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公益大讲堂走进陕西师范大学发布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
4月4日上午,“中国书法公益大讲堂——走进陕西”在陕西省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崇鋈楼一层学思堂开讲。此次书法大讲堂由中国书法家协会、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远程教育学院协办。陕西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雷珍民及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史星文、陕西书学院院长张瑞琦、陕西国画院副院长邢庆仁,陕西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党怀兴等参加了活动。
开幕式由史星文主持,陕西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党怀兴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词,陕西省书协名誉主席雷珍民讲话。学思堂座无虚席,陕西各地书画界人士和我校书画爱好者3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著名书法学者丛文俊教授以“中国书法审美及文化”为题,引经据典,从书法学习的范本选择、技法解读、格调高下等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讲解。关于字帖范本的选择,丛文俊认为人们选择范本范围的狭窄是束缚书法发展的瓶颈,也是书法展览中书风雷同的最主要原因。以甲骨文、中山王鼎铭文、楚简等为例,丛文俊谈了书法学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还以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等书法学习的经典范本,列举了人们在书法学习中不搞懂其文字内容、不熟悉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的现象,认为这是没有读懂帖的表现。丛文俊认为,楷书作品是否打界格,体现了人们对师法临习范本的理解程度,从而也强调了书法学习中真正读懂范本的重要性。关于技法解读,丛文俊重点谈了书法学习中的笔法问题,深入浅出地谈了晋人和唐人笔法的不同。认为学习书法应该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选择书写工具,不论作品大小,都要尽量写出书法作品的气象。丛文俊认为评判一幅书法作品的优劣主要是看格调。格调是书法最高价值标准,格调高的书法作品有书卷气,雅致。现在的一些书法展览,作品跟风现象严重,许多面目雷同。这种面目雷同的作品会使人们产生审美疲劳,也就显得俗。因此,丛文俊建议书法学习者应深入书法传统、挖掘经典,不断提高学养、涵养和修养,同时尊重书法创作规律,精益求精,写出精彩的书法佳作。丛文俊的讲座,针对时弊而切中要害,强调以文化涵养书法、用书法展示文化,引起了全场的共鸣。
举办书法大讲堂是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探索,有助于所有聆听者更加深入理解中国书法的内涵,传递了书法艺术发展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