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致谢”的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26 01:3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致谢”的研究
                                   武夷山
JASIST杂志2017年68卷12期(12月号)发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经济计量学与情报学学院Nadine Desrochers与另外两位学者合写的文章,Five decades of gratitude: A meta-synthesis of acknowledgments research(50年的感谢:致谢研究之综合集成),原文见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si.23903/full
这篇文献综述对过去50年间学术交流背景下的229篇“致谢”研究文献做了总体分析。通过质性研究的编码方法和文献计量学方法,揭示出致谢文献的5大主题类别:
----致谢专题研究。这类文献有130篇,完全以论文中的“致谢”为研究对象。
----文献计量学工具包。这类文献有37篇,它们不是以“致谢”为研究重点,而将其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放在一起进行分析。以上两类是互不包含的。
----资助。这类文献有80篇,它们借用致谢信息来考察资助对科研的作用,或是考察资助机构的资助效果。大部分“资助”文献也属于“致谢专题研究”。
----荣誉。这类文献有152篇,研究“致谢”在荣誉分配方面的作用。这类研究往往提出一个关于“谁因为做了什么而被感谢”方面的分类,说明在作者、贡献者、荣誉、致谢等等符号资本之间存在着某种张力。这类研究大部分也属于“致谢专题研究”。
----体裁。此类文献共51篇,研究的是:致谢是如何呈现出来的,它们在正文中的位置,其文本结构,其语言分析,等等。这类研究大部分也属于“致谢专题研究”。
尽管经历了50年的研究,大家都认为致谢作为科学资本的标志物很有研究价值,但是,在科学奖酬体系中“致谢”到底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与功能,学者们尚未取得共识。
值得一提的是,该文的“表2”列举了致谢研究领域发文4篇以上的作者13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情报学教授、普赖斯奖得主Blaise Cronin排在第一位,有25篇论文;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Grant Lewison教授位列第二,有18篇(前一阵子他也参加了在武汉大学举办的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大会,在提问时相当犀利)。荷兰的Rodrigo Costas位列第三,有7篇论文;有10人发表了4篇致谢主题的论文,并列第四,其中包括目前任职于华东师范大学的中国学者赵星。
我个人一向对致谢研究感兴趣。杨奕虹、万小影和我合著的中文论文“2012年中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致谢内容分析”(原文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770412.html的分析角度,似乎与上述229篇的每一篇都不一样,比如,我们分析了这些博士论文的感谢对象是谁:导师、同学、家人,等等。
我还有一些博文涉及“致谢”主题,例如:
被致谢次数最多的科学家(外二则),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0695.html
我觉得,“致谢”主题值得研究的东西还不少。过去50年才229篇文献,显然对“致谢”主题挖掘、研究得还不够充分。不过,今后无论谁再继续做该主题的研究,都绕不过这篇综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6:00 , Processed in 0.24850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