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 隆重招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4 23:3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专业指导专业,以名师成就名师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   

隆重招募

请 您 火 热 加 盟!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

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给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搭建一个专业引领、交流探讨、共同成长、实现价值的平台,建设内涵丰厚、形式活泼的现代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博览》杂志社特成立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

第二条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由全国范围内具备一定专业基础和足够成长热情的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自愿组成,属于群众性社会团体。

第三条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倡导新理念——以专业指导专业,以名师成就名师。依托《教师博览》等教育媒体,积极创造名师引领、探讨教育、服务教学、共同成长的浓厚学习氛围和宝贵学习机会,大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发展,进而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幸福指数。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领导机构为理事会,理事会设理事长一名,副理事长若干名,常务理事若干名。理事会每届任期两年。日常联络机构为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副秘书长两名。秘书处设于《教师博览》杂志社,负责颁发会员牌匾、联系会员、组织年会、举办培训、寄发资料、论文评选、评选年度名师、协调联络等工作。

第三章 活动形式

第五条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活动形式包括集体活动和独立活动。集体活动以定期集中、沙龙研讨、名家讲学、实践体验、发表成果、网络交流为主。独立活动以自主学习、单独指导、读书写作、网络交流为主。

第六条 《教师博览》杂志社积极利用一切条件,创造一切机会,帮助和指导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会员有序有效地分类开展各种集体活动。

第四章 会员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实行会员制,会员为全国中小学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加入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需向秘书处提交入会申请,获审批后方具备会员资格,享受会员待遇。申请表附后。

第八条 会员的权利:

1.各地各校名师工作室免费参加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

2.所有会员由联盟秘书处授予精心制作的“中小学名师工作室”铜牌,并获赠自入会之日起全年的《教师博览》原创版一套。

3.对联盟理事会有选举与被选举权;有发表不同的学术见解并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

4.有优先在《教师博览》《江西教育》杂志、《教师博览》《江西教育》微信公众号、江西教育网等平台发表各种文章的权利;

5.会员名单(含学校名、名师姓名),常年刊登于每期《教师博览》原创版。

6.《教师博览》微信公众号(目前有24万粉丝)专门开辟“名师工作室”专栏,定期推出会员相关文章和研究成果;《教师博览》原创版、科研版及《江西教育》杂志,优先发表会员作品;

7.会员可优先获得联系出版、宣传推广个人或集体著作的权利;

8.有对联盟举办的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9.有权优先优惠参与联盟组织的所有活动;

10.会员有退会权利。

第九条 会员的义务:

1.坚持按时参加联盟组织的各种活动,积极参与研讨交流、撰写文章、论文评选、年度名师评选等;

2.名师工作室旗下名师,每年需作为主讲人参加1-2次《教师博览》《江西教育》主办的学术讲座、基层教研或送教下乡活动。主讲人将获得一定报酬。

3.自觉维护联盟的形象和声誉,积极完成秘书处布置的各项任务;

4.自觉遵守本章程,积极推广联盟的宗旨、理念、目标,并及时反馈相关意见和要求;

5.积极宣传推广《教师博览》《江西教育》杂志、微信等平台。

第五章 附则

第十条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开展活动。

第十一条 本章程自联盟成立之日起生效。

第十二条 本章程解释权属于《教师博览》杂志社。


《教师博览》倾情奉献

绝佳机会不要错过


注:报名联系人与联系方式:

王慧:0791-86765719,QQ729628267,邮箱 729628267@qq.com

胡波波: 0791-86765972,QQ 1340863327,邮箱1340863327@qq.com


附: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申请表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性别


职务/职称


工作室成员


学科


名师手机


QQ或微信


Email


工作单位


收件地址


邮编


工作室博客/网站


名师工作室

简介或业绩



入会承诺

本名师工作室自愿申请加入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承诺遵守章程,认真履行章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申请人:

                                申请时间:









