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巧“合”资源,创造广阔学习空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31 13:0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巧“合”资源,创造广阔学习空间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
阮美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的学习潜能是与生俱来的,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综合性学习,就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具体的要求是:“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充分地开发、优化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科学地加以整合,创造广阔的综合性学习空间,为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搭建练翅“平台”,展翅高飞的舞台。
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我摸索出以下几种整合开发、优化与利用学习资源的途径:
1、巧“合”课本资源,拓展文本学习空间。
我们的语文课本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每一篇课文都是优秀的文本,洋溢着作者的生活热情,独特的视角和生命体验;展现着作者别具一格的话语表达方式;蕴藏着作者用智慧的笔凝成的空白点与悬念处;静态的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个美不胜收的大观园,是一个个鲜活精彩的世界……加上编者精心设计的各个学习提示环节、精美的插图,充满智慧色彩的学习引子与话语,充满创造的期待,使课本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文本。如此丰富的学习资源,需要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来开发,巧妙地整合利用,才能发挥它的巨大育人能量。河北承德的贾桂清校长说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序的创造性的文化活动,是一种生命活动。它为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即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它包含着人的欲望、情感、意志、理想,既是人发展的内驱力,又是人发展的有意识的目标。
如高年级的古诗教学,只要富有创造性地利用课本较为详细的注释,恰到好处的插图,就能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中感悟、明理,使人格特性和个性思维获得广阔生长的空间。教学郑燮的《竹石》,我先让学生借助注释,反复诵读古诗,在读中、在合作交流中了解诗的大意,把握诗的两个意象——竹与石,然后让学生细看插图,边看边展开想象,把自己的眼睛想象成作者的眼睛,让画面动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产生自己的想法,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编一编或演一演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了广阔的空间,学生自由地驰骋想象,有的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讲诗人看见这独特景象时的心情与感悟;有的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挖掘出意象的深层含蕴:石头代表着恶劣的生存环境,是逆境的象征,它同情竹子,多次劝竹子离开它,到肥沃的土地去生活;而竹子呢,无言无悔,不但决心“咬定青山不放松”,还要感谢石头给了它这么好的磨练环境,让它练就了这么坚强的生存意志:“任尔东西南北风”……一首小诗犹如一个无比巨大的时空,让学生从诵读到洞察力的培养,从品诗到体味生命意义,从文本体验到人生体验,展示了认识与情感的整合,心灵在认知中荡涤,生命与人生在感悟中律动。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沟通课与课之间的联系,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学《小抄写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不以《叙利奥》为题?《凡卡》也不是以人名为题吗?学生经过沟通课与课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而提出的问题,是很有思考价值的,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我没有轻易作出解答,而是以相同的方式抛回问题:你把《凡卡》换成《小皮鞋匠》试试看,会怎样?通过思考讨论,学生不但找到满意的答案,还获得了通过联系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了思维的变通性。除此之外,挖掘文本中的创新增长点引导学生续写故事,编写隐藏情节,或由课文延伸开去,寻找综合实践的主题,如环保、风俗人情、文化古迹等等。
巧“合”课本资源,使课本不再是冷冰冰的学习资料,不再是一篇篇孤独的文本、孤独的积累练习,在学生的眼里,它是智慧大师给他们开出的文化与智慧大餐。在充满人性化、独特性、味道丰富多彩的文化与智慧大餐中品味、体悟,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生命体验,在知识能力提高的同时,情感不断变得丰厚起来,态度和价值观的品位也不断得到提升。
2、巧“合”校园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校园是教育的主阵地,它的每一座建筑、每一项设施、每一种活动,乃至于一草一木,无不浸淫着育人的文化底蕴,让热情者在其中挥洒着生命的光芒,让思考者获得智慧的火花,让勤劳者收获丰收的喜悦……如何使校园这些丰富的资源得以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必须把学科的学习与之有机地整合起来,有效地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① 巧用班级图书角。升上了高年级,班级原有的图书角书的品种、数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再加上原来的图书因缺乏必要的管理而残缺破旧,图书角已不能唤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了。我知道,如果还用原来的办法,呼吁同学慷慨捐书,再让其自由借阅,结果也不会令人满意。于是,我组织全班同学商讨: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图书角重新焕发生机,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起举足重轻的作用?让学生反思以前的做法,寻找有效的对策,结合自身的经验,设想出可行的方案,还鼓励他们想象在大家共建的理想的图书角中阅读、畅谈的美好前景。对读书的无比渴求以及对未来无比憧憬,学生无比热情地参与到图书角的重建方案的设计中。他们设计出了荐书活动计划、管理方案、评比措施。如“人人每周推荐一本好书”、“三人行轮流合作图书管理员,人人管好书”、“管理员配戴工作卡上岗”、“书类清晰,书与卡对应编号”、“每周评出一本好书”、“每周评出一组优秀的图书管理员”“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多交流,会读书”。图书角重建使用已经一年半过去了,同学们推荐的好书层出不穷,读书的热情不减,班级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读好书,也让学生养成了博览群书、勤积累的好习惯。当学生得知,本学期期末语文综合考查取得优异成绩的时候,纷纷编起顺口溜:书是宝,用得好,酬劳高!
