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字,以怎样的面貌走向大众——读王宁先生《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4-29 09:1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汉字,以怎样的面貌走向大众——读王宁先生《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


  在我们的时代里,传统文化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走向了历史性的复兴之路。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基石,亦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汉字教学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汉字文化的知识需求愈发迫切,各种各样的普及读物蜂拥面世,电视上也出现了汉字主题的大型节目……在全社会的喧嚣热闹中,汉字究竟应该以怎样的面貌走向大众?这个问题需要汉字研究者冷静回答。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先生的《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以下简称《十讲》)一书,为这个重要的文化命题,提供了一份厚重而不失时代气息的答卷。《十讲》源自王宁先生在国家图书馆面向大众的公开讲座,在条分缕析、娓娓道来的讲授中,我们看到了汉字教育者必不可少的气质——文化底蕴、学理意识与现代情怀。
  汉字文化是深厚的,它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全部命运,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兴衰嬗变。讲解汉字,必须展现出汉字文化的历史深度。在《十讲》中,王宁先生梳理了汉字的起源与历史,用清晰明快的笔触,举重若轻地展现出汉字文化磅礴壮美的历史画卷。汉字的性质是表意文字,在传统“小学”中,文字训诂之学从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王宁先生有着深厚的训诂学底蕴,《十讲》对汉字文化的展现也体现出鲜明的语言意识。比如对汉字声符的讲解,就结合了汉语词源的考察——“妻”与“凄”“萋”同源,在汉字的启示下,亲近紧密的妻子、“凄凄惨惨戚戚”的压抑紧张,还有“芳草萋萋”的春草浓密,都呈现出“紧密、密切”的共同特点。汉字、语言、文学三者融合无间,展现出丰富的学术内涵。“聪(聰)”和“葱(蔥)”也是同源的,聪明畅达的心灵和“中通外直”的大葱形成通感,在古老的汉字中,更呈现出生活的亲切与妙趣。在汉字和汉语的互证中,汉字的文化魅力得到了充分彰显。
  汉字文化是科学的,它不是放飞想象、随意讲解,更不能沦为“看图猜字”的臆测,而必须建立在深入的学理之上。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始,汉字研究就在字源和字理的不断探求中,建立起客观准确的学理基础。王宁先生是卓有建树的汉字学家,她创建了汉字构形学和书写汉字学。如何用一种科学的汉字学体系,全面分析汉字的系统与历史、指导汉字的教学与应用,是她孜孜不倦的学术追求。这一追求深刻地体现在《十讲》之中。这本小书虽是普及之作,却有着鲜明的理论意识与方法自觉——汉字普及不仅是知识的讲授,更要用学理阐明规律,以方法金针度人。在《十讲》中,王宁先生从三个角度展现出汉字普及中的学理思考:如何科学地分析一个汉字?如何把握汉字的书写规则,从而写好每一个字?如何准确、有效且不失趣味地进行汉字教学?这三个问题不易回答,却又不可回避。《十讲》用深入浅出的学理、丰富准确的实例和清晰可行的操作方法,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汉字文化属于历史,更指向未来。汉字普及当然要溯源讨流、回顾历史,但一味复古又带来了根本性的偏颇——在有些人看来,似乎汉字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堕落”的过程,从古文字到今文字,从繁体到简体,意味着汉字文化的不断沦丧;而汉字教育的核心使命,不过是带领学生回到古代而已。汉字简化的历史价值何在?汉字在信息时代走向何方?汉字在当代社会是否面临危机?这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反倒显得十分陌生了。作为汉字规范最重要的专家之一,王宁先生的《十讲》体现出深刻的现代情怀:“汉字在长达数千年的皇权社会中,由于被宫廷和少数文人占有,暗含着两个不适合新时代的因素,那就是垄断与复古。”而汉字普及的现代情怀,正是对垄断与复古的批判与反思——如何理解汉字简化?汉字简化的背后,是几代人追求文化普及的崇高努力,是新中国文化扫盲的伟大成就。只有在文化普及、社会平等的大进程中,才能更好理解汉字简化的历史价值,而非困惑于“亲不见,爱无心”的肤浅嘲讽。如何理解汉字的现代命运?汉字走过铅与火的时代,迎来了光与电的时代。经过了汉字规范、汉字标准,进入国际编码,它经受住了时代的严峻考验,为中国未来的文化交流奠定了语言信息化的基础。汉字不是博物馆中的古董,不是专家垄断的考古材料,而是走向了大众与时代,展现出旺盛的文化生命力。在《十讲》中,王宁先生不无豪迈地说:“进入计算机时代以后,不但汉字行废的论争已经结束,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而且依托数字化,为了文化发展和大众应用的最高利益,我们制定了十分科学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更好地研究了它的历史,让它沟通了古今、适应了当代,已经没有什么危机了。”在这份自信的背后,凝聚着汉字研究者的社会责任与现代情怀,也凝聚着几代学人数十年来的孜孜求索。
  在文化的厚重中感知汉字,在学理的深度中解读汉字,在现代的责任中发展汉字。在《十讲》中,汉字的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未来充分贯通,体现出汉字普及中的学术底色、科学意识与社会责任,让这部书成为带领读者走进汉字世界的经典之作。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师古而不复古,坚守而不保守”的开阔格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而言,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孟琢,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4:34 , Processed in 0.08122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