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会关系网络作为一种资源,是如何影响职业生涯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9-9 10:2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社会关系网络作为一种资源,是如何影响职业生涯的?
“一周书单”又跟大家见面啦!本期的主打推荐书目,是来自林南的作品《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此外,本周书单还从文学、新知等类别选择了好书为大家推荐。

主打




《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美]林南 著,张磊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7月。



社会资本

(social capital)

,简言之是指在社会关系中获得的资本。获得者或者说投资者,既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作为法人的组织机构,共同点在于两者都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之中。我们可以通俗地将其理解为从亲戚、朋友、同事、同学或合作伙伴等人际关系那里获得可以提供信息、帮助或情感支持的资源,而这一资源是可以投资并再生产的。这其实就是社会资本的一个主要侧面。

在过去三四十年,社会资本已经成为社会学、经济学的关键性概念。美籍华裔社会学家林南是这一过程最早、最关键的参与者之一。


不妨从我们熟悉的谈起。众所周知,马克思等古典资本理论家提出,资本产生于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它是能够产生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劳动者用得到的劳动力价值换取生活必需品,而无法获得剩余价值。


新资本理论则认为,古典资本的前提是劳动者作为生产要素是众多的、是可替代的,而随着技术和管理的演进,劳动者也可能因为他们的技术、知识而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尽管还是处于比较弱势的位置。这意味着劳动者并不是像古典资本认为的那样“任人摆布”,而能具备一定程度的自由意志。能产生这部分资本的投资来源于教育和阅历。当然,在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等人的“文化资本”看来,教育投资本身也可能只是社会阶级再生产的方式。林南认为,文化资本理论虽然带有古典资本理论色彩,与一般的新资本理论存在差异,但是它们都更注重使用个体主义方法而非宏大叙事,并认为资源是流动的。


同教育、文化一样,社会关系也是这里所说的资源。正如林南区分的两种个体可以获取和使用的资源,一是个人自身的资源,如象征着教育水平的学历,二是从社会联系中产生的资源。在这一条知识链条上,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是新资本理论的继续发展。在社会资本理论之下,我们也可以看到割裂的个体与社会、行动与结构等二元结构如何产生联系,就像林南提出的,社会资本的获得“引出了结构的限制与机会问题,以及行动者的行动与选择问题”。换言之,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资源是可以流动的,虽然每个人都可以竞争,却难免还是受制于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历史社会的影响。不同于古典资本理论描述的,在这里,社会资本不再是垄断性的。普通劳动者也可以是行动者。当然也不是每个行动者都是容易的。这让人想起多年前中文互联网流行的几个标题,“我奋斗了十几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我奋斗了十几年也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在投资时间和物质去建立社会联系的行动中,我们还是会看到结构的影子。而林南在《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一书中就展现了他在个体与社会、行动与结构等概念之间自由穿梭的能力。他对一个概念的界定、使用之严谨审慎也显示了实证研究并未消散的魅力。(罗东)



文学




《送奶工》,[英]安娜·伯恩斯 著,吴洁静 译,读客|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8月。




在#METOO运动兴起的2018年,英国布克奖最终颁给了安娜·伯恩斯的小说《送奶工》,在授奖词里,评委主席盛赞这本小说“让我们看到了对METOO深刻、敏锐的分析,也对其从道德和理智上进行临摹……”,但如果只是以这个角度来评价这本小说,会很容易忽略《送奶工》的故事所承载的丰富内容。


的确,《送奶工》的主人公“中间小姐”遭遇了一个难以控诉的困境。一个不是真正送奶工的送奶工闯入了她的生活,这个男人没有做出任何实际性的侵犯举动,只是在她跑步的时候出现,跟在她身边,然后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对她生活的观察,仿佛一切举动都在他的掌握中。这种潜在的骚扰超越了法律的审判范围,却实在地影响了“中间小姐”的正常生活。在现实中,很多女性都遭遇过类似的、没有证据来控诉的侵扰。《送奶工》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这个隐秘角落展现在读者面前。


除了对女性侵扰的话题外,《送奶工》还涵盖了许多与人生、社会相关的话题。例如,主人公“中间小姐”是个喜欢走在路上看书的女孩子,然而社区里的人认为,正是她的特立独行招致了送奶工的骚扰,如果她和大家一样,就不会出现这种事情。而《送奶工》里描述的社区也是个非常奇特的存在,它们四分五裂,街道两侧的小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界限,仿佛冷战时的不同国度,你在小区A里做的事情,在小区B里会受到仇视。“中间小姐”的准男友就因为发动机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旗帜,而被怀疑是社区的叛徒。在学校的法语课上,法语老师通过文学作品告诉学生们,天空不只有蓝色,还可能有其他颜色,而这个说法也遭到了同学的嘲讽与抵制,大家相信天空不可能有蓝色外的其他色彩……分裂、隔绝、无法交流,不同价值观群体间的互相攻讦,这些零零碎碎的故事构成了《送奶工》的叙事广度。