【温情提示】

入会申请表可复制,也可到下列QQ群文件里下载:教师博览原创版群(102941078)、教师博览微信群(203424741)、教师博览叙事总群(342933145)、教师博览编读写1群(158868493)、《江西教育》作者群(397094684)等。填表前,请认真阅读本章程。填好后,请发至729628267@qq.com。秘书处会及时联系您。加入成功后,可申请加入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专用QQ群和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专用微信群(工作人员会告诉您),享受相关权利。



寻找最好的成长同伴

——我们需要怎样的名师工作室(上)

名师工作室建设迅速兴起,正在成为基础教育界的一大热点。如何引导其健康发展?从教育行政层面,需要进行怎样的战略思考和顶层设计?许多地方慢慢摸索出一些很好的机制;而从个体层面,优秀的工作室则创生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10月25日举行的首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建设博览会就是为了开创和搭建这样一个深入交流、谋划未来的舞台,希望通过“先行者”们的经验展示,对“后来者”有所启发。

 【专家观点】

在热点中孕育新生态

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桑新民

近年来,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迅速兴起,正在成为热点话题。如何引导其健康发展?我认为需要进行战略思考和顶层设计。本次会议开创并搭建了一个深入交流、谋划未来的舞台,我想借此机会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用“互联网+”的战略眼光,探讨“互联网+名师”的新思路。

这里首先要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互联网”。前者是指用互联网精神、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创造的新时空超越传统教育的各种弊端,解决在原有时空无法解决的教育难题,而“教育+互联网”则是用互联网设备维系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其中“黑板搬家”、“教科书搬家”造成的“人灌+机灌”就是典型代表。信息时代的名师和名师工作室,必须探索和实施“互联网+”的战略,开创“互联网+名师”的希望之路!

其次,“微课”是提升与展现名师及其团队综合实力的生长点与窗口。

中小学名师和名师工作室的立足点和根基显然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要贯彻“互联网+教育”战略,必须运用互联网新时空、新环境,促进学习方式和课程教学模式的变革。“微课”正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和突破口。当前对微课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我们从教育未来学的视角给微课下了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导向的定义:“微课是微小精致的新一代课程之细胞。”好的微课不应该是“新瓶装旧酒”,而应该是包含各种新课程教学元素的细胞,这才能发挥其探索与开创未来的价值导向和窗口作用。这需要提高名师及其团队在信息化新时空中自身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这是名师的根基、底气、实力之所在!名师与名师工作室一定要抓住这个前沿和机遇,在推动传统课堂向信息化高效“学堂”转型中展现自己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最后,名师工作室必须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

我认为,名师及其工作室必须面对和解决当今中国教育的难题。中国教育的问题很多,但我认为当前最重大的问题是两大缺失:一是缺灵魂,二是缺智慧。这不能怪教育,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但教育系统却承担着破解这一难题的历史责任,中国的名师应该有这样的社会担当!

那么,何谓名师?名师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建立起自己的教育信念(教育哲学),并在创造性的教书育人实践中内化为教育家特有的人格魅力,还必须在各种现实的挑战、压力、诱惑面前,岿然不动!当今社会对教师有不少非议……我认为以下五种人不适合当教师:一是太贪的人,二是太笨的人,三是太懒的人,四是缺少爱心不负责任的人,五是急功近利的人。我想,任何家长都不敢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这样的教师。名师应该成为教师的榜样和楷模,努力培养以下五种品质:有理想、有信念,脚踏实地又言行一致;博学多才,尤其要有思想;爱学习、会学习,还善于教别人学习;有爱心、同情心,责任感强,还要有能力负责任;乐观豁达、风趣幽默、善解人意……这样的名师群体才能有灵魂和智慧,才能开教育和社会新风气之先河。

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目标: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新的学习文化,彻底改变千百年来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培养新一代名师团队,实现教育的人力、物力资源多层次开发与合理配置,从根本上解放师生的创造力,让教育更快走向世界!

