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题型作文教学法”立项申请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5 10:2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题型作文教学法”立项申请书[zt]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题型作文教学法”立项申请书
学科分类 语文
课题名称   (课题负责人)“题型作文教学法”
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申 请 人   倪 斌    曾同斌
申请日期 2008年5月
课题组主要成员:倪 斌    曾同斌   马祥圣
课题论证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痼疾。当今的作文教学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以应试为目标,偏离了写作的宗旨,教给了学生一些考试的技法之类的东西,却牺牲了学生的心灵和自信,学生没有写作的冲动和表达的欲望。
  新教材(人教实验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并不是专门的作文教学案例,由于其可操作性差,大部分教师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并没有按照这种模式进行,仍是我行我素,按照“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讲评”的老模式操作,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和创造欲望。作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亟需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上海大学文学院李白坚等老师发明的“题型作文教学法”,对丰富学生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改进一线的作文教学等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题型教学法”是一种使已经掌握了一定文字写作规律的学生,在预先设计好的系统“训练规程” 的诱导、感染和刺激下,开阔思维、激奋情绪,丰富想象,产生兴趣,进而拓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完善思维,直至实现文字转化机制的写作教学方法。“题型”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将彻底改变以往命题作文的方式,给学生也给教师一个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
  新世纪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开发创造力,进行创造教育,培养大批充满活力的、思想敏捷、勇于创新又具有创造能力的科技人才,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指导思想应该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去。在我们的作文教学第一线,大胆尝试和改进“题型教学法”,形成一个以“前”作文教学理论为基础,以课堂游戏活动为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逻辑、操作、创造能力为目标的作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模式,对创新中小学作文教学,推动新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题型作文教学法”的理论意义研究
2、“题型作文教学法”教学特点研究
3、课堂游戏等训练规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4、“套餐训练”的训练规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5、“题型作文教学法”的教学评价研究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新课标“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关于写作”部分里写道:“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应该是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目标,从发展的观念看,是在具体的写作教学实践中去着实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题型作文”教学法是由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提出的一种作文训练模式。主要以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在作文课上设计可记叙的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演示活动为作文内容,通过游戏演示活动,激发学生情绪,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并大规模提高思维创造力及写作水平。李白坚的作文教学体系是一个“大作文”训练体系,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其中小学部分称“快乐大作文”,初中部分称“趣味大作文”,高中部分称“创新大作文 ”。
  在教学方法上,小学的“快乐大作文”运用的是“现场演示”的作文教学法,而在初中和高中的训练则运用“题型作文”教学法。题型作文向生活汲取素材,更依靠课堂现实活动创设情境。题型作文本质上可以理解为“活动写作、写作活动”式的作文,或者“游戏性”作文。“活动作文”模式主张“训练大于理论”、“训练先于理论”、“活动大于技法”、“活动先于技法”、“实践大于理论”、“实践先于理论”。这一模式的最大价值在于真正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产生了写作的动力,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写作的心理思维活动,从而完成了写作任务,符合“趣味性”教学原则,符合“活动课程原理”。
  但是,“ 活动作文”模式主张“训练大于理论”、“训练先于理论”,因此是一种非理性的写作教学思想和训练体系,它不能使写作教学走上科学化、现代化的道路。有些作文教学改革实验,往往只着眼于对作文在表达层面上的描述,只重于对表达技法的传授,而不注意对作文本身内部规律的研究,不完全符合写作过程的基本规律。本课题希望通过认真研究写作的基本原理,并在写作理论的基础上认真探索和研究作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使作文教学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成现实的作文教学实践,并以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写作教学理论。
  (四)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和经费保障等)
  1、校领导对教学研究高度重视,决心以教研兴校。本课题的开展得到了校委会、教导处的大力支持,并有校委会和教导处领导亲自担任本课题组的指导人。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研讨会,切实抓好课题的过程管理,确保课题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
  2、学校的软硬件设施齐全。图书室除了上百种教研方面的图书,还订了几十种教研方面的杂志。学校还拥有两个专门的计算机教室,共有计算机一百多台。每台电脑均可上专门的校园局域网,查阅资料、文献检索、教研学习等都可在网上进行。可充分满足本课题组需要,以开展具体教研活动。
  3、人员结构。本课题组有中学高级教师二人,中学一级教师三人,中学二级教师一人。本课题组成员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奋战,对作文研究较深入,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且科研经验丰富(2007年底所承担的省级课题《综合性资源的本土性开发与实施》已顺利通过结题验收),是本课题研究的有力的人力资源。
    4、经费保障。为了确保顺利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能出精品,能以课题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将先拨出若干专款用于课题研究,其后课题组开展工作期间有活动安排,统一由学校拨专项资金扶持。
研究计划
课 题 组 分 工 情 况
  1、本课题由县教育局李明星老师、学校赵守前校长负责理论指导和担任专业顾问。
  2、组长倪斌负责全面工作,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指导协调各成员专题研究,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并组织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副组长曾同斌组织好初期的课题论证,中期的课题检查和后期的成果评价,并定期整合成材料。
   4、子课题分工:
  曾同斌负责“题型作文教学法”的理论意义研究和“题型作文教学法”教学特点研究;
  马祥圣负责课堂游戏等训练规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倪斌负责“套餐训练”的训练规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曾同斌负责“题型作文教学法”的教学评价研究;
  马祥圣负责课题研究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实物、图片、声像等载体的制作和课题博客的管理.
主 要 研 究 阶 段        阶 段 成 果 形 式 
本课题自2008年春季起,实验周期为二年,实验研究基本上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启动阶段:2008年5月——2008年9月
启动、筹备、学习理论、设计方案、组织讨论、论证、确定方案,并成立课题组,申报课题,确立研究对象,开发作文教学校本课程,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二)实施阶段:2008年10月——2010年4月
1、第一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2月
按照研究目标,初步实施方案,由点到面,分段实施,展开研究,边实践边收集资料,边总结经验,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操作方法。
2、第二阶段:2009年3月——2009年8月
全面实施方案,深入展开研究。
3、第三阶段:2009年9月——2010年4月
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并以此转化为教育常规,形成完整的作文教学校本课程体系;认真梳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全面整理资料,总结相关经验,写好课题结题报告。接受课题鉴定专家组的评估鉴定,完成结题工作。
 阶段成果:完成申报、评议书的撰写;撰写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理论、写作教学理论。     
  阶段成果:调查报告、撰写相关教学案例、论文、收集整理学生习作  
  阶段成果:课题终端报告、成果分类汇总成册
  最 终 完 成 时 间        最 终 成 果 形 式    2010年5月
  以案例为载体的作文教学案例集;以书面报告为载体的课题结题报告、等;以网络为载体的作文教学校本课程开发成果;以习作选、实物、图片、声像等为载体的学生作文教学活动成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9 15:28 , Processed in 0.16434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