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国摄影师镜头里的中国》:编(摄影)书之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10 18:1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外国摄影师镜头里的中国》:编(摄影)书之难

夏佑至







夏佑至: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许多摄影书或者画册开本大,用纸克数高,因此入手极重,这本也不例外。八开、很考究的硬面锁线装,内页铜版纸印刷,翻到任何一页,都可以没有任何障碍地完全摊开,跨版照片接缝处印刷完美,没有常见的一条细细的白线或些许画面重叠的现象。油墨没有臭味,裁边整齐,阅读时未见粉末状纸屑落到桌面上——说到桌面,这本书的确只能摊在桌面上翻看。全书将近350页,合拢时长边实际尺寸为27.5厘米,宽24.5厘米,摊开后,底边将近半米长。没有称重,但分量入手可知。

如果不是出版或印刷行业从业人员,读者一般不注意书的开本、用纸、印刷工艺和成书后的轻重,但就是这些与内容无关的物质形态,决定了摄影书与一般书籍的异同。对编者来说,编一本摄影书,这些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外国摄影师镜头里的中国》封面


本书内页,1950年五一劳动节,群众举着旗帜通过天安门广场。佚名摄影师


本书内页,1956年的中国。摄影师 汤姆·哈金斯(Tom Hutchins)

尽管纸张制造和印刷环节的工艺都有许多进步,但为了表现照片的色彩和影调,有时候还是要选择特殊的纸张、油墨和工艺。摄影书印得又大又重,其实是没办法的事。当然并不是所有摄影书都需要印得又大又重。印刷工艺选择背后,也有许多积习,比如认为照片一定要用铜版纸印刷,摄影书就应该大而硬,诸如此类。积习的由来,有些是因为缺少知识,有些是社会心理学说的集体偏好,有些则是一些滑稽的原因所致。显然,摄影书的分量和社会资本之间,存在一种约定俗成的换算公式。


本书内页,(左)1959年,在操场上做游戏的中国台湾女学生。摄影师 约翰·多米尼斯(John Dominis)(右)1967年清晨的上海外滩。佚名摄影师


本书内页,(左)1978年,上海黄浦公园里正在拍照的一家人。摄影师 保罗·科克(Paolo Koch)(右)1980年,上海街头的摄影爱好者。摄影师 托马斯·涅比亚(Thomas Nebbia)


本书内页,1993年,北京什刹海体校的“中国体操小将”。摄影师 汤姆·斯图达特(Tom Stoddart)


本书内页,(左)2017年,北京天桥上一位脚步匆匆的行人。(右)2019年,北京雍和宫内新年祈福的人们。摄影师 凯文·弗雷耶(Kevin Frayer)

仅仅在成书的物质形态这个环节,编一本摄影书就意味着编辑要考虑许多稀奇古怪的因素。困难因此是不可避免的。但在编一本摄影书的过程中,这个环节的困难还不算特别突出。

摄影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索引,一是个人著作(这么粗疏的分类标准,当然是我发明的)。索引类的摄影书,就是根据题材、主题或某种特定标准,收录同一时代或不同时代多位摄影师的作品。这类书的目标,是使一般读者能知其大概,让有心的读者可以按图索骥。

索引类摄影书主要满足一般读者读图的需求,但对编辑的要求很高:熟悉摄影史是必须的,在照片的年代学、类型学方面,要有充分知识准备;了解照片的所有权、著作权和版权归属,必要的时候能用私人关系获得出版许可;掌握三个方面——摄影器材、摄影师生平和拍摄过程——的历史细节;精湛的编辑手艺,以决定照片的顺序、位置、大小。好的编辑往往都有决断的性格。

这本《外国摄影师镜头里的中国》是典型的索引类摄影书,可以用来体会编辑一本摄影书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此书展示的编辑手法多到令人吃惊的程度)。考虑到这个题目下积累了数量和类型众多的照片,时间跨度几乎要从达盖尔摄影术发明伊始算起,要做到名实相副,编辑过程想必是困难重重。


本书内页,中国广告牌的变迁。摄影师 杰克·伯恩斯(Jack Birns)


本书内页,1981年,北京,市民在毛主席纪念馆前排队参观。摄影师 焦尔乔·洛蒂(Giorgio Lotti)


本书内页,关于摄影师“观看与被围观”视角的文字与图片阐述。

内容取舍之难,首先难在如此多的图片,其版权必然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机构和个人手中,就算编者有世界上最大的图片库支持,也难免有挂一漏万的风险;其次,即使版权易得,有些通常必须入选的照片实际上也无法入选。总之,对这本书的编而言,考虑哪些照片不能入选,应该比考虑哪些照片能入选更费心思。

排除了那些因为版权和审查无法获得出版许可的照片,他才能坐下来,一轮、两轮、三轮地筛选照片,将自己对摄影年代、类型和风格的认识,根据照片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变成连续或跳跃的视觉叙事。

编一本摄影书,很多环节的创造性劳动都容易被忽略。有些摄影师喜欢对编辑说,摄影书的最高成就是还原照片的色彩和影调。其实,通过印刷获得的色彩和影调,并不是对照片效果的还原,而是一种不同的工艺创造的视觉效果。编辑要对每个环节都有把握。但在编书的过程中,经常有些环节是编辑不能把握的,这和编辑的能力无关,但责任却要编辑来承担。


本书内页


本书内页


本书内页,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摄影师 约翰·多米尼斯(John Dominis)


本书内页,1980年,一位女士在上海豫园内拍照留念。摄影师 布鲁诺·巴贝(Bruno Barbey)

编到后来,他的心气和精力也许只能支持他勉力把这件事做完。这就是编辑的命运。

具体到这本书,即使是那些关心摄影书编辑方式的读者,也很难体会到编书之难,他们能看到的只是编者依据的标准和他所施展的手段,并因此中流露出的自信(以及书的尺寸与重量)而心生畏惧。
外国摄影师镜头里的中国
郑梓煜 编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6月第一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5:32 , Processed in 0.05629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