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音乐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3 11:5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音乐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仁心教学研讨 2008-06-11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新课程改革,对于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学期是我从事新课改教学的第三个年头,经过前两年的对新教材内容的熟悉和了解,可以说是对新课改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体会,尤其是在教学实践中的几多尝试使我反思多多。
一、新课型的提出——综合课程是大势所趋,前景看好。
       什么是综合课程呢?这里指的是:在过去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基础上综合相关内容,形成的新的课程门类。如音乐和美术整合为“艺术”、“历史与社会”涵盖了历史、地理、社会等多学科领域的教学内容等。我觉得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综合课程涵盖了多领域教学内容,但其仍有学科课程的性质,是学科课程的一种改进了的类型,从形式上看,它仍然是以学科课程的形态呈现的。那么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新课型,当然就是综合艺术课了。近年来,综合艺术在我国已被确立为一门新的课程,国家制定了全新的《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了两套不同版本的艺术教材,并已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验,形势喜人。另外,综合艺术课的教学在国际上早已开始,美国、欧洲、大洋洲、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艺术教育家们都曾经进行过此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有经验,也有困惑。总体上讲,上述国家、地区的艺术教育家对综合艺术学科的发展前景是看好的。
二、音乐综合课并非只能是“音乐和美术”的整合。
        我们知道音乐和美术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却都是借助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德育的教育。难怪有人说,音乐与美术是一对孪生姐妹,相互交融,相互渗化,共同陶冶人们的情操,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芳姿倩影,他们之间有着一种必然的内在联系的。那么音乐课上除了“音、美”的整合,还有哪些其它的形式呢?
文学艺术课。我们现在的音乐课堂:有用投影仪的、用录相机的、用VCD机的、而且还有用最现代的电脑课件上课的。课堂上老师说:这表现了如何,那表达了如何;这是人们在哭、在笑、在跳舞,那是江河湖海在冲、在流、在咆哮;这是大风、微风、和风、春风、秋风将树摇动、摆动、连根拔起,那不是一般的写景是借景抒情;这是鸟儿、雄鹰在天空展翅翱翔,那一段描写了夕阳西照、春江景色、风花雪月……。这是上音乐课吗?他(她)们有的用语言文字首先刺激学生的“第二信号系统”,使学生形成视觉幻象并“看”到音乐,这是生动、形象、具体的“文学艺术”课。
音乐与地理的整合课。在我们的教材里面,都选有许多关于世界各地及我们多个民族的作品,如:《蓝色多瑙河》、《川江船工号子》、《茉莉花》、《九寨沟音画》等等的一系列作品。我们作为教师在讲述这些作品时无论是演唱,还是欣赏都可以在课堂中渗透一些有关这些地区的人文常识和地理风貌等方面的知识,或者是以这些知识为导言。这会引起学生对此节音乐课的兴趣。我在初一年级讲的一节“音乐与舞蹈”为主题的音乐课时,讲到维族舞蹈处,我先让学生听《大板城的姑娘》这首歌。我先设了一问“你们知道这支歌吗?喜欢吗?知道这支歌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吗?”在学生争先恐后的说完以后,我做了总结,讲述了维族的民族风情,讲述了维族舞蹈的特点,讲述了他们闻所未闻的用于舞蹈表演的器具,并出示了图片。我所讲的这些内容都大大的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并且有助于他们对维族舞蹈的理解。结果这节课在非常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课程,课后同学们都反映这节课不仅很有意思,而且他们也学到了好多知识。
音乐与历史的整合课。在我所讲授的音乐课中,曾做过这样的尝试,让作品的写作背景与历史事件紧密的结合起来。由于,学生在学习阶段本身就有历史这一学科的课程,因此他们对某一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都相对是比较熟悉的,所以把这两科结合起来,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可达到学科之间的互助学习作用。
音乐与外语的整合课。这是最最简单的一种形式了,A、我们可以直接教授外文歌曲。例如《雪绒花》B、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象外语老师一样,直接用外语来给同学们讲课。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做一下尝试,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对音乐老师讲外语感到好奇,自然也就会对音乐课产生好奇,当然也会对你更增加了一份敬佩。
音乐与微机的整合课。我曾听过一节学生们在微机房上的音乐课,老师通过主机控制器来和学生交流,学生可以自由的通过电脑做这节课范围内想做的事。总的来说这节课的凡响也是不错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新鲜。在这里我还有一个创想,就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每个人的创作思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在微机教室利用电脑让学生们自己作曲,然后由老师点评,大家一起来欣赏。这样即可以摆脱大多数学生不会乐器,但又想自己作曲的困难,又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以上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所应用的能和音乐整合到一起的学科,当然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学科可以和音乐结合的。
三、力争尽快成为“新课改”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探索者
         艺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对现有音乐、美术教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潜能的广阔空间,一个更有意义的教学领域。为了更好地开展艺术教学,我们必须尽快地从一名单一的音乐专职教师转变为一名综合型艺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驾驭新课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要成为反思型的艺术教师。
         艺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面临全新的画面和内容,教学实践中免不了要出现不少磕磕碰碰。这时对自己的教学能否时常进行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记成功之处、记失败的教训、记教学的应变、记学生的见解、记教案的修正、记课后的随想等课堂教学记录,都可以积累大量的教学资料。对这些一手的资料及时地整理、思考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发展现状,客观地评价学生,同时反思也有助于进一步改进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学水平,为下一步的教学规划提供依据。
(二)要成为创新型的音乐教师,以新的教学方法迎接新的挑战。
         1.“兴趣”教学法。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授,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作为非主科的音乐课,兴趣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2.“微笑”教学法。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堂音乐课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课堂的教学效果将是事半功倍。
        3.“自由”教学法。在这一特定的时期里,我觉得音乐教师也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教学硬件等等的特殊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自由的安排教学方式以及过程等。也就是说音乐教师有权利根据自身专业、能力的特点、学生的现实状况以及学校的音乐教学设备配置的情况,决定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培养目标,这样就能超出了教材中有限的教学内容的约束,能够自如灵活的组织教材、补充教材。充分利用教师个人所长,投其学生所好,让学生最有效率和热情的接受音乐教育。
(三)要以新的角色进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去。
        音乐教育是师生情感体验交流的过程;在新的时代里,新的要求下,我们音乐教师要在课堂中给自己一个新的角色――“友师”(带有朋友的性质,能在交流、游戏……中,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师者。)改变以往的旧称呼、旧形态,以求以新的面孔出现在课堂上,给学生新意,让学生对你感兴趣,对这节课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总之,在新课改的感召下,我们要把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落实教育的基础。还要树立好一个新的教育形象、以全新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必然要求;才能保证音乐审美价值观在心灵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才能使“美”的情操进一步得到升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1 08:22 , Processed in 0.10454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