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剑胆琴心 :慢慢回忆过去,细细品味今天;四十年喜相聚,同窗情谊永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3-2 01:0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慢慢回忆过去,细细品味今天;四十年喜相聚,同窗情谊永存。 【一】

剑胆琴心




  2017年10月21日,原"重庆师专江津地区社来社去试点班"的同学们为庆祝毕业四十周年,在荣昌当年读书的校区附近的恒荣半岛舌尖道茶庄举行为期两天的同学聚会,首先感谢荣昌区的同学策划筹办了这次同学会,周到的安排,热情的服务,你们太好了!荣昌的同学你们出钱又出力,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在此也深深地、真诚地感谢含辛茹苦,辛勤教育培养我们的各位老师!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师恩难忘!祝你们晚年幸福!万事如意!健康长寿!

我们的大学:        "重庆师专江津地区社来社去试点班"是1975年根据国家、社会政治文化需求,由当时的重庆师范专科学校(现在的重庆师范大学)施行开门办学开办的一所分校,位于荣昌县狮子桥头,校舍是租赁永荣矿务局等单位的废旧空房,经简单修缮后用于教学和生活用房,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由重庆师专派遣一流的管理团队和一流的仼教教师队伍来培养教育我们。设置的是二年专科学制,招收文科学员50人、理科学员50人,计100人。其中荣昌50人,永川30人,壁山、铜梁各10人。我们1975年10月入学,1977年8月毕业后该分校拆除,该分校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下面这些老照片有的是同学们平时在微信里发出来的,我把它收集整理出来的。这些发黄的、甚至模糊的照片,记录了我们在学校和毕业后,老师、同学们真实的学习和生活片段。谢谢提供照片的各位同学。

  同学,你能认出下面几张照片里的你、我、他吗?找找自己站在照片里面的什么位置。       1977年7月18日文科班、理科班全体师生毕业合影。



文科班师生毕业合影



文科班合影照片



我们的同学:        我们属推荐的工农兵学员大学生。入学前学历有高中、初中生(含老三届),中师毕业生;有下乡知青,有回乡青年,有复员军人,有工厂推荐的干部、工人,有农村基层干部;年轻的10多岁,年长的40有余(有的已是1个、2个、3个、甚至4个孩子的父亲)来一起求学,我们通过两年的寒窗苦读,刻苦钻研学习,圆满完成学业毕业,圆了我们的大学梦!


荣昌雷顺祥在同学聚会上的欢迎致词



下面这些老照片里也许没有你,你还能叫出这些同学的名字吗?

文科班同学表演的节目【杂交包谷就是好】。演员有点点像老头。



  于政才同学赋诗一首,献给试点班同学会:
       施济桥畔两年整,同窗苦读情谊深。开門办学泸州行,柴油机厂隆隆聲。学习党史去贵州,遵议会址留身影。娄山关上风声紧,红军精神励后人。水牛压船防浪激,沙埂中学读书声。理论实践相结合,电动机厂忙不停。黄瓜山下校建成,试点斑是奠基人。毕业分手各东西,各显神通事业成。四十年后重相聚,故地重游万象新。


文科班一小组贵州遵义娄山关合影,小组的头儿好像"山大王"一样,其他的像谁各人猜。



"黑娃"厨师与美女、帅哥同学们合影。好羡慕那时的你们!



分小组学习讨论。看看门上的对联,好有时代感。我记得好像是学校为了某种需求而照的照片。



发言积极勇跃,好像还有争执,是善意的,大家还面带微笑。



学科学田间试验,个个都像科研人员也!其实不懂,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哈!哈!哈!





琴声歌声笑声是那么和谐。向右看齐(起)!



"青春"随着乌蓬船在小河里荡漾。看他们的感觉,舒服极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点赞!!!



四个美女姐妹表情各异,你们在想什么呢?



又来"四千金",大家闺秀个个美丽!



1980年永川的"五朵金花"同学,认出他们是谁了吗?



又一个"五朵金花"驾驶"铁牛",她们比"铁牛"还牛!



理科班遵义实习。革命圣地遵义会议会址留影。





理科班娄山关留影



是体育课吗?



既像时装美女又像运动员



男女搭配,坐着不累!



花丛中的男同学感觉如何?



那年冬天的时髦的时装今天还喜欢吗?



红色纪念



学工后的喜悦



这运动会场地有点………



理科班部分同学在重师本部合影



同学,还记得我们毕业证的样式吗?







