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生命关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6 23:44: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生命关怀

王爱娣

    [按语]如果说,中国教育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么,相关部门和学校最应该做什么?课程标准要修订,核心素养要出台,但是,学校课程的合理设置,教育目标的重新厘定,唯数据至上的竞争风气,则应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面对教育危机,本人不揣冒昧,觉得似乎有办法可想:一是要“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二是看看别处的教育是怎么做的,两相对照,发现自己的教育缺失了什么,该借鉴的就借鉴。远则欧美,近则港台,已有不少值得我们关注的做法,例如加强语文和人文通识教育,设置自我情绪管理站,引导学生管理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关注思维训练,重视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而不唯考试升学第一,真正做到把孩子当作“人”来引导教育,而不是为别人实现梦想的替罪羔羊。
    本学期以来,应《江西教育》编辑的邀约与再三催促,教学之余,我花费一个多月时间,结合过去已经掌握的信息,并再次查阅香港学校教育方面的文件资料,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感触,并把它们写成文字,初稿一万余字。在此分享部分内容。

【正文】
2015年12月12日中午,离开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带着对钱穆、唐君毅等国学大师的景仰之情,乘车来到九龙湾启礼道10号的罗陈楚思中学(以下简称“罗中”)。走进校园,楼下大厅里的绿色植物,以及迎面墙壁上的宣传标语和各种图示标志,似乎有一股暖暖的关怀扑面而来,随之萦绕心头。校舍楼层不高,四层,但电梯很宽大,供学生与教师共同使用。电梯里面十分干净,四面也都贴有宣传标语,但并不是高大上的那种,而是俯下身子,用对孩子说话的亲切口吻,给以温馨告示,读起来很温暖:
Be there

Be ready

Be courageous

Be successful

意思是,来这里,准备好,要勇敢,会成功。

香港是一个特殊的国际化城市,英属一百五十余年之久,社会用语中、英文混杂,这里几乎所有标识或是宣传,以及各类政府文件,甚至教学资源,都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呈现。“两文三语”是香港的语言政策。

[注:两文三语:在香港主权移交(1997年)后香港政府实行的语言政策,两文:中文、英文,三语:广州话、英语和普通话口语。]

走进罗中,再次激发了我对港岛教育的兴趣和关注,这是我对于境外母语教育研究的一个部分。于是,从观察教室开始,逐步深入了解香港教育几年来的新变化,尤其是2009年新学制实施以来,香港教育在课程设置、教育理念、教学实施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拟从办学宗旨、教育理念、人文教育、思维训练、作息时间、作业制度、生涯规划及平等政策等八个方面,尽可能客观展示香港学校的真实情况,期待思考并发现教育的本真所在。在这里,能够感受到教育就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生命关怀。

一、办学宗旨:让学生成为懂得学习、懂得思考、关怀社群的人。

罗陈楚思中学,全称为“仁济医院罗陈楚思中学”,这是一所民办公助性质的学校。校舍由仁济医院出资兴建,香港政府资助办学。仁济医院是香港一所慈善机构,开办仁济医院及学校,提供医疗、教育及社会等服务机构。取“仁者存心,恫瘝在抱;济世利众,保健为先”的首字联成新医院的名称。迄今为止,该医院旗下兴办了24所学校,其中中学7所,小学5所,幼儿园12所。罗中创办于2001年9月,为仁济医院属下第七所中学。在香港,像这样由慈善机构出资兴建、政府拨款资助的学校(津贴学校),可以由人名来命名。该校学生来源于两个渠道:政府统一分派学位占70%,自行招生30%。

学校遵从仁济医院办学宗旨,以“贯彻‘尊仁济世’精神,提供优质全人教育,培育学生成为国家栋梁”为抱负,秉承“尊仁济世”的办学精神,因应学生的不同需要,兴办不同类型的学校及提供多元的校本课程;因材施教,启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培育他们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并协助他们建立优良品格。该所学校坚定地认为,“我们是一所学习型组织,致力营建多元化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愉快学习,经历成功,发展潜能,成为懂得学习、懂得思考、关怀社群的个体。”他们还认为,“单向的训示、操控、命令,只能制造被动、顺从、疏于思考的下一代”,并且相信,愉快的氛围能令大脑发挥最高的学习效能。本校老师运用赞赏、期望、鼓励激发学习动力,建立融洽的群体、有秩序的校园,让学生乐于学习。

学校“不单是一个让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一个我们共同建立美好回忆的地方。”在这里,学生是受教育者,是被关怀的教育对象,他们的进步与成长,是教育的归宿与终结目标。

二、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全人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与其他任何一所公营学校一样,罗中与香港政府倡导的学校办学理念与宗旨紧密一致。香港教育局课程发展议会根据教育目标和整体学校课程发展目标,订定了七个学习宗旨,旨在“让学生能达至全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促进学生全人发展和提升终身学习能力。

(此处有省略)以上七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表明,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全人发展奠定基础。其中第6条中提到“八个学习领域”即指八门学科,各门学科在全部课程中所占比率各不相同。例如,在罗中,初中年级的八个学习领域所占课时比率如下:

教育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生命关怀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八门学科中,中国语文教育与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两个领域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英国语文、数学和科学教育。而对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学科的重视,从很大程度上说明香港教育对学生个人与他人及社群关系的处理,以及对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密切关注。努力实践“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的观念。

三、人文教育:由内而外地造就学生,使之立身于世界游刃有余。

据悉,欧美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在中小学阶段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人文、通识教育,使他们在成长之后,立身于世界,显得思维活跃,善于与人沟通交流,乐于表达自己。

香港教育对此早已开始极大的关注,并且在课程设置、理论指导及教学实践上已经付诸实施。上面八个学习领域所占的课时比率数据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香港中小学的个人、社会与人文教育课程(以下简称“人文课程”)理论建设目前已具规模,并研制出一套教学规范和程序,其内容涉及六个学习范畴:个人与群性发展、时间、延续与转变、文化与传承、地方与环境、资源与经济活动、社会体系与公民精神。这六个范畴分别代表了在本学习领域里探讨课题的不同角度,使学生能够从群体和个人的角度了解人与时间、空间及环境、文化及物质世界的关系。每一个范畴之下又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副范畴,副范畴中包括了非常详细具体的教学内容。

人文课程的基本信念是,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的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着重历史和文化,培养道德和公民价值观。人文课程教学中,教师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不只是讲讲简单的道理,而是运用实际生活中常常遇见的事例带领学生去思考,去讨论,逐步引导他们明白道理,教给他们恰当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在“个人与群性发展”这个学习范畴里,香港学校为学生开设了“认识自我-情绪管理站”一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分析、讨论之后,教师告诉学生处理情绪的五种方式:

第一招:确认情绪

第二招:接纳自己的情绪

第三招:抒发自己的情绪

第四招: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招:寻找你的智囊团

(此处有省略)

目前,学校教育最感头痛的事情之一是,学生身心脆弱,批评不得,又磨练不起,教师动辄得咎,容易出现各种棘手问题。教育者如何应对这些时代问题?这便是学校教育应当面对并亟待研究解决的难题。香港学校在这方面已经先行一步,他们借助课程设置,通过事例分析和课堂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管理好自己情绪的方式,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社群之间的关系,事前引领,防患未然,从而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从这个意义上说,香港学校的人文课程设置已经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成长的实际需要,教师引导他们由内而外地造就自我,使之立身于世界将会游刃有余。

四、思维训练:重视对学生的批判性思考的启发引导教育。

如前所述,香港学校非常重视人文课程教育。课堂教学中,除了政治、历史、地理、伦理宗教等学科知识教学之外,小学和初中阶段还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情绪管理意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高中阶段则把思维训练直接引入课堂,作为一门学科进行训练。当然,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选择,并不像大陆新课程设置那样,把一线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和建设者”,人人都去别出心裁地“创造”,而是由课程发展议会中心组织大学有关专家或研究者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度进行研究并制定,然后教育局统一派发,学校与一线教师负责将之运用于教学实践。

今天,我们也在谈论课堂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不过,目前,我们所探讨的批判性思维训练还是作为新生事物,处于探索阶段。相比之下,这种批判性思维训练,欧美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研究并将之付诸实践。1993年香港教育统筹科出版的《香港学校教育目标》中第九项目标是:“学校应帮助学生培养符合逻辑、独立和有创意的思考,作理智的决定,独力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以及应付压力和面对转变。”他们认为,教师在课堂所扮演的角色,不单是传授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能,使他们能活学活用。为此,教育署课程发展处编辑出版了一本名为《促进有效学习的思考技能教学法》(1997)的教学手册,将批判性思考、创作性思考引入课堂。该手册英文版于1995年编印,派发到学校。这比我们今天强调课堂教学要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已经早了近二十年。

那么,什么是批判性思考?为什么需要学习批判性思考?

    (此处有省略)教学中,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情境分析,引导学生逐步辨认个人意见、有理据的论证及事实,还可以通过对多种信息的整合、归纳和分析,得出较为客观、理性的结论。
例如,比较以下两个陈述句:

1. 日本是一个优秀的国家。

2. 日本是一个优秀的国家,因为它结合了传统的文化与现代的科技。

第一句陈述句表示的是个人的主观想法。我认为日本是一个优秀的国家。这是我的意见,我不需要作出解释。除非有人问“为何你这样说?”那么我可以用第二个陈述句,给予理由。

“日本是一个优秀的国家,因为它结合了传统的文化与现代的科技。”在这个陈述句中,我为支持自己的意见提出一个有理据的论证。朋友想我证明日本有多优秀,我便指出了一个支持结论的事实:可以在市区感受到现代科技的便利;亦可以在郊区见识得以保留的传统文化。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它们有别于个人的主观意见。

总而言之,进行批判性思考训练是需要花时间和功夫的。教育是一个过程,是在时间的延续中,伴随学生的身心成长,教给他们可以终身受用的东西。

五、作业制度:用制度来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规范意识。

香港社会工商化国际化程度较高,学校不再只是学生单一获取谋生手段的地方,香港学生对学习也远远不及内地学子(因升学功利)这么有浓厚的兴趣,因此,除了课堂上激发兴趣成为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外,制度化规范和管理学生的学习行为则成为香港学校教育的又一特色。自觉、主动地学习从来都不是天生的行为习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促成,在学校教育的引导关怀下,让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管理。例如,罗中就有一套严格的收缴作业的制度化管理程序,用严格的学习制度来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要他们为自己破坏制度而承担后果。