名师工作室机制构建和发展建议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副局长 郭志明

在名师工作室发展过程中,许多地方逐步摸索出一些很好的机制,而优秀的名师工作室则创生出许多有效的方法。总结江苏省南通市过去十多年的经验和发展之路,对名师工作室建设有以下建议。

第一,完善机制。

规划机制。科学规划是确保名师工作室良性发展的先决条件。要结合名师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制订名师工作室发展规划。以南通市为例。2006年,南通市教育局从全市5万多名教师中遴选出23名具有发展潜质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培养对象组成名师第一梯队。第一梯队的培养以五年为一个周期,于2011年收官。此后,南通市成立了以第一梯队培养对象为领衔人的17个市级中青年教师名师工作室,转入新一轮深造。同时,遴选出20名二期第一梯队培养对象,目前已进入收官阶段,合格者将作为第二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予以挂牌。名师工作室完善了培养选拔制度、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配套出台了奖励办法;同时,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对培养方案、培养档案、培养经费以及培养对象的跟踪考核等作出明确规定。

层级机制。江苏省名师培养有特定的层级机制: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还可以有市“园丁奖”、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等高层次目标。如果走得更远,还可以设置更高级别的研究所。如“李吉林情境教育研究所”,“李庾南数学教学研究所”等。

管理机制。管理主要在两个维度:一是在岗管理,激发自主、自觉。制定《章程》,提出在岗研修学习要求;二是组织管理,强化督促和检查。年终,每一个培养对象要接受考核。考核分书面与当面两种。书面是填写考核表,写好总结。当面是每人10分钟,做好课件,当面向全体导师陈述,并接受导师质询。

导师机制。导师团是新生的组织形式,由各学科专家、教科研机构专家、高校专家、著名媒体人、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教育名人等组成,作为一个智力团队,承担为培养对象提供咨询、指导、诊断、评价等服务,营造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

第二,丰富活动形式。

读书学习,偏重跨界厚根基。向培养对象推荐书籍,是名师培养的重要内容。推荐书目或刊物要侧重于高端,偏重于跨界,而不是一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类书籍,目的是为了让教师站到高端,有所创新。

主题研修,走近大师向高端。每年每学期都集中一段时间,或一周,或10天,开展主题研修活动。活动要求主题要鲜明,可以就名师阅读、课堂风格、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学主张提炼、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等专题开展研修。除此之外,还可通过“高校再读”“大家讲坛”两种形式开展研修。

话题研讨,激活智慧育深刻。经常组织沙龙活动,选择诸如“教育细节与教育理念”、“教育:超越知识的智慧”、“课堂教学:师生生命的交响曲”、“解读‘名师’,感悟成功”、“可持续发展:中小学教师的自我超越”、“和谐:课堂教学的生命化追求”、“我心目中的课堂教学关键词”、“我心中的一个教育隐喻”、“我的职业幸福观”和“我说教师的尊严”等话题。话题研讨的意义在倾听,在吸纳,在思辨,可以帮助培养对象走向开阔,走向深刻,走向科学,走向建树。

课题研究,引向专业聚核心。每一个培养对象都有自己的科研课题,结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尤其是结合自己的教学主张开展扎实的研究。

个别访谈,解决困惑拨航向。定期访谈是名师培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导师与名师的对话,对培养对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针对个体,是一对一的评价和会诊;因为针对过程,是即时性点评和指点;也可以集专家智慧,解决培养对象个性问题。

会课活动,养就个性炼主张。作为教师,根基应该始终在课堂,名师培养最重要的活动是会课活动。为此,每学期都要组织一至两次集体会课活动。每次会课都要有研究的中心,还要组织相关的说课和评课活动,评课专家由导师团导师担任,也可以特聘一些学科专家。