下面是收集到的个人照片

尊敬的文科班班主任王容金老师        王老师和我们是同龄人,平易近人,和我们打成一遍,又不失老师风范。那时的我们有点调皮捣蛋,给学校、老师找了不少麻烦,王老师有效的管理方法,使我们师生关系非常融洽,班务工作做得很好,我们很尊敬你王老师。



张家友、曾令光两同学1976年永川合影



1998年秋曾令光与张常泽在贵阳合影



赵玉兰



董维芬



谭功碧



"黑娃"厨师夫妇



丁德碧全家福



李超会



张崇容



张泽容



张家友



浓浓盛情溢荣昌 (打  油  诗)一一张家友
永荣铜梁有璧山,四方骄子聚一堂。欢声笑语话今昔,嘘寒问暖道长短。
久别卌年思老友,相逢今朝叙衷肠。耆耋鬓发霜染尽,青少容颜不回还。
风雨同度两春秋,兄弟姐妹情意长。学成毕业各西东,日思夜想相聚难。
小滩桥头留足迹,赖溪河畔歌回荡。莘莘学子游故地,浓浓盛情溢荣昌。
如今退休已离岗,注重锻炼与保养。奉劝诸君要切记,第一要务保健康。  2O17,1O,21


帅代容



张贤菊



吕正万





张崇容



丁德碧



杨德菊



帅代容



汤洪菊





龙从久



张道贵



王书宏





周发贵为本次同学聚会献诗一首:



  两年的大学教育,为我们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生基石。毕业后我们迎接了社会的残酷挑战。我们当初"社来社去"了,后来我们又"社来社出"(射出"社")了,很多行业都有我们出色的、优秀的同学的身影,今天我们越来越好了!我们曾经彷徨过,但我们一直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最终我们的同学个个做人成功,事业成功,家庭成功,各类人才辈出,没有辜负党的教育培养,没有辜负老师的教育培养。

1997年7月16日在重师本部同学聚会合影。这时的同学们风华正茂,事业蒸蒸日上!



1998年7月18日在荣昌同学聚会合影。这时的同学们年富力强,事业有成!



2015年5月21 日王裕龙召集同学聚会合影。这时的同学们已年过花甲,但又青春焕发。





2017年4月6日丁德碧回永川部分文科同学聚会合影。这时的同学们已开始两鬓发白,尽享天伦之乐了!



  人生几何,对酒当歌!那天永川部分同学聚会时的歌声笑声如此美妙动听!





2017年4月8日李超会、邱明英到永川部分文科同学聚会合影。这时的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聚会,再叙同学情。



  在此插入本次同学聚会欢迎晏上(音乐相册二)未编辑完的两位同学讲话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看看今天(2017年10月21日)我们同学在荣昌欣喜聚会的照片吧!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今天我们刚见到有的同学时好像"似曾相识",但"乡音未改",当年青春的形象还存心中,稍加点拨仍能叫出名字。同学,我们都老了吗?不,我们的第二个春天刚刚到来,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过好明天,过好每一天!祝老师、同学们幸福安康!聚会愉快!天天开心快乐!让我们的师生情、同学情在毎个人的心中永存!

   四十年离别聚会,我们留下的是笑语,倾诉的是衷肠;珍藏的是友谊,淡忘的是忧伤;收获的是梦想,放飞的是希望!        今天,我们有缘千里来相会,明天,我们将依依惜别。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后,我们用莫言的【同学赞】作为结束话语,共同去欣赏感悟其中的同学情感吧!


                      同        学       赞                           作 者 莫言        找一个理由,和同学见一面,不为别的,只想一起怀念过去的岁月,一口老酒、一首老歌,热泪盈眶。        找一个理由,去和同学见一面,不管混得好还是混得孬,只想看看彼此,一声同学,一份关切,情谊绵长。        找一个理由,去见一见同学,时间一年又一年,青春已逝,年华已老,一声珍重,一句祝福,感同身受。      找一个理由,去见一见同学,这是我们最信任的人,大碗喝酒,大声唱歌,一生兄弟,一世姐妹,地久天长。       有同学的地方,无论是闹市还是乡村,都是景色最美的地方。大家坐在那里,说着过往,搂着肩膀,拍着胸膛,如同看到了彼此青春的模样。因为同学,让我们找到了岁月的光芒万丈。       有同学的地方,无论是大鱼大肉还是小菜小汤,都是让人沉醉的地方。你我端着酒杯,不说话,头一仰,全喝光,那种感觉只有你我能够品尝。因为同学,让我们忘却了工作的繁忙和慌张。       同学是前世的债,今世的情,常来常往,格外芬芳。      有同学的地方,就是景色最漂亮的地方。


  本音乐相册以怀旧、思念、相聚、友谊、友情为主线来编辑,重点是在回忆过去,在同学聚会时献给大家,以表达我们几十年的同学情感。有的照片竖着放主要是便于看清里面的人像。里面的语言文字有不当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海涵。



                            同学    剑胆琴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8:58 , Processed in 0.72406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