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改进管理中求解“抄教案”难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22 12:2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工厂里,如果产品质量有问题,毫无疑问,就需要从生产的流程上找到出问题的环节并加以改进。同理,要解决“教师抄教案”难题,也需要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进行审视与反思,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在具体的改进中切实提高教师备课的实效,把教师从不当管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在改进管理中求解“抄教案”难题
  剪掉捆在教师身上的“绳索”
  ■苏令自
  4月29日以来,本版开展了“教师抄教案”话题讨论,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不恰当的学校管理制度,是造成“教师抄教案”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从制度层面上改进管理,剪掉捆在教师身上的“绳索”,以更好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每个学校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话题。
  备课管理作为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方面,其主要目的就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使教师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成长。然而,一些学校管理者在建立备课管理制度的时候,往往不是从学校的现实出发,不是从现实的教师的感受和需要出发,而是从便于“管”的角度出发,从应付上级检查的功利需求出发,硬性规定了教案的格式、字数、篇幅大小甚至书写要求等。在这种严格而畸形的教案管理体制下,教师可能会忘记这只是促使自己进行充分教学准备的手段,而将应付教案检查视为自己工作的最终目的,使抄袭教案成了一种潜规则和普遍现象。
  实际上,教案只是教师备课的一个方面,是进行教学准备工作的外显形式,在教案之外教师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生成和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说,学校教案所规定的部分,只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的最低行为标准,且这种最低行为标准也不一定非得体现在教案上。过于僵化的教案检查制度,可能使一些能力比较强、很有潜力的教师放松对自身的要求,降低个人的成就抱负水平,将这种“最低”变成了“最高”,对应付检查之外的更为重要的教学准备工作漠不关心。这表面上遵守了学校的规定,实则是消极怠工。原本旨在进一步激发工作积极性的管理制度,却极有可能成为束缚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绳索”。
  不过,只要我们认识到问题产生的根源,还是有很大改进空间的。
  正如任何药物都有负作用一样,虽然备课管理在制度设计上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负面效应,但只要我们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它的正面功能,最大程度地增利减弊。当然,这对学校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学校管理者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校管理规律,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教师的需求和感受,以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最终归宿,而不是以管理者管理起来是否方便为出发点。学校管理制度不是为了“管”人,而是为了“服务”于人,备课管理制度也是如此。可见,在备课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少一些功利,多一些服务,要充分发扬民主,多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请教师参与相关制度的设计与制订,以改善流程,充分激发备课管理的激励和发展效能,避免陷入僵化和形式主义的泥潭。为此,学校管理者要根据教师的能力水平、个性特长、工作年限、抱负水平、任教学科等方面的差异,对备课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弹性设计,以切实减轻教师负担,缓解教师精神压力,给教师自主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体现提供空间和平台。
  改善备课管理流程
  ■湖北省武穴市教研室 夏祖瑞