专题演讲,增强自信激动力。优秀教师的成长及“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激发其内心的教育激情与追求,同时还要帮助他们不断提炼总结自身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在培养对象中应经常举办相关的演讲交流活动,让培养对象从中找到激情,找到自信,激发其前行的动力。

名师是距教育家最近的教师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于伟

今天我想谈谈何为名师?名师工作室发挥什么作用?名师如何成长?我想,名师是距教育家最近的教师。名师一定是超越日常工作的单调性、重复性、事务性,赋予日常教学以新意,赋予司空见惯的教学以学习、反思、研究、合作、创造色彩的教师。

名师是从自在发展走向自为发展,努力将个人经验提升为教育教学思想,有思想、有情怀、有功夫、有风格、有传承、有贡献、有影响、有境界的教师。

有思想。有思想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核心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对人性怎么看,对教育怎么看,对学生怎么看,对知识怎么看,对经验怎么看。一言以蔽之,“你的教育哲学”是什么?名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核心教育理念、教育哲学。

有情怀。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有人说教师也是人,为什么对教师要求那么高?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在教师面前是弱势群体,特别是小学及幼儿园的孩子们。所以名师一定要有人格魅力,提到名师,我想到这么几个词:公正、耐心、尊重、阳光、真诚、民主、仁爱。

有功夫。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知识功底。小学教师的知识特点是:一切知识懂一点,一点知识懂一切;技能艺术。名师首先要当匠人,教师要做有绝活的匠人,有一套自己的“看家”本领;研究本领。搞研究对一线教师来说,就是原生态、生活史,教师要研究自己的生活成长历程,研究学生学习的成长历程,善于做大数据和小微研究;学习功夫,即碎片化学习。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越来越重要,这其中包括个人碎片化学习与共同体碎片化学习。

有风格。有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学是创造性事业,就意味着有差异——同样是数学教师,同样讲分数,风格各异。还有,名师要从实际出发,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有传承。教育是川流不息的事业,教师传承具有独特性。教育改革、教育创新一定要学点教育史,要弄清楚各种教育流派源头与流变的关系,要超越前人,一定要知道巨人是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师傅,名师工作室很好地传承了教师培养的传统,就是师带徒。

有境界。现在当教师,当有成就的教师,需要克服困难,迎接挑战,顶住压力。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一定的精神境界和追求,会很苦恼。所以,我对教师提出三句话:一是宠辱不惊,毁誉不移。不要太在意外界的评价,太在意会裹足不前;二是要有平常心,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这样才能走得更远,形成自己的思想和风格;三是名师要让更多的人受益。名师意味着社会责任的担当,意味着从成就个人走向共同发展,成为有眼界、有胸怀、有大爱的引领者。

有支撑。名师成长离不开“群落”。学校是培育名师的地方,学校要创造有利于名师成长的生态环境。当然,有关部门的选拔、培养、评价、平台、辐射等也十分重要,在今天信息化环境下还包括“互联网+”的技术支撑。

【工作室主持人说】

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工作室

包昌升

我长期工作在一所农村小学,与一群淳朴善良的农村教师、天真活泼的农村孩子生活在一起。可以说,我是全镇江市唯一在农村成长工作的特级教师。

当时,我倾力打造我们的学校。经过几年的努力,校舍变得美丽而可爱。但是,我也感觉到,美丽的校园好像缺少点什么?

