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策展人手记:在新征程上讲好古文献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2-17 20:3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策展人手记:在新征程上讲好古文献故事
  “20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自今年1月14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预展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赞扬。该展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是多家单位同心协力、资源互补、发挥优势、通力合作的重大成果,也是档案馆、研究院、博物馆、图书馆跨界策展的积极尝试。
  殷墟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20世纪初中国古文献的“四大发现”,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和清内阁大库档案学是中国近现代“四大显学”。这些古文献贯穿中国历史长河,蕴含着中华民族宝贵而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思想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本次展览以“四大发现”这个主题为线索,首次系统性地将这些横跨几千年的文献荟萃一堂,揭示它们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专题侧重点均为讲述相关古文献的发掘、发现,以及相关的人物、故事,突出这些古文献对中国学术史、文化史的重要意义。
  该展于2021年开始选题策划,是国家典籍博物馆成立以来策展周期最长的展览之一。各个专题在大纲撰写、修改,展品选取、摆放等方面均遇到了一些难题,我们通过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充分交流,群策群力,克服了种种障碍,解决了诸多分歧,确保展览高质量进行。
  例如,甲骨对光照较敏感,且文字较小,为了有效保护甲骨,同时让观众看清甲骨刻辞和钻凿的形态,我们一方面通过使用无紫外光灯具,根据每片甲骨的实际情况对灯光照射角度和范围进行针对性调节,另一方面在甲骨展签中添加按比例放大的甲骨图和拓片图,清晰地向观众呈现每片甲骨的面貌,从而在甲骨的保护和展示之间找到平衡点。
  受诸多因素影响,展览准备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变数和困难,尤其是借调展品的跨地区运输问题。为此,策展团队进行了大量前置规划和周密部署。比如,“居延汉简”专题的展品大部分来自甘肃简牍博物馆,为了使这些借调展品按时抵京,我们准备了多套应急预案,双方工作人员集思广益,想出了很多解决方法。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这批珍贵藏品最终安全及时地运到了国家典籍博物馆,并顺利展出。
  我们还充分利用高新科技,构建了展示文物文献的新理念,探索深化展览内容的新路径。展览围绕四个专题中的代表性展品,在参考相关史料记载、考古遗存的基础上,创作了四段故事化、情景化的VR互动纪录片,利用VR技术构建宏大唯美的场景,设置科学合理的道具,设计丰富有趣的互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线上超现实看展体验项目——古籍寻游记”,以VR纪录片对相关古文献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创造性解读。该项目不仅有实体体验区落地国家典籍博物馆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线下展厅,还以4D形式通过PICO VR设备平台,以2D形式通过抖音等互联网App进行广泛推广。
  回首策展过程,我们有个感悟:王懿荣发现甲骨文,西北科学考察团发现居延汉简,王圆箓发现敦煌经卷,以及明清内阁大库档案的发现,都有一定的偶然性。然而,从“四大发现”到“四大显学”却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我国近现代学术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一代代学者不懈钻研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倾力保护文化遗产的必然结果。这些偶然与必然互相交织,最终让中国学术界呈现崭新面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坚定了我们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会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更认真的工作态度,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新征程上讲好古文献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不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作者:顾恒,系国家图书馆展览部主任、研究馆员,“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执行策展人)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陈雪、陈之殷、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陈魏玮、韩华、解天龙、吴歆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4:59 , Processed in 0.07995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