香港学生也有家庭作业,他们叫“家课”。走进罗中,教室门前的墙壁上就张贴着一张告示,清楚明白地告知学生每天收缴家课的具体要求与步骤:

(此处有省略)

所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将要在指定的课后时间去上家课班或者守时班。上家课班或守时班,也不能随随便便,这里也有严格的规定,相关学生必须认真遵守。这些具体规定也必须张贴出来,让每个学生都明确地知道。

(此处有省略)

学校制定严格的学习制度,规范学习行为,学生必须遵守,否则,他们自己将要为此付出代价,因为出勤率、完成作业情况等学习行为、习惯和态度,将成为香港考试评价的一部分,这类评价叫校本评核。所谓校本评核,是指在日常学与教过程中,由学校任课教师评核学生的表现。所有学校完成有关科目的校本评核,最后计入香港文凭考试成绩。例如,高中必修科目中,核心课程之中国语文教育的校本评核占20%,选修课程之中国文学的校本评核,占15%,即分别以20%、15%计入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各门学科的校本评核在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所占比率,如下表所示。

教育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生命关怀


将企业管理理念引入学校教育,用制度管理的方式,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他们养成规范意识,做遵守制度的文明人。这种将制度化管理方式引入教育,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紧密结合起来的做法,是香港教育的又一特色。

六、时间安排:作息时间安排舒缓有致,颇具人性化。

内地学生白天在学校耗费的时间太长,他们早起晚归,煞是辛苦。中学生一般七点十分左右进教室,开始早读,然后开始正课。一天七、八节课,直到下午五点半钟,白天的学习任务才能告一段落,然后,精疲力竭地返回家中,或者晚餐后开始晚自习,在家或学校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相比之下,香港学校作息时间的安排,基本上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此处有省略)

总体感觉是,香港学生在校时间没有内地学生那么长,这样的话,他们就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空,去处理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

七、生涯规划:关注学生终身发展,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智力水平、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的就业取向等各个方面千差万别,学校教育就是要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和知识及学业的增长提供帮助。学校教育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提高了升学率这样一种结果上。

2009年以前,香港学校采取英式学制,中学分为两个阶段:先是中一至中三年级(初中),初中毕业后,进入中四至中五阶段,中五年级结束后,参加香港中学毕业会考。中学毕业会考之后,学生开始分流,一部分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或者就业,另一部分,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将选择继续进入中六、中七阶段学习,为升入大学做准备。2009年以来。香港学校与大陆学制并轨,采取633学制,小学6年、中学分为初中3年和高中3年。初中毕业后,全部学生进入高中就读,最后,所有学生都要指向“高考”这个目标。

毫无疑问,高考是个好东西,但是,它并非适合所有学生的需要。为此,香港教育局拨给专项研究资金,开发具体实用的“生涯规划”课程,并在中二及中三年级就开始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使之幼有所长、壮有所用。

(以上有省略)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探索并发现自己的爱好、长处,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业或就业发展方向,尽可能让每个人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高考绝不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唯一出路。学生也不会在经历人生“高考”这道门槛时,因为不成功而遭受极大的挫败。

八、平等政策:维护个体尊严,关注个体的存在。

香港学校也非常重视落实平等观念教育,制度了一系列平等政策。平等政策不只是保护受教育者,也同样适合教育者。例如,罗中就制定了《仁济医院罗陈楚思中学平等机会政策》,发布平等宣言:“仁济医院罗陈楚思中学致力为职员和学生创造、推广及维持一个提供平等机会而没有任何歧视及骚扰的环境。学校支持平等机会而强烈反对歧视或骚扰。学校会采取任何行动去防止或在需要时处罚违反本政策之人士。”并且制定了八项执行措施。例如,“学校任何成员、雇员或学生不得歧视或骚扰学校其他成员、雇员、学生,以及任何与学校有事务交往的人士。”“学校的平等机会政策禁止于雇佣、教育、提供货品及服务或学校部门所组织的其他活动的过程中作出以下歧视或骚扰。除非在处理歧视投诉/骚扰程序第一至十四段另作说明,否则以下名词的定义将会根据有关歧视条例中的定义:

1. 性别歧视,

2. 性骚扰,

3. 残疾歧视、骚扰及中伤,

4. 婚姻状况歧视,

5. 怀孕歧视,

6. 家庭岗位歧视,

7. 性倾向骚扰,及

8. 种族歧视及骚扰。”

借助平等政策,能够切实维护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个人尊严,保护他们,使之身心不受侵害,且有尊严地活着,使得每个人都有一种真实的存在感。

总之,教育是一件有温度的事情,是一项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课堂不只为分数而教,为升学而教,而应当是把学生的学业知识增长与他们的身心健康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他应有的发展。香港的学校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以上这些范例,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2:52 , Processed in 0.08766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