于是,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一书,顿时对这所闻名于世的伟大学校充满向往。我深深地感到,校长首要的使命是发展教师。如果我们美丽的校园有了更多优秀的教师,才会更加美丽。

然而,如何促进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我选择了构建名师工作室。因为名师工作室能较好地实现专家引领下的同伴互助,同伴互助下的自我反思,自我反思与同伴互助基础上的专家引领……

接过名师工作室的牌匾,我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在思索工作室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一个个关键词在我的脑海萦绕:学习型组织、研究型团队、教师专业成长研习营、创新发展共同体。

在工作室成员的选择上,我始终坚持:不看称号看课堂,不看资历看实绩,不看荣誉看读书。强调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实际教学业绩,要有较强的自我研修能力,愿意读书、善于读书。

很快,一个同质促进、异质互补的团队诞生了。团队中人才济济:有普通教师,有校长,还有教研员;有城区教师,也有农村教师;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也有教坛新秀。大家一起研习课标、解读教材,一起研究学情、琢磨教法,满怀语文教育的理想不断前行。

面对如火如荼的语文教育改革新局面,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在碰撞中激发力量,在反思中不断成长?畅言、碰撞、激辩之中,名师工作室的目标愿景渐渐清晰,行动路径渐渐明朗。

一是关注常态课堂,不仅仅是上好公开课。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靠几节公开课、展示课就能形成,而是需要在一节节常态课中慢慢培养。提高教学实效,关键在于提高每一节常态课的实效。工作室将“提高语文常态课实效”作为主攻方向,而不是简单追求打造几节令人称道的展示课。

二是关注普通教师,不仅仅是培养少数名师。工作室开展研修首先是搭建一个平台,将城乡学校教师“团”在一起,让每一位普通教师通过沟通、互动,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三是关注本土经验,不仅仅是“跟风”。我们要求工作室成员增强创新意识,增强专业研究的自信,善于总结自身的教学改革成果,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力戒“有文章没有主张”。

新的理念在传播。工作室一次次走进茅山老区,走进农村小学,开展教学联谊活动,将高效语文常态课的理念广泛传播。

新的主张在提炼。一些富有个性的教学主张诞生了:熊开玉的“自主阅读,有效建构”;李素琴的“意文兼得,情理交融”;胡玲的“自主学习型课堂”;孔令权的“让儿童语言自然生长”……这些主张就像刚出土的新芽,不免带着泥土气息,却充满着生机。这支始建于农村的名师工作室,扎根于农村,成长于农村,服务于农村,在镇江产生的影响早已超越了农村。

一批新人在成长。有的工作室成员参加省级赛课捧回一等奖,还有的工作室成员作品变成了铅字,10多人成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5人成为特级教师后备人选。名师工作室也以优秀的考核业绩获得第二届工作室举办资格。

总结会上,工作室成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依恋,大家在脑海里努力寻找不同的关键词表达自己3年成长的感受。

有的说“幸运、辛苦、幸福”;

有的说“相识、相知、相守”;

还有的说“起航、领航、远航”……

每个人都从中感受到:成长不寂寞,成长有方向,成长有力量!(作者单位系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实验学校)

真正的大师不可能在强迫和束缚中产生

吴磊

名师工作室首先是面向“平民”的团队,成员主要来源于教育教学一线,也正是因为这些一线教师的加盟,名师工作室的研究才可能成为草根化研究。

在我们的工作室,有多位连续带高三的历史教师,但教师们从没有被“高考”束缚,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早已成为常态;当别人拼命挤占学生时间留作业时,工作室成员的历史课基本没有作业;当其他教师让学生背课文、做习题时,教师们会鼓励学生每周就一个历史问题进行深度分析。

工作室成员经过多年探索,依靠集体的智慧,形成了教与学、学与练、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结合的“做中学”历史活动课新模式。如在初中尝试由师生双方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的“问题超市”教学,在高中创造性结合“科举制成长升级平台”与“五星将官制度”,制定了一套小组评价机制。学生可以凭借各种历史积分,从“历史小菜鸟”升级到“秀才”、“举人”、“状元”,小组可以从“一星”升级到“二星”,一直到“五星”。

我们努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室”,而不仅仅是研究室、观察室。2012年以来,工作室总是处于“超员”状态,在第一期就超员的情况下,第二期又多了20多个初中“编外教师”。