  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准备工作的书面体现,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一份精心准备的教案,是教师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在一些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教学中,课后补写教案,已是公开的秘密。为了应付检查,频抄教案的现象比较突出。本应为教学提供服务的教案,却成了一些教师的“累赘”。出现这样的现象,就需要我们从备课管理的流程上寻找问题。
  备课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怎样备课提出要求;二是为了保证备课质量,建立一定的工作制度;三是对是否达到预期要求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在中小学,备课管理的三个方面,可以说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作体系。一般来说,每个学校都有对备课的具体要求,都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备课工作制度,都有严格的备课检查评估机制。但是,我们发现,备课管理的工作体系,似乎进入了自我封闭的怪圈。尽管有详尽的备课要求,有完备的备课工作制度,有严格的检查评估措施,但是备课的质量和水平始终没有什么新的变化和进步,抄教案、应付检查成为一些教师心目中备课的代名词。
  考察一些学校的备课管理评价体系,大多存在着局限性:一是把备课等同于编写教案,把教案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很多学校把教师是否认真备课作为考察其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指标,而教案则成为考察教师备课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依据;二是管理者对教案编写提出过高要求,过分注重教案的形式。教师为了达到管理者的要求,把备课的重点放在编写教案上。为了达到统一规范的要求,抄写现成的统一的教案就成了一些教师备课的全部。备课功能由原本的“服务教学”异化为“应付检查”。有缺陷的备课管理评价机制必然导致教师抄袭教案现象的发生。为让教案真正发挥起应有的作用,在备课管理体系中,有必要对备课的工作制度和备课的检查评估进行改革。
  首先,重新定位备课管理的目的。管理的目的决不是逼迫教师应付来自上面的检查,而是通过备课,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备课管理中的研究制度和工作制度,仍须坚持,但不是为了统一进度、统一教法,而是应当围绕怎样确定学习任务、怎样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怎样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进行设计和反思。
  其次,围绕教师专业发展抓大放小。“怎样备课”不单纯是方法问题、技术问题,也是促进教师教育理论与素养提升的过程。由于教师素质与能力的差异,因此,管理者不应当只是在方法和技术上要求教师“怎样备课”,不能期望为教师提供一个完全统一的操作套路,而应当抓大放小,紧紧围绕提高教师教育专业素养这一前提,允许教师开展适合自己的备课研究活动,特别在教案的编写上,允许个性化的教案的出现。
  第三,要真正发挥检查和评估在促进教师素质和能力提高上的重要作用。一是拒绝形式主义,教案的编写要从有助于教师发展出发,不过分强调教案格式的统一性。二是检查备课不能满足于检查教师的教案。如果只满足于检查教案,不仅会给教师造成心理压力,而且会滋生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的不良习惯。要丰富备课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开展集体研讨、撰写教学反思等,淡化教案在备课中的唯一地位。
  三是管理者应当从评判者转为服务者,不仅对“怎样备课”提出要求,而且应当参与备课,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把管理与服务、研究结合起来。
2#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2:24:39 | 只看该作者
教案也可循环使用  ■湖南省临澧县实验小学 刘昌稳
  写教案,一直都是困扰广大一线教师的心病。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把原本并不宽裕的时间用在抄写教案上,不值得。关于教案的撰写问题,相关媒体虽有专论,但似乎只闻争论不见结论,到底该怎样把教师从低效的抄写教案中解放出来?笔者有个想法:教案循环使用。
  所谓循环使用教案,就像循环使用教材一样,允许一本教案反复循环使用,给教师节约时间,让教师把时间花在“刀刃”上。当然,循环使用教案不等于不备课。笔者认为,“备”与“写”是两回事,不备好课就没有上讲台的资格,写了教案上讲台也不一定合格。“会不会有消极怠工者趁‘循环’之机而懒上一把?”或许有同志存在着这样的担忧。依笔者看,这种担心实属多余。退一步说,我们大可研究一套“循环机制”来规范“循环教案”的管理:
  一是“有格”。首先是“循环教案”的入选标准问题,什么样的教案才有资格循环,我们有必要设个门槛。学校可以通过评审小组审查,不适合循环的自然就给挡在了门外。有了门槛,教师备课的心态定会大变,谁不希望自己过关越槛,以解脱抄写之苦呢?
  二是“有变”。“循环教案”的生命力就体现在这一“变”字上,变就是更新。持有“循环教案”的教师,毋须复制全篇,只需因地制宜进行局部更新,他的备课方式一下子就由抄写教案转变成更新教案了。教师钻研教材的过程,就是教案更新的过程。譬如说,想到了更好的导入策略,摸索出了新的问题设计,研究出了更好的作业形式,想引进某个名师的精彩片断等都可作为更新的切入点,这种形式的备课,避免了繁琐的文字抄写,增添了教案的实用功能,何乐不为?
