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感市一中机器人队64次夺冠
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消息(通讯员晏乐安、汪开海、梁一冰)进入3月,刚刚受邀担任全国机器人比赛裁判、教练的彭林比平时更忙了。“今年比赛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冲出国门。”谈起即将出征的孝感市一中机器人队,彭林激情满怀。
成立6年,他们已在全省、全国机器人系列大赛中64次夺冠。10名学生通过保送或自主招生等形式,进入清华、北京理工等名校。
在摸爬中起家
置身机器人工作室,只见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放着各种小型加工机械,四周堆满制作机器人的材料,一张只有半个乒乓球桌大小的桌子横放在中间。“机器人队起家时可没有这样的家底。”彭林感慨。
2003年,彭林到省里培训。因为遇上非典,培训只进行了一天。但与机器人的第一次邂逅,让他对机器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到学校后,彭林开始专心研究机器人结构。
资金有限,他自掏腰包购回零件组装机器人。完成装配后,他又指导学生编写程序,学习比赛规则。“当时对机器人也是一知半解,连机器人的形体也是按想象设计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11月,30多支队伍参加全省中小学生电脑机器人大赛,孝感一中机器人队夺得灭火赛亚军和足球赛冠军。
此后,孝感一中机器人队每次参赛都使用自制机器人,连战连捷。
在拼搏中成长
机器人足球赛,需要计算机、英语、数学、语文、物理等多学科知识,是对师生综合能力的极大考验。彭林将团队中每个人的长处组合在一起,发挥出最大的潜能。他吸纳青年教师充实团队,组织新成员参加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注重启发队员的创新意识,培养队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新进的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彭林制定了一套有针对性的学习办法:老师提供学习书目,学生提出问题再由老师答疑;师生通过相互讨论,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由学生动手编写程序,输入到机器人中去论证、修改。
作为指导老师,彭林承担着机器人制作的工作。有时为赶制一个机器人,他查资料、钻技术,连大年三十都耗在工作室。机器人队参赛前备战,学生从早上七八点钟进工作室,一直到晚上,饿了就以方便面充饥,困了就在实验台上趴会。
不懈的努力带来骄人成绩。自2004年夺得全国冠军后,2005年,彭林率领学生先夺省中小学电脑机器人大赛足球比赛高中组第一名,继而获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高中组季军、第六届“广袤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机器人足球2V2比赛亚军;2006年,他们在21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包揽大小场地机器人竞赛第一名,并获第六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足球赛高中组亚军;2007年,他们又获得第七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足球赛冠军、第八届“广袤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灭火赛亚军;2008年,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在武汉举行,孝感一中在教师项目获高中组一等奖,学生饶章辉、王臻、刘立、黄浩荣获得学生项目比赛虚拟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高中组一等奖。
根植沃土之上
彭林说:“机器人队取得的成绩,跟学校的支持密不可分。”
创建之初,校长鲍福成鼎力相助并鼓励彭林参加省里组织的培训。
学校后勤部门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供彭林和机器人队使用;比赛经费、机器人配件采购费,学校资金不论怎样紧张,也要全力保障。
由于学校的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孝感一中的特色学科。2003年,学校只有4名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到今年参加机器人竞赛的同学累计有80多人。目前,高一、高二年级全面开设了以“机器人足球”、“虚拟机器人”为主的信息技术课程。
孝南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也让彭林备感温暖。2004年,彭林率队夺得全国比赛第一名,孝南区政府奖励10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