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出乎意料之美——试评周杰伦的歌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5 10:3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出乎意料之美——试评周杰伦的歌词
翠园初中部
黄琬雅
去年,某地曾经有一份语文试卷考周杰伦《青花瓷》歌词的默写。这件事引起的巨大争议且不去说它,但它带给我们一个信息:《青花瓷》的歌词写得好,好得连语文老师都认可。同样备受推崇的还有《菊花台》和早期的《东风破》。细读周杰伦的歌词——准确地说应该是方文山写的歌词,独特的语言往往让人觉得有出乎意料之美感,细品之下惊喜连连。
化用是周杰伦歌词里经常出现的一种手法。“化用”一词是我自创的,因为我实在找不到一个完全适合的修辞去定义那些写得奇妙的歌词。
如《青花瓷》里这一句:“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用“一缕”来做“美”的数量词,那种美似乎是看得见的一缕烟又或是闻得到的一缕香,深感在心却又触摸不到,它的飘逝似乎近在眼前又无法挽留,真真凄惶无奈。“一缕美”生动又传神,它奇妙地把抽象的“美”化作了具体可感的实体,而又没有实体的呆板,透出形态不明的灵动与自由。这种化用跟修辞里的“通感”有点类似。
同样的“一缕”还出现在《菊花台》:“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你的模样。”这“一缕香”是个比喻,但后面“随风飘散”的“你的模样”必须要以前面的这个比喻作为基础,否则“通感”的味道就出不来了。
这种类似“通感”的化用还出现在《东风破》:“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歌词里没有写到“灯”,但是听众却感受到了:昏黄灯影下伫立的孤单身影怀着浓浓的离愁被镶嵌在窗框里的画面。同样,“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里没说出酒来,但我们同样感受到:远在天涯的旅人借酒消愁却喝不下满满一壶想家的悲凄。在这里,歌词不仅用“一盏”、“一壶”化用了我们日常熟悉的“灯”和“酒”,还把它们所代表的离愁别绪都巧妙地表达出来,包含了“杂糅”的功能与情味,让人只觉得看似不通的一句话却把苦涩的离愁满满地装进了心里,并且堵得慌。
还有一种是巧妙地化用名诗句。《菊花台》里“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便是化用了李白的著名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只是歌词里更孤单凄惶,连月亮都没有,只有自己与湖面的影子,比李白的邀月更加冷清更悲苦,也更被动。
化用里还有一种词性转换。如《发如雪》“我等待苍老了谁”里“苍老”便是从形容词转变为动词,感叹着等待中老去的无奈。“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中“凄美”亦是形容词转变为动词,增加了离别悲情的意味。
悖理的用法。整一首《青花瓷》,歌词华丽,华丽到让人看不懂的地步!好些句子仿佛有悖常理。如“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这个句子不能分析,只能闭上眼睛去感受:窗外冉冉飘来的檀香让我嗅到你独特的味道,那是我一生无法忘怀的爱的味道。心念意动,怦然乱跳,正游走于宣纸上的画笔倏地停下——那是一种心灵感应,我感应到你的存在,我的心意无法平复如初!故事要开始了,而我竟无法把握,只能宿命地等待,等待命运的宣判……这是歌词的意境,但如果像我这么写,周杰伦绝对抗议:没法唱!
同样的还有“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也只能意会不可分析了。
《本草纲目》里有一句“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也是一个有悖常理的句子,但它却形象地表达了李时珍的超常智慧与伟大贡献。
多种修辞连用。其实前面在《菊花台》“一缕香”的品析中已经涉及到,不过更典型的还是《青花瓷》里反复咏唱的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前一句把“天青色”拟人化,而“天青色等烟雨”则是“我在等你”的起兴,我对你的等待就像天空会起烟雾会下雨一样天经地义,深情无悔而又不做选择的爱表露得忧郁而含蓄——不是我不选择,而是自遇见你后再也无法选择了!后一句看似不通,“月色”如何能“被打捞起”?但结合后半句看,如“晕开了结局”,那就是比喻,“月影在水中被打散时破碎成的浮光乱影,如同你我间混乱无绪的结局”,这意境就浮出水面了——咋一种心酸了得!
其实这种比喻很独特,这就是下面要讲的一种修辞:
独特的比喻。比喻在词藻华美的诗章里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但周杰伦的歌词里比喻一点都不平庸。如《爷爷泡的茶》中“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山水画”,以画比茶,而且是“泼墨”,够独特新颖的。《青花瓷》“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把一个女子比喻得娇媚浓艳。而“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一句兼含了倒装与比喻,是“眼带笑意的你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一个自信得自恋的美丽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另外,还有夸张、排比、反复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们在欣赏周杰伦独特的演唱风格的同时,别忘方文山写的这些美丽文字。
好的歌词就是一首好诗,我们现在所津津乐道的“唐诗宋词”中的“词”和一部分的“诗”,在当时就是伴曲而唱的。几百年来辗转散失,如今只留下了这些值得玩味的歌词。而现在的歌词也许有一些有资格以文学作品的形式留传下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与其鄙视、批评学生迷恋流行歌曲的行为,倒不如教会他们分辨鉴赏,于流行歌曲如恒河细沙般杂乱的歌词里找出写得好、写得美的歌词进行欣赏——这,也是一种阅读能力!

补充资料:
《中国风—歌词里的文字游戏》一书中的介绍:

方文山,台湾著名词人。擅长拆解语言使用的惯性,重新浇灌文字重量,赋予其新的意义,纺织出新的质地,建构后现代新词风。其创作的词中充满强烈的画面感、浓郁的东方风,是华语歌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更是各种音乐奖项客。

文字独树一帜。他的歌词作品促发了音乐创作的另类革命。在他笔下,歌词不再是单纯的流行文化,而成为一种可能酵生多种文化想象的文学现象。

亦诗亦词,亦词亦诗。从那些新奇歌词韵脚中衍生出的“素颜韵脚诗”,辨识度极高,且当脱谱欣赏时,亦可独自低吟,成为另一种心境里的另类诗文。
本文来自“语文花开”博客:http://blog.sina.com.cn/szczy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2:30 , Processed in 0.15123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