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文革命”:坚持就是胜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5 17:0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文革命”:坚持就是胜利
作者:管建刚   
  依托班级作文周报进行写作实践活动,我把这一系列的作文活动称为“作文革命”。原因在于,它彻底改变了原有作文教学范式,不再写学生见了头疼的、所谓的大小作文,作文成为一种对话,作文成为学生向往拥有的另一张说话的嘴巴,作文成为学生“我手写我心”的必要的工具,而不是考试的工具。由此,作文从应试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成为自由的、活泼的、动人的、美好的,像小溪一样清澈欢快的事物。

  目前,绝大部分老师教作文,都是按教材一单元一单元地教,学生按教材一单元一单元地写,写到最后,兴趣没了,灵性没了,只有应试。语文老师呢,教作文似乎也只会照着教材教,离开教材,往往不知道如何是好。在我看来,作文教学是无法用教材教的,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写作的内在动力的激活;作文教学所要的教材不是按序列写在纸上的,而是写在教师心中的,它随着学生和班级整体作文水平的发展情况自动调节。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在他心中,应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作文教材。每一个成功的作文教师,都是这样的。享誉大江南北的贾志敏老师,他的作文教学不是按着教材一步步来的;近来颇有盛名的储晋老师,他也不是按着教材教的,而是自创了“储晋作文教程”。所以,尽管我和实验班老师不用教材上的内容教作文,但是我和实验班的老师们熟读人教版、苏教版教材上的作文编排体例和训练内容,做到“手中无本”但“心中有本”。

  受一些地方的邀请,我在不少地方做过“我的作文革命”讲座。老师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这样做作文,得花多少时间啊?这里我得分几点来说明:(1)事实上,“作文革命”并不需要花教师太多的时间。无论是讲座还是文章,我都力求把三年的所有操作过程展示给大家看,如果大家把这些活动分解到三年六个学期来做,事情并不会有很多,相反,即使有这么些活动,在三年六个学期的实践中,你还是会发现整个系列尚不全面,有待于进一步创造和完善。(2)很多作文活动上的事情可以让学生协作开展,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实践能力的提高。比如“积分排行榜”,“积分”的计算和“积分卡”的填写,“稿费”的计算和“稿费券”的填写,都可以由学生来做。(3)我每周花在班级作文周报上的工作时间大概是1.5天。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每周花这点时间是必要的。以往我们没有花这么些时间,一方面在主观上觉得作文这东西见效太微乎其微,花不花时间无所谓,另一方面也可能觉得作文这东西没什么事情可做、可用力。(4)每一项成功的教学改革,无不是以教师的巨大付出为代价的,至少就我的视界所见是这样。期待一套作文改革方案既有显著的成效,又无需教师付出什么,这近乎天方夜谭。(5)大多语文老师都兼做班主任。办好班级作文周报,对于班主任来说,手中就多了一个有力舆论的武器,给班级管理带来的便利也就显而易见。从这点上来讲,“我的作文革命”即使多付出一点时间,也是值得的。

  贵在坚持。参与“作文革命”实验的班级,凡是取得较好成效的语文老师,都得出一个重要经验:“坚持”。比如说每个周末定时出版班级作文周报,说起来轻松,似乎很容易做到,其实不一定,比如停电、蜡纸突然没了,怎么办?凡是能够在这些小事上做到“坚持”两字的老师,成效一定很好。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逊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它丑陋笨重,速度比不上马车,人们都嘲笑它。但是斯蒂芬逊坚信机车具有马车无法媲美的优越性,他不断实验不断改进,近200年过去了,马车仍旧那么快,高速火车的时速却已超过了300千米。让我们坚信,给学生创设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让学生拿起笔来在平台上展示,在展示中对话,在对话中作文,是具有生命价值和潜在的优越性的。

  关键是要踏踏实实地静下心来做,而不是做了两天没见成效就怀疑,就看别人做。有人评价比尔·盖茨之所以成为全球首富,因他除了软件什么也没有做,他专注地做他的软件,做到了别人望尘莫及的地步。全世界最著名的刮胡刀是吉利牌,吉利公司只做刀片和刮胡子泡沫,一个刀片打遍天下无敌手。做刀片的时候眼睛里只有刀片,做软件的时候眼睛里只有软件,做教育的时候眼睛里只有教育,养成了这种做事的态度与心境,一个人做事的时候就能像针一样尖锐,无坚不摧,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也就能不受外界纷纷扰扰的影响,就能心如止水,就能静下心来做事,人一静,一专注,做事的时候就易产生智慧,这就是佛家讲的“静能生慧”。智慧的灵光一闪现,成功也就近在咫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01:55 , Processed in 0.09473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