工作室秉承“让成长成为必然”的理念,3年来走出了陈箐、林良展、周建定等广东省名师,李瑞锋、王晓博、双学锋等深圳市名师,以及以王微、李静、张丹丹为代表的教坛新秀。

工作室为教师们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在带动年轻教师成长的同时,更“激活”了主持人与骨干成员这些“中年教师”的工作热情。一群有着共同理想与追求的教师一起研究、一起教研的投入状态,时常让大家感到很“疯狂”。

为了引领整个团队的专业发展,从2012年开始,我们创办了自己的学术期刊《守望》,至今已出版了4期,并于2012年5月,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5期推出了“吴磊工作室专刊”。

教育要面向未来,名师工作室的发展目标自然也要着眼于教育的“明天”。因此,工作室从研究主题、工作制度等方面要着眼于教育、教师未来的发展。

工作室成员恪守“用阅读浸润生命”的人生信条。我们坚信,读书不一定让我们成为名师,但可以让我们成为“明”师——明白之师、明天之师。

既然是“明”师,我们就要赋予教育的历史责任:培养中华民族下一代的创新思维。为此,工作室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从宏观走向细节;走入历史,汲取智慧,寻找成长的动力。

“明”师工作室的初衷是为了引领教师成长,但绝不能给教师带来负担。因此,我们招募成员奉行一个原则:自愿;管理方式也奉行一个原则:自由放任。某些时候,越是“自由放任”,工作室成员们越稳扎稳打。

在我们的团队中,没有通常的论资排辈,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岗位,只要有成长意愿,都会有展示的舞台。我们力争每次活动都让工作室成员“玩”在其中。工作室的活动绝不仅限于教学,也不仅限于历史,登山踏青、品茶论道,赏沙画、看展览,参加电视访谈、参观高科技公司……每年的年终总结,工作室都会对成员们的成长做梳理,搞隆重的颁奖仪式,现场颁发奖品和证书。

从特级教师到工作室主持人,不一样的体验带来不一样的感悟: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管理”而是引领。真正的教育,注定要让学生获得自由。因为,真正的大师不可能在强迫和束缚中产生!(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

从教书匠到追梦人

郝淑霞

一群爱做梦的人,由于吉林省名师工程这个特殊的机缘,共同走进一个属于每一个有梦想的人的精神家园——吉林省思想品德郝淑霞名师工作室。

在这里,工作室成员点燃着梦想,凝聚着智慧,相互支撑、相互扶持。

2015年9月25日,北国金秋,在长白山池北一中,我们工作室的新老成员再聚首,共同见证一次心灵的感动,一份收获的喜悦。

在工作室成立的第四个年头,我们迎来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工作室实现了一次跨区域深度合作,在孵化的工作室建立培训基地,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和子课题开题,分享每个人的智慧,共享工作室成果。教师邓持梅既是我们工作室的成员,又带领了一个自己的工作室团队。选择在她的工作室建立培训基地,是感情使然,也是理性选择,更是推动边疆地区教育发展的必然。

2011年,我与工作室成员们从相识到相知,亲眼见证了他们的勤勉、谦逊和努力。我要像前辈培养我一样,让工作室成员因为有我的帮助而变得不一样,力争成为他们成长的助推器,与他们共享人生的精彩。我把这一举措看作是工作室第二轮运行的一种创新,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长白山管委会邓持梅工作室、长春市李忠强工作室、长春市朝阳区兰艳敏工作室,与我们的工作室交相辉映,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三级立体学科研究团队。每一个报喜的电话,每一句感激的话语,见证了工作室成员们的成长,也为我们重新出发找到了动力和理由,我为他们感到骄傲的同时,一种莫名的感动也油然而生。

总有一些时光,要在过去之后才会发现,它已深深刻在记忆中,蓦然想起,会静静微笑,共同回首,刻骨铭心。

2011年,吉林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举行了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推出19个首批成立的名师工作室。当时,我曾代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发出具有使命感的倡议:“让生命在崇高的追求中绽放!”从那时起,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意味着什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能做些什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应该怎样做?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还要做什么?