  三是“有度”。当然,循环教案不可能无限期地循环下去,一般以两到三年为一个循环同期为宜。如遇教材更新等客观变化,“循环教案”就得及时终止循环。
  实际上,笔者曾经就是“循环教案”的地下实践者,为瞒过上级的教案检查,不得已只好费尽心思在旧教案上做点手脚。从抄写中解脱出来的我,利用比别人多一点的空闲,一头钻进书本,在隐形备课上下足了劲。工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我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正印证了那句话:“写三年教案成不了名师,写三年反思一定能成为有名气的教师。”
  变检查教案为交流展示
  ■江苏省吴江市梅堰中学 金坤荣
  又到月底教案检查的时间了。教师们要把一月来的教案交给分管领导检查。领导主要看教师的教案是否规范,是否有教学后记等,然后打出等第。每当领导对某教师打出等第后,该教师往往不服,拿着教案找领导申诉。笔者闻之,不由得为这样检查教师教案的做法而感到遗憾。
  检查教师教案,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检查,如何引导,却是有好多方法的。只靠检查教师的教案,就打出教学常规等第,这种做法有失偏颇,不能说明教师教学的全部问题。
  应当看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工作更强调发展性评价,强调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最了解自己所做的工作,最清楚自己备课是否符合规定,所以可以提倡教师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对教学工作进行自我反思。我们应该相信,这样的自我评价是值得信赖的,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发挥其潜力,使他们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
  同时,学校领导所做的工作,是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对教案检查,可以变换形式,把教案检查变为公开展览。以往的教案检查,教师交教案,领导检查,纯粹是一对一的关系,好与不好,领导的主观成分比较大。而且,教师优秀的教案,究竟好在哪里,教师本人可能无从知晓,其他教师又无法学习到,而公开展览备教案,将每个教师的教案集中在一起,改变了检查时领导与教师的单一关系,可以接受群众监督。同时,通过相互比较,既避免了抄袭,加强了反馈与反省,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借鉴。事实上,公开展览教案,对教师也是一个无形的压力,会对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公开教案的基础上,学校领导还可以引导教师每月上交“最得意的一课教案”或“最遗憾的一课教案的反思”,一学期进行两次评选,并进行物质、精神奖励。这样就可以大大激发教师备课的积极性和思考的热情,促使教学管理焕发新的活力。
  为教师写教案提供弹性空间
  ■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 陈华忠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预案,就像打仗没有作战计划、表演没有剧本、建筑没有图纸一样,最终必然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编写切实可行的教案,值得我们不断探究。
  依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目前,农村小学多数教师兼任着两门以上的学科教学,教师教学任务之重可想而知。为了适当地减轻教师编写教案的负担,笔者认为,教案要求应当因人制宜,因师而异。对于新教师应提倡写详案,因为他们在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教学过程的设计操作、课堂的调控、教学的应变和驾驭能力等方面缺乏经验,需要较详细的教案作参照,以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对于骨干教师而言,可以写轮廓式的简案,详略得当,提纲挈领,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进而写出个性化的教案。对于老教师的教案要求,就可以更灵活些,教学过程中流程设计方面可以更简略,但对于练习题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与开放性,以便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巩固与应用。这样,可以留有更多的时间让教师们去进行一些有价值的研究。
  借鉴网络资源,改为自用。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资源共享已经成为现实。我们知道,在网络上有许多优秀教案,这些优秀教案应为我所用,为平时教学服务。对于网络上的教案,可先将这些优秀教案下载下来,然后再根据学校教学设备、学生学情、自己教学的风格和特点进行必要的修改与补充,使之更具有操作性与有效性。能做到这一点,又何必浪费时间去抄袭教案呢?如果我们将宝贵的时间用于研究如何使用这些现成的网络资源,共享这些现成的资源,效果岂不更好?
  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协作。为了减轻教师在编写教案上负担,备课组可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把各个单元的具体任务分解给每一个教师,规定他们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所负责的编写教案任务,并交给备课组组长,再由组长修改整理形成初步预案,复印分发给同年级段同学科的任课教师。之后,要求每位教师对他人编写的预案进行分析、研究,寻找缺点与不足,并对预案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以便在集体备课时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共同修改、充实、完善预案,最后再形成统一的母案。使用时,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母案进行必要修改,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教案,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付诸实施。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所学习,每个人的认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中国教育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4:40 , Processed in 0.16863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