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班级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6 16:1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仙都小学:张高敏
【学生最近发展区分析】
学生对对联这种古老的文学艺术形式比较陌生,日常生活接触也不多,通过班级读书指导课的学习与扩展,对对联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激起对仙都楹联积累和欣赏的兴趣,能体会对联这种语言的节奏美、对称美。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2.学习仙都楹联若干副,理解大致意思,能感受对联所要表达的人物情感。
3.通过对对联的学习,理解大致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美,对称美。
4、熟读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感受对联语言的特点,喜欢对联。
难点:理解对联的含义,学会欣赏对联。
课前准备:  
教师:1、搜集仙都楹联,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准备若干副楹联书法作品。
学生:1、搜集仙都楹联;
      2、挑自己喜欢的一副对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准备课堂交流,如照片,毛笔书法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学艺术。也叫“楹贴”、“对联”、“对子”,一般指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如果说把祖国秀美多姿的自然风光看作是一幅幅山水画卷,那楹联就是一首首题在画上的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楹联的天地,一起来领略楹联艺术的风采。
  【谈话引入,开门见山,简介什么是楹联,它的叫法,表现形式和作用。最后点明这堂课的学习内容。】
二、复习对联
1、看图猜对联
师: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副图,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学过的哪副对联呢?
(绿谷仙都仙谷绿  清潭石笋石潭清)
师:请大家读读这副对联,自己再读一读,看看,还可以怎么读?读起来有什么感受?
( 这副对联可以顺读,也可以倒着读,这样的对联叫回文联,是楹联中的一种特殊手法; 而且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容易记诵。用对称的字句可以加强语言的效果,这样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于记忆背诵,这就是上下联的对偶关系。让我们再来有节奏,有韵味地读一读。)
2、给对联找朋友
师:老师这里有4副对联,它们的顺序乱了,你能给它们找找朋友吗?(拿出对联)
课件显示,校对正误:
        上联                                       下联     
黄钟大吕丰碑,祠雄南北                  帝业鸿图华厦,宇冠古今
鼎湖可见缙云影                          峰笋已凝黄帝身
一柱擎天,黄帝乘龙去                    千秋祭祖,仙都迎客来
阅万卷中华史                            祭千秋黄帝祠
水秀峰奇神仙境                          琼楼玉宇黄帝祠
        品读对联:同桌互对上下联,男女生互对,师生互对(看谁的反应快,能马上对上来,并且要对得有韵味。)
【采用多种形式品读对联,增加趣味,巩固记忆。】
三、欣赏仙都楹联  
1.  小组品读交流
师:仙都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仙都就像一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这里。在美丽的山水之间,各个朝代有许多文人墨客,比如白居易,苏东坡等等,都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楹联诗句。让我们来好好欣赏一番吧。
同学们课外都去收集了仙都楹联。有些同学还把喜欢的楹联写成了毛笔书法。现在就请同学们挑一幅你最感兴趣的对联,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先以小组为单位品读交流,再推选出一副大家公认的内容好的仙都楹联到黑板上来展示,与大家分享一下你对这副对联的见解。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2.  推荐展示交流
四、配乐诵读仙都楹联
师:时间有限,仙都楹联我们先交流到这里,课后同学们可以再交流。这里老师收集了几副著名的仙都楹联,先请大家自由地选择读,可以大声念,也可以低声吟,最后再让我们配上悠扬的古典音乐来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学生自主选择对联大声念,低声吟,在思维碰撞中生成新的感悟,体验对联的奇妙,趣味渐生渐浓。在古筝悠扬声中,念对联余味无穷。】
五、总结
师:有关仙都的楹联还有许许多多,同学们有空可以去仙都游玩时多多欣赏。当你在游山玩水,欣赏仙都美丽风光的同时,读到这些楹联,一定会给你增加丰富的文化知识,得到美的享受。
【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引导学生到课外继续去学习、探究对联的奥秘。从而将有限的课堂学习情趣,加以延伸和拓展,可谓课已止,趣未尽,激发学生学习对联更高的热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3 14:36 , Processed in 0.15186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