为了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我不断地读书、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努力探索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

一个周期,一次轮回。从自愿申请到成果辐射,我们的队伍从第一批发展壮大到第二批。在创新名师培养的实践中,在承继东北师大附中“五以”课堂教学思想的基础上,我们逐渐总结提炼出工作室的“五以”名师培养模式,希望以此传承附中文化,达到统一思想、提升能力、追求学术、形成风格、促进成长、发挥辐射的目的,为吉林省思想品德学科培养名师作出自己的贡献。经过3年的不断探索与梳理,提出了郝淑霞名师工作室“五以”名师培养模式,即以价值引领为先导,以教学研究为重点,以名师培养为核心,以反思提升为途径,以发挥辐射为目标,并围绕这五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

工作室最初确定的3年发展目标已初步实现,见证了李忠强、邓持梅从省骨干教师逐渐成为省内有影响的名师,兰艳敏、李战卫、付军、高雪从市级骨干教师成为省级骨干教师,付玉娟、李博从青年教师逐渐成为教坛新秀。每一位工作室成员都从原来优秀的教书匠变成了有教育情怀、教育理想的追梦人。

未来3年,我们将继续按照“五以”名师培养模式,依托三级立体工作室网络,在第一批成员的示范引领下,从孵化工作室的实际出发,开展纵横交错的主题研究,不断探索思想品德学科的本质问题、核心问题、关键问题、前沿问题,把“思想品德学科嵌入传统美德教育”作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提升团队的思想力、研究力和创新力。(作者单位系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这里,是我们的练兵场

宋 君

我的数学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12月,是郑州市首批50个名师工作室之一。工作室有成员14名,我们因追求成长而相聚在一起,共同寻找有智慧的教学,有个性的课堂。

我喜爱读书,也深知阅读的意义。在我看来,读书是最好的备课。

记得名师工作室开展教师阅读活动一段时间后,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工作室研修学员王老师单独给我留言:“当名师工作室开展阅读活动时,我并没有及时参与。在我看来,我的精神世界不需要读书。加入工作室后,当我的课堂出现问题时,我才意识到要学习。然而,当我选择了名师的案例与教学设计,却发现在我的课堂上行不通。这时,我才意识到应该学习名师的思想,也懂得了阅读的意义。”

读书真的没用吗?看到王老师的这段话,工作室成员们感受颇多。教师魏霞说:“曾经,我把自己不读书的理由归结为没有时间。自从进入名师工作室,详细的读书计划、丰富的图书推荐,让我找不出不读书的理由。经历了被动读书到主动读书的过程,如今的我已经体会到读书是一种人生的享受。”

教师是最善于学习的,他们能不断地从周围的事物中学到新的内容,从而丰富自己的思想。因此,我们在搭建平台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将名师工作室打造成“练兵”场。在“练兵”中给予研修教师成长的动力和源泉,引领他们以成长的姿态一起行走,一起探索智慧教育的真谛,一起品味智慧教育的芬芳。

以工作室开展的“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研究为例,谈谈我们如何“练兵”。

工作室先后在金水区实验小学、沙口路小学、南阳路第一小学、河南农业大学子弟小学、柳林第七小学等学校举行了5次“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堂教学展评。在金水区实验小学的课堂,我们看到了让学生“动”起来的精彩,在“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在沙口路小学的课堂,我们看到了思考与操作让学生的空间概念得到了发展;在南阳路第一小学的课堂,我们懂得了如何在辨析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在河南农业大学子弟小学的课堂,我们懂得了删繁就简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随着研讨的深入,我们还在思考:如何抓住教学内容的本质,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如何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空间概念……

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期间,无论工作室哪个教师上课,成员都全员参与,走进做课教师所在学校,虚心听课,用心反思,积极开展问题研讨。在一次次“听课——反思——研讨”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开展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获益的不仅仅是授课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也一次次得到了提高。

