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7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当代乡土诗歌研讨会即将在湖北举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 21:2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当代乡土诗歌研讨会即将在湖北举行
   时间:2009-11-30


本网消息 10月9日,湖北省作家协会召开专题会议,宣布由湖北省作家协会、人民文学杂志社、诗刊社联合主办的“中国乡土诗歌研讨会暨追思诗人饶庆年逝世十周年诗歌朗诵会”将于11月17日至18日在湖北召开。
  乡土诗歌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尤其是新时期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湖北乡土诗人是中国当代乡土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军。为总结中国乡土诗歌创作的成就,研讨中国乡土诗的发展现状,湖北省作家协会、人民文学杂志社、诗刊社联合主办“中国乡土诗歌研讨会”,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将赴湖北省赤壁市,在诗人饶庆年的故乡参加“追思诗人饶庆年逝世十周年诗歌朗诵会”。
  这次会议将是我国著名乡土诗人、诗歌评论家和诗歌编辑的大集会,邀请人员有吉狄马加、李瑛、绿原、谢冕、雷抒雁、韩作荣、叶延滨、李小雨、林莽、张同吾、叶文福、杨匡满、王燕生、朱先树、梁平、郁葱、林染、王明韵、张洪波、李秀珊、曲近、子川、赵健雄、李少君、陈松叶、刘福春、王光明、陈超、任洪渊、谭五昌、王家新、程光炜、柳宗宣、陈有才、王耀东、江一郎、江非、阳飏、牛庆国、耿翔、殷长青、卢卫平、冯宴、刘犁、高凯、白连春、雷平阳、老刀、商震、刘川、丁可、古马、韦启文、王先霈、叶梅、谢克强、梁必文、刘益善、熊召政、陈应松、董宏猷、王新民、董宏量、田禾、胡翔、刘继明、高晓晖、徐鲁、华姿、谷未黄、张执浩、韩少君、哨兵、刘洁岷、张作梗、马竹、鲍勋、鄢元平、袁毅、向天笑、夏武全、熊唤军、胡晓光、刘小平、李汉超、黄荆、杨中标、管用和、张永健、李道林、邹建军、鲍风、梁艳萍、何蔚、剑男、贾劲松、何炳阳、方良聘、张隽、白帆、刘改安、熊明修、杨弃、江霞、丁鹤保、李晓霞、姜洪、丁伟、徐淑蓉、柯于明、许玲琴等10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在会议期间的食宿等均由湖北省作家协会统一安排。
  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克强、梁必文、刘益善,省创联部主任高晓晖,省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田禾、秘书长胡翔等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由梁必文、商震、林莽任筹委会秘书长,由谢克强、刘益善、田禾、胡翔、高晓晖、谷未黄、罗元任筹委会委员。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21:30:41 | 只看该作者
湖北的情诗王子 ——专访黄石市作协副主席向天笑
文/罗桃仙

【向天笑】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黄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黄石市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已在《诗刊》、《词刊》、《星星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绿风诗刊》、《散文诗刊》、《中国散文诗》、《世界诗人》、《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文化报》、《湖北日报》、《长江文艺》、《飞天》、《当代作家》及港、台和美、澳等报刊发表诗歌、歌词、散文、小小说千余篇,作品在《诗刊》、《星星诗刊》、《飞天》等刊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还被收入诗刊社等单位编辑的多种选集。已出版诗集《隐情诗语》、《孤独的玫瑰》、《边缘时代》、《情人的礼物》、《向天笑短诗精选》、《内心的光亮》等。现供职于湖北省黄石日报社东楚网黄石新闻网