② 巧用校园广播站。我们改革了原有广播站的操作模式,播音员、小记者、编辑等由教师挑选改为学生竞选;广播栏目完全由教师设计改为由全校师生共同设计,如热点新闻发布、我的作品优秀片段、家乡风俗汇萃、家乡旧貌换新颜、我们身边的美、寻找四季的足迹、名人名言等等;设置各种评比的项目,如:我心目中的播音员、目光敏锐的小记者、优秀编辑、我最爱听的栏目、最令人关注的“热点”新闻、最受欢迎的撰稿人等等。经过改革,校园广播站与同学的心贴得更近了,广播站的各项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创造热情和参与热情,为了捕捉最新的消息,同学一早起来收听新闻,有的同学还请家长帮忙记录夜晚新闻联播;为了寻找家乡的风俗人情以及身边的美,同学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为了写好文章,写好稿件,同学们练笔更自觉了,纷纷主动找老师指导修改……一年多来,学生的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起浓了,能力也提高了,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他们的优秀作文有不少获得国家级作文比赛奖项以及入编优秀作文集。
③ 巧用校园信息网。我们在校园网上开辟了“学生展翅天地”,教学生做班级网页,发布班级最新的学习和生活动态;建班级明星栏目;收集和发表学生优秀作文、学习共享资料;设置“百科知识竞赛”、“电子作文擂台”,定期开展评比活动。现代信息技术给了学生全新的学习天地,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学生不但教好地掌握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技术,作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有不少学生还通过网上投稿参加全国的作文比赛,获得了很多奖励。
④ 巧用校园绿化资源。我校是市首批绿色学校,校园的植物覆盖绿达65%,绿化区的设计合理而精心,校园中心区为观赏区,块状草坪上绿树成荫,由石头小路分割,通往红莲小池、绿色长廊和观翠亭;围绕在教室后面是百果园、百花园、盆景园和学生植物种植基地等。这些绿色资源是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同学们在校园里寻找四季的脚步,寻找习作的灵感,巴西铁树五头花的绽放成了学生写校园新鲜事的好素材,一草一木成了学生进行绿色环保小课题研究的对象,他们还与学校花匠合作设计,“种”出了“龟兔赛跑”景观。由于学生爱看美丽的校园,爱写美丽的校园,爱创造美丽的校园,我们学校形成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在充满生命气息、人文精神、创造潜能的校园里学习,学生的知识和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创造力在这里飞扬。
3、巧“合”学生生活资源,拓展语文实践空间。
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学生增长见识、飞扬创造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广阔空间。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进步,还应该放飞他们,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学习资源,捕捉社会的新发展以及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培养能力。
在学生进入六年级,我就让他们寻找研究的小课题,从更广的范围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设计了二十多个题目,如,关于传统文化类的有,贴春联的传统与今天、家乡的传统习俗、家乡的文化古迹等;关于社区生活类的有,社区住宅的变迁、社区老人生活方式的变迁等;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类的有,东莞城市面貌的变迁、吉之岛等四大超市与市民生活的联系等等。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节假日,有计划地深入社会进行多种方式的调查和考察,通过观察、采访、网络等手段收集资料,合作写成考察报告,展示评比课题研究成果,交流考察经验。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学习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人文情怀。
乌克兰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认为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这就是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树立“教人”观念,关注学生发展的心理需要,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研究和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开发、配置各种学习资源,为学生创造性学习创造广阔的空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3 14:39 , Processed in 0.17335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