说力求展现的生机勃勃新型校园生态。
  (《糖果校园》系列,徐玲/著,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年6月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3:13 , Processed in 0.06853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