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代乡约乡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9-18 11:5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宋代乡约乡礼
  “乡约乡礼”一词,首见于北宋中叶,其雏形可追溯至周代。“乡”是周代时设立的行政区域。以齐国的都邑建制为例,王宫之内居住的是大贵族和官吏,城外和郭内的地区统称为“乡”,乡下辖州、党、族、闾、比。每年正月,各级乡官都要召集乡民“读法”(宣读政令),引导乡民尊德向善,“读法”是“乡约”的最初表现形式。
  “乡约乡礼”代表着一种“礼下庶人”的文化趋势。从孔子以仁释礼开始,礼经过汉、魏晋、隋、唐等多个朝代,因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均遭到了贵族阶层的阻碍而未得到普及推广。宋代经济文化空前发展,科举取士打破了旧有宗法制度,许多儒生入朝为官,他们倡导隆礼作乐,移风易俗。宋徽宗时期,知枢密院事郑居中总领编订了一部国家礼典《政和五礼新仪》,其中除了皇族和王公大臣仪制以外,首次出现了庶人婚仪、冠仪和丧仪,官方开始推动礼仪文化向民间发展。
  宋神宗时期,乡间礼仪教化便已初见端倪。熙宁七年(1074)至熙宁九年(1076),陕西蓝田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兄弟在家为父丁忧,开创并推广《吕氏乡约》,是礼仪下乡运动的肇始。吕氏兄弟(吕大防除外)先后师从张载、二程,集关学与洛学于一体,凭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将高高在上、乡民遥不可及的礼学精神贯穿于简明易行的乡约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吕氏学风。《宋史》评价:“关中言礼学者推吕氏。”考虑到乡间实际情况,《吕氏乡约》制定了四个方面的行为规范: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倡导乡民互帮互助,自愿入约,并选出约正监管值守。
  南宋时期,朱熹对《吕氏乡约》作出增损。朱熹《增损吕氏乡约》,主要是完善了“礼俗相交”一条,将吕氏“邻里乡党,如手足兄弟”的意愿落到实处。首先,尊幼辈行。年长自己二十岁以上,与父亲同行的,曰尊者;年长自己十岁以上,与兄长同行的,曰长者;与自己年龄上下不满十岁的同行,曰敌者;小自己十岁以下的,曰少者;小自己二十岁以下的,曰幼者。尊长少幼分明,在一乡如同在一家,以乡约为中心,搭建起一个超血缘的模拟家庭。其次,造请拜揖。少者、幼者要在年初、冬至、四季首月初一等日子去礼见尊者、长者,这是为了从小培养对尊长的敬重感念之情。再次,请召送迎。宴请尊长,要亲自去邀约,如来赴约,次日亲自去答谢;乡人聚会,要按年龄、亲疏、官职排序;宴饮答拜要有主宾之分;有远出远归者,要在乡外三五里处送行和迎接。最后,庆吊赠遗。同约有吉事,要去庆贺;有凶事,要去吊唁或慰问;赠物或助力,视家里情况而定;丧家不可以置办酒席招待吊丧宾客,宾客亦不可接受;路途遥远的,可以派人前去吊唁或慰问。将罚金取消,改为密规、众戒、诲谕、出约等,另外,增加了每月初一集会读约的活动。可见,朱熹增损后的乡约,更加注重同约之间相互来往,增强了解,培养感情,稳固关系。
  朱熹《乡礼》,从《仪礼》和大小戴《礼记》中损益而来。
  第一,士相见礼。宾客初次拜见主人,必须以挚为见面礼。挚与志同音,有明志之义。陌生人见面要有介绍人,表示不苟且求合。主人邀请宾客,一般要留客吃饭,道别时,主人应送于门外。与人共餐,要先洗手,不要做出抟饭、大口吃饭、发出声响、啃骨头、挑食、扬饭、调羹、剔牙、蘸汤汁等不雅动作。与人对话,考虑妥当再说,于上级言如何差遣下属,于同事言如何应答上级,于年长者言如何教育子弟,于少幼者言如何孝悌父兄,于众人言如何忠信处世,于下属言如何恪尽职守。主宾见面,不论男女,悉相答拜。
  第二,投壶礼。投壶,是主人宴请宾客时,施展才技、娱乐助兴的活动,礼节随意,没有固定场所。所用的壶,嘴小颈长而肚大,里面装上小豆稳固瓶身,以免箭矢弹出来。箭矢用坚硬厚重的柘木或棘条做成,长短不定。众人分为宾党和主党进行比赛,司射、司正及前来观礼的成年人为宾党,乐师、家丁及孩童为主党,以投壶所中比分高低论胜负。投壶为一种儒雅的博弈游戏,既调养身心,又不失风度。
  第三,乡饮酒礼。每三年正月,乡大夫以主人的身份,在乡学宴请致仕者及众位贤者、老者,以倡导尊长尚贤之风。乡大夫当天要穿朝服去门外迎接宾客,主宾答拜作揖,主人先进门,宾客随后而入。行走中,主人与宾客作揖三次,上阶时,主人与宾客谦让三次。三揖三让,以示至高的敬意和礼貌。献酒前,主人要先洗手,再洗酒器,以示洁净。献酒时,主宾之间要经过一系列拜洗、拜受、拜送、拜既的环节,以示诚敬。六十以上的人坐着,五十的人要站在身边陪侍,以示尊长。六十献三个菜,七十献四个菜,八十献五个菜,九十献六个菜,以示养老。
  第四,乡射礼。每年春秋,州长要以主人的身份,在州学中举行乡射礼,邀请有官职在身的士人为宾,挑选德才兼备的年少弟子参加比赛。当日,主人出门迎宾,先行乡饮酒礼,以示庄重。宾许诺比赛开始。射礼之后,众人要酬酒,对主人表示感谢。乡射礼,一方面是要选拔优秀弟子作为后备,另一方面是倡导仁者之道,失败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
  《吕氏乡约》与朱熹《损益吕氏乡约》《乡礼》建构了一套礼仪化的乡民互助互动模式,成为宋代乃至明清乡约乡礼、家训家规的范本。宋代乡约乡礼蕴含着“里仁之美”的儒者精神,将儒家仁义礼乐推向乡里民间,是宋儒践行齐家治国理念的新探索。对宋代乡约乡礼的考察,是研究宋代儒学的一个必要维度。
    (本文系山东社科规划重点课题“宋代山东乡约乡礼研究”〔17BZXJ02〕阶段性成果。作者:李文娟,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3:09 , Processed in 0.08636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