正如工作室研修学员张长粉所说:“在工作室,最难能可贵的是我看到成员们经常‘唇枪舌剑’,这里有成功经验的分享,有工作烦恼的释放,更有对一个个教育问题的共同探讨与交流,一次次教育思想的碰撞。在这里,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寻找到精神的联盟。”

自从我的数学工作室成立以来,全体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各类教学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能力,涌现出一批勤思考、善实践的研修教师。工作室成员穆桂鹤在课堂教学展示与教学思想经验交流中提出了“轻松教、快乐学”的教学主张;任庆涛提出了“先学后不教”的课堂教学主张……

我们坚信,只要立足课堂教学实践的沃土,便会有更多的教师生发出自己的教育主张,工作室也将不遗余力地助推这些教师的专业发展。(作者单位系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实验小学)


【参会感言】

成长途中的激情与坚韧

马青林

10月24日,我参加了中国教师报与吉林省教育学院共同举办的首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建设博览会,聆听了诸多专家、校长对教育的理解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工作介绍,观摩了东北师大附中名师工作室同题异构教学实况。两天的学习,不敢有丝毫懈怠,感悟颇深。

在全国名师工作室的调查发展报告中,吉林省的名师工作室建设一直名列前茅。吉林省教育学院博士王姣姣用简洁系统的语言向与会者展示了吉林省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模式。一是外部支持,包括政策、专家团队、经费等,保障了工作室工作的开展;二是自主权下放,研究的课题、学员的招募、工作室的管理等均由主持人自行决定,极大提高了主持人的积极性;三是考核评价,始终给工作室以压力与动力,促进了工作室研究工作和教师培养工作的开展。

这些制度保障使名师成长有了约束,使其教学行为更规范、研究行为更科学。这种顶层设计使体制、机制更加科学合理,激发了工作室研究的热情,也促使一大批名师脱颖而出。

会上,来自各地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毫无保留地分享了所带团队的成长“秘方”。除了这些“官方”工作室,大会还颇有新意地邀请到4个民间教师团队,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激情深深感染了我。

我一直相信,民间有“高人”。正如深圳市红岭中学特级教师吴磊所说:“真正的大师不可能在强迫和束缚中产生!”因为只有自发才能显示出真正的求知和研究的欲望,只有自发才能有不竭的动力源泉,只有自发才能真正为事业鞠躬尽瘁,发挥自身的潜在能量。

“苏语五人行”因一次邂逅而被点燃激情,从而唤醒了5个人内心强烈的研究与求知欲望;绵阳市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谢云,带领一批教师勇敢前行,努力营造局部的春天;项恩炜辞职从大上海来到偏远地区专做“成为学习者”研究,只为了一个教育梦;“琴岛工作室”发起人李淑芳,将新买的楼房打造成教师培训基地,开启了另一个视角的“希望工程”……这些优秀团队的负责人,没有官方背景,没有行政安排,纯粹是兴趣所致,责任担当。

事业的成功需要知识、技能,也需要必要的环境,比如领导的支持、周围同事的鼓励、群众的评价等,但最主要的是激情与坚韧,而只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坚韧。黄玉峰校长50年长久坚持,70岁依然活跃在校长岗位上,且每天都在学习进步。坚韧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坚不可摧的豪情和毅力,是持久力和忍耐力的有机结合。只有坚韧,才能在平凡中不断进取,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只有坚韧,才能在顺境中不骄傲,不自高自大,冷静对待荣誉与鲜花;只有坚韧,才能在逆境中绝地反击,看到曙光。

相聚就意味着别离,而这次以教育为名的相会,别离并不意味着结束,因为每个人都带着满满的学习热情而离开。离开后,他们又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生发出更多的激情与坚韧。(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庆云县教育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23:10 , Processed in 0.0856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