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温儒敏:谈高考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4 10:5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温儒敏:谈高考阅读
作者:温儒敏    文章来源:转载自《光明日报》
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
笔者:阅读可以使人终生受益。大道理同学们可能都懂,只是在现代社会激烈的考试竞争面前,学生提高成绩才是最现实的。
温儒敏:高考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家长也都希望孩子能把时间尽量放在复习功课应对考试上,恐怕暑假也不敢放松。即使放假了,许多学生还是没有计划多读一些课外书的。这是现实问题。但也请家长和同学们注意到另外一种现象。我在大学教书,发现许多学生虽然都是高分考上大学的,却不一定有喜欢读书的习惯。除了自己专业的书之外,他们再也没有读其他书的兴趣和计划,顶多随兴所至读一些诸如武侠言情之类的流行通俗作品,或一有时间就上网看电视。这样的文化情致倒是流行与时髦,但也可能浮浅,缺乏个性,文字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也都比较差,甚至影响到专业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了帮助这些同学提高阅读写作水平,许多大学不得不又花时间为他们补语文课,上所谓“高四语文”。看来,在中学阶段尽量养成阅读的习惯,对人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学语文课本来应该是能养成阅读兴趣的,人文的、感性的、审美的内容,都会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唤起灵性和兴味;但如果只是瞄准高考,纯粹是应试的技能性的培训,甚至连课外阅读也全都纳入考试的目标,那就容易扼杀了兴趣。在应试教育还不可能完全取消的情况下,最好还是要兼顾一些,除了“为高考而读书”,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更加个性化的相对宽松自由的阅读中发展。反过来,人文素质高了,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每年高考作文成绩拔尖的同学,很少是靠押题或者按照既定套式取得成功的,他们一般都是平时阅读面比较宽,思想比较活跃,底子打得厚实。所以还是不能只为考试而读书,暑假阅读应当自由一些,为自己松松“绑”。
应付考试的带“匠气”的书读多了,还可能会坏了口味。
笔者:要养成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并不是容易做到的。您对学生的自由阅读有什么建议?
温儒敏:当然,所谓自由阅读也并非漫无目的、随心所欲,最好还是有大致的计划,而且是取法乎上,以经典的阅读为主。经典毕竟和我们有些历史的距离,青少年可能不太习惯阅读。但真正体现人类智慧、能够长远地涵养我们性情和心智的,还是那些经典,而不是那些痛快的吸引人的流行读物。打个比方,经典是我们的主食,流行读物只是冰淇淋。我们总不能不吃饭只吃冰淇淋。
现在有些同学几乎把所有的阅读都和作文考试挂钩,那也“煞风景”。市面上常见很多作文选析之类的书,对考试不能说完全没有用,但如果满足于读这样一些书,停留在作文技法的模仿阶段,水平终究是很难上去的。况且这类为应付考试的带“匠气”的书读多了,还可能会坏了口味。所以还是要多读名篇,使自己的眼界和起点高一些。也可以依语文课上提示到的作家作品为线索,顺藤摸瓜,找相关的书来看。如课上讲到诗经,篇幅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再找多一些诗经的作品以及评论研究诗经的代表性著述来读。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语文课中规定内容的理解,又扩大了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可能引起思考和探究问题的兴趣。久而久之,良好的阅读兴趣也就培养起来了。
这两年因为强调素质教育,各种名作赏析的课外读物很多,方便了我们选择阅读。这就要注意浏览和精读结合。浏览好比跑马观花,也是培养兴趣、拓展视野的一种读法。但更重要的是精读与通读,量不一定要多,扎扎实实读完几本,真正有了一些自己的体验和思考,水平自然逐渐就上去了,而且也养成了扎实的学风。
现在的诱惑太多,读书还真的需要一些毅力。那些流行的消闲文化,包括影视和网络文化,以及各种流行读物,往往都比较能吸引人,给人娱乐和刺激。要求年轻人不去接触这些流行文化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因为流行文化的适当消费,也有利于青年人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但这应当是适度的“消费”。正处在成长过程年轻人只有尽量把持自己,不是被动的卷进流行文化,才能培养比较纯正的阅读口味和习惯,使自己保持一种真正有高尚的精神追求的良好的生活方式。
“硬着头皮”读,读着读着,就磨出了性子
笔者:很多孩子踌躇满志地选择了经典的书来阅读,可是有些半途而废,有些甚至刚一开头就读不下去了,您能结合您的经历谈谈怎样才能耐得住性子读完一本好书吗?
温儒敏:要求每一本书都从头看到尾,是做不到,也没有必要的。“读不下去”这本身可能就是一种选择,也许这本书本来就没有意思,也许太深,不适合,很自然会有挑选。确定合适自己阅读的书目,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工作,这可以找老师来指导。经典因为有时代的隔离,年轻人阅读比较困难,要不断克服某些阅读障碍,其丰富的内涵也需要认真反复的发掘体味,这都不会是像阅读流行小说那样痛快的。必须先要有“啃书”的思想准备,克服那种浅尝辄止的毛病,才能真正进入良好的阅读状态。这也是一种学习习惯和毅力的培养。我上中学时很喜欢读三侠演义、隋唐演义之类通俗小说,可是《红楼梦》有三、四次都只是看了开头几页就放下,始终没有兴趣读下去。后来我给自己做了个读书计划,当然不能尽是挑感兴趣的书,主要还是老师介绍的经典,包括《红楼梦》。我就“说服”自己:既然公认《红楼梦》是经典,为什么读不下去?可能自己的阅读口味有问题。无论如何总得读完一遍再说。我就坚持完整地读完一遍《红楼梦》。一开始也是“硬着头皮”读,读着读着,就磨出了性子,逐步体会到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那种细腻真实的风格,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韵味,并试图思索那远高出于一般武侠言情作品的境界,这样,也就拓展了自己另一种艺术鉴赏领域。记得高中阶段,我已经完整读过许多中外文化经典。虽然有些读完了也不是太懂,但总有一种属于自己的阅读感觉和印象存留下来,以后的人生中还会慢慢去理解。比如《古文观止》里边许多文章我都读过,有的还能背诵,当时也不见得有多深的理解,但那种对于古代文化的印象以及古文的语感也就积淀下来了,好的阅读习惯也逐步形成了,对我终身都大有好处。从高中阶段开始,我读书的方式就分为两种,一种是浏览略读,主要是由兴趣引导,快速获取信息,有时一本书就是看看前言后记,或者开头结尾部分,阅读面是很广的;另一种是精读细读,主要读经典作品和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比较重要的书,尽量都要完整地读完。这种习惯我已经保持了几十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5:30 , Processed in 0.06676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