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墨“变法”21世纪水墨学术展开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 14:0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水墨“变法”21世纪水墨学术展开展
滨海高新
概要:12月25日,“21世纪水墨学术展 ”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展出了41位艺术家的当代水墨作品,许多人各自在当代水墨创作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开展结束后,众艺术家进行了相关水墨学术的研讨。

程恩平《野渡无人系列之二》

朱雨泽《水迹》
    自古而今,“笔墨”对于中国画而言,那就是核心,是根,是本。但到如今,笔墨作为中国传统水墨人物、山水画中的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12月25日,“21世纪水墨学术展 ”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展出了41位艺术家的当代水墨作品,参展艺术家有程恩平、蔡广斌、杜小同、董俊伟、党震、岛子、樊杰颖、傅旭明、付家诚、高歌、管士骏、何灿波、邹建平、朱雨泽等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各自在当代水墨创作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开展结束后,众艺术家进行了相关水墨学术的研讨。

    本报记者就此次学术展研讨重点与当代水墨中的“笔墨”问题采访了本次策展人孙磊。

    研讨重点是水墨“变法”

    《渤海早报》:这次水墨学术展选择在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这天开展,按我的理解,孙先生你是特意想在西方人的节日里做中国人的水墨展,有中西合璧的韵味在里面?

    孙磊:(笑),你想的太多了,没这回事,之所以选择在圣诞这天做展,纯粹是因为国家画院美术馆与我们的档期定在这个时候,挺巧合的,而且我个人觉得这次是水墨学术展,偏重学术讨论与学术倾向的展览,对是否定在圣诞这一天并无关系,更没有你说的中西合璧这一层用意(笑)。

    《渤海早报》:这次参展的艺术家,我数了下,共有41位,不少人是在当代水墨创作领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艺术家,邀请如此多人,进行此次水墨学术展,你们学术研讨的重点是什么?

    孙磊:这次水墨学术展选在2008年年尾做展,有梳理并回顾以往当代水墨发展的味道,此次学术展重点是研究在当代环境下我们的水墨应该如何发展,用什么样的艺术语言、艺术观念去继承传统水墨,当然更主要是创新,突破传统的笔墨语言,传统的表现方式,对于中国水墨而言,这就是一个必须要面对并持续争议的问题,无法逃避。在国内,大家一直都在争论着水墨的“变法”,我们这个学术展也是在这大背景下的小缩影。

    可惜由于一些私人原因,部分艺术家的作品并未及时到场展出,很是遗憾。

    《渤海早报》:选择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作为展出地,是否是国家画院也一直在研究中国画的传承与推广,与这次展览主题极其吻合?

    孙磊:对,中国国家画院本身就是专门研究中国画传承创新推广的机构,在这有浓郁的学术氛围与讨论空间。这次展览的作品没有传统的古代山水那类水墨作品,都是当代水墨作品,但是我没选择那些过于前卫的装置水墨,选择的大都是宣纸上的水墨作品,用的表现材质还是传统的宣纸、毛笔、墨、色,但在表现的形式上却是当代艺术的视觉观念与艺术语境,而不再是古人那种恬淡超然的画意和以笔墨为艺术语言的绘画方式,相对传统中国画进行一些有益性的突破但又不至于太过割裂传统,而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也一直在尝试一些这方面的展览,所以两者特质非常吻合。

    笔墨仅是一种表现方式

    《渤海早报》:传统水墨大家都有直观的印象,一般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山水人物图,以笔墨的构筑为核心。那么,当代水墨你是否可以定位下它的概念,并介绍下它与传统水墨的区别?

    孙磊:我对当代水墨的定义是用今天人的身份,今天人的观念,今天人的文化语境、思维方式用水墨材质来表现的艺术作品,那就是当代水墨,而传统中国画中的笔墨不过是当代水墨作品中的一种表现自己艺术观念、人文理念的手段,而非根本。

    许多人缅怀传统水墨,想在传统水墨上继续推陈出新,事实上我个人觉得不现实。因为环境一直都在变化,画在古代是门技艺,更是陶冶情操的精神物品,但画也是附属品,它是文人墨客的点缀物,不知你注意到了没?创作它的是文人,何谓文人?肚子里有很多墨水,脑袋里有很多学识的人叫文人,他们中许多人的学识还是境界对于画画来说已经足够了,所以他们绘画的作品非常能够体现一种境界,一种超然。但到了如今画画已经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学科,一个门类,你看如今我们国家有多少美术院校进行专门的美术教育,这又要花掉学生多少的时间进行美术学习!关键是现在的读书人也没工夫绘画与学识同时兼修了,社会分工细了,朝精专的方向发展了,更何况大量的生存问题还摆在眼前,哪有精力去琢磨这些!许多人缅怀传统水墨透露出的那种恬淡的境界,但是整个大社会语境都在变化了,而你还总想继续保持传统的审美语境,传统的思维体系,你都丧失了酝酿这方面人才的土壤,那怎么维持?

    再说得明白些,创作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古文人他们多数本身是先有饱学的知识,而后从知识中领会学识,然后从学识中领悟境界,最后有境界的人下笔绘画出神,出彩,乃至一气呵成,这样的画才能透出一股“逸”的味道来,而现在已经失去了古文人培养的那种氛围,你想维持传统也难。

    《渤海早报》:你的意思是笔墨只是表现的一种方式?

    孙磊:我是这么理解的,笔墨只是一种表现当代水墨画的方式,中国的水墨画可以使用各种材料进行表达,进行演绎,不需要困守笔墨一隅。

    走出国门是一种民族自尊心的体现

    《渤海早报》:但我听不少业内人士评价当代水墨这条路走不通?还有一些走当代水墨创作道路的人一直在国外做当代艺术方面的展览,想得到国外同行的认可,走国际路线?对于这些言语与现象,你怎么理解?

    孙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看法是水墨必须要求变,中国画的水墨美术史足够长了,但这些都是量变的历史,是一种逐渐继承完善到巅峰的增长,可到了近代,尤其是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使得水墨画必须要有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与精神蕴意,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状态,所以我们要不断地伸出触角去进行踊跃尝试,在求变中重新寻找到新的定位。这个过程也许就像是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变。

    至于走出国门的那些当代水墨创作者,说实话不仅仅是他们,全中国的艺术家都渴望走出国门,让世界同行承认并称赞中国的艺术,那和艺术无关,是种民族自尊心的体现,想获得承认。 (黄浩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6 08:44 , Processed in 0.28092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