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翻译家说:好翻译要上“社会大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1-24 04:2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翻译家说:好翻译要上“社会大学”
  我与中文“打交道”已快50年。上世纪80年代,我曾为中国外文出版社将一些中国作家的作品翻译成西班牙语,其中包括郭沫若、冰心、巴金、陆文夫等人。因工作需要及个人兴趣,我经常阅读中国的报纸杂志,用汉语与不同行业的人打交道。我的“业余翻译”范围较广,除做口译外,也翻译不同种类的文章、报告,涉及文学文化、政治外交、经济贸易等不同领域。这令我对西班牙语与汉语间的翻译积累了经验,油然而生了一些思考。
  文学翻译为推动、巩固不同民族间的联系和了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重要性在两个民族、两种语言之间具有普遍性,在西班牙语国家与中国之间则更为突出:从地理角度来说,拉丁美洲作为主要西班牙语国家分布地,与中国相距遥远。在历史上,西班牙语国家与中国的交流往来相对较少。与其他语系相比,西班牙语文学作品进入中国也较晚,中国文学作品进入西班牙语国家的情况亦如此。
  这塑造了读者的阅读习惯:西班牙语读者更容易理解美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近现代文学作品。同样,大部分中国读者对于英国、美国、法国及俄罗斯等国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背景较西班牙语国家更为熟悉。这样一来,中国文学作品与西班牙语文学作品的互译及传播,对两国翻译家和读者而言,难度都更大一些。
  此外,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汉语和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都烙印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与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西班牙语国家较多,虽然语言相通,但各国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现状。西班牙语国家与中国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因而更为复杂明显,如若翻译不当,容易造成误解和误读。由此,从事西班牙语与汉语翻译的工作者需对这“两个世界”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具备较为深刻的认识,实际上也应掌握如历史学家、社会学家通晓的知识。
  举一两个简单的例子。西班牙语国家的翻译者如果不了解中国地理,就不会知道“避暑山庄”多指承德,而“四季如春”说的是昆明;如果对《水浒传》没有最基本的认识,就不会理解“逼上梁山”的含义。同样,中国翻译者如果不了解《堂吉诃德》,就很难理解西班牙语中的一些成语和词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上述历史、地理、文化等领域的知识可以在学校和书籍中学到,但在我看来,做好文学翻译只靠读书和查字典是远远不够的,尤其要做好近现代文学著作的翻译,上“社会大学”必不可少。翻译家要在生活中沉淀,在工作中历练,在传统中求索,要全方位感知、了解一个国家、一种文化的“前世今生”,这才是滋养文学翻译的肥沃土壤。没有在中国生活过、或不常与中国保持联系的西班牙语国家译者,很难翻译好近现代中国文学作品。中国译者如果没有与西班牙语国家的交往经历并持续关注当地情况,也难以做好近现代西班牙语文学的翻译工作。
  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培养西班牙语教师和译者,近年来,西班牙语在中国愈发受到重视和欢迎。虽起步较晚,但西班牙语国家对中国、汉语和中国文学的重视一年更胜一年。如今,拉美国家与中国在政治、经贸等各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前景越来越光明,这是文学翻译与文化交流的机遇,为翻译者了解对方国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作为“文化使者”,翻译者也将作出更大贡献。

  巴勃罗·罗维塔,1958年生于乌拉圭,1975年到访中国,曾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清华大学,就职于西班牙埃菲通讯社、西班牙驻华大使馆商务处等机构。他参与翻译了《中国现代短篇杰作选1919—1949》《拣珍珠——短篇小说佳作》等作品,著有《70年代在中国》一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3 02:09 , Processed in 0.05796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