唯一对读者不太友好的是,安娜·伯恩斯采用意识流的叙事方式,用打破线性时间的句子来讲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部遭遇。但也只有这种文学方式,能够把《送奶工》想要表现的丰富议题囊括进去。(宫子)



文学





《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俄]列夫·托尔斯泰,任钧 译,果麦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



有些读者已不太愿意读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部分原因是由于时间,毕竟托尔斯泰已经去世了110年,所谓时过境迁,多少会有点隔阂;另一部分原因大概是对“经典”和“必读书目”的天然抗拒。不过当你翻开《安娜·卡列尼娜》,或者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会发现,托尔斯泰原来是个“现代人”,你思考的问题他已经深入分析过,你没有能力思考的问题,他已经思考过。除了在小说中用故事的方式表现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态度

(当然不止于此)

,《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中也记下了他很多对生命的观察与思考。

日记从1910年1月2日起,到11月3日止,记录了这位大作家最后一年的真实生活,包括日常的和精神的。这一年,托尔斯泰82岁,时常散步、骑马、与友人谈话,腾出时间改稿子,也要面对和妻子争吵、儿女暗示分配家产这样的烦扰。从行文中我们可以觉出,托尔斯泰想抓住每一个瞬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愿望,他对生命的极度珍视,以及不时透出的悲伤,甚至绝望。此外还有他强烈的思考意愿:关于生命的意义,存在,幸福,道德和信仰。对托尔斯泰来说,“思考”就像他生命最重要的原动力,驱使着他不断向前,不断向上,像他在日记中写下的:“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通过这本日记,我们或许能窥见,托尔斯泰之所以是托尔斯泰的部分原因。(张进)




随笔





《黑魔法手帖》,[日]涩泽龙彦 著,蕾克 译,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



涩泽龙彦是日本著名小说家,他的暗黑美学观念对三岛由纪夫、寺山修司等人影响颇深。而这一美学思想的来源之一,就是神秘学。上世纪60年代,涩泽龙彦曾十分迷恋恶魔学和神秘学,他搜集了大量魔法、炼金术等神秘学主题的欧陆古书加以研究阅读。


这本《黑魔法手帖》正是那段时间的研习结果,共收录了12篇神秘学主题散文,它们最初于1960年-1961年发表于推理小说杂志《宝石》上。这些文章涵盖了占星、巫师、夜行妖怪等主题,还辅以诸多有趣而不失想像力的插图。由于成书时代已过去半个世纪,书中的资料可能显得陈旧,有些见解也可能有幼稚之嫌,但阅读这本书,仍然是一次丰富的体验,帮助读者打开想像力,进入神秘的暗黑宇宙。(张婷)



新知




《永不停歇的时钟》,[美]杰西卡·里斯金 著,王丹、朱丛 译,新思文化 | 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7月。



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在科学层面上讲似乎不再是一个难解的问题。人类,拥有较强思考能力的碳基生命体,依靠复杂的化学反应在大脑中形成思维活动、形成意识。这是一种典型的现代式的去能动性的解释方式,自我意识并非造物主的神秘产物,并没有一种具有智能的基础因子来构建意识。所有生命,都是“永不停歇的时钟”,我们本质上都是一种依赖既定模式组建起来的“机器”。现代科学视能动性解释为阴谋论的代言人,大多数研究者都持有相近的准则:任何物质都不具备思维能力。


然而今天,依然有能动性解释用隐喻的方式介入我们对生命的解释,比如“自私的基因”。现代科学形成历史中关于能动性的争议,在现在依然影响着我们,并影响着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开发模式。面对这一问题,《永不停歇的时钟》提供了观念史方向的理解路径。回到西方17世纪,回到文艺复兴时期,回到现代科学酝酿的摇篮时期,机械人偶早已遍布人间,人们对于宗教、生命的认识,围绕着机械制造掀起了一场又一场变革。通过追溯机械的历史,结合了哲学、艺术等学科的思想轨迹,《永不停歇的时钟》勾勒了一幅绵长的科学史图景,并提醒我们,历史的理解力和科学的理解力是相辅相成的。自然科学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已经变得制度化、社会化,理解科学不能只把它当作对真理的纯粹探寻,理解它从何而来,更能辅助我们了解自己。(吕婉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5:38 , Processed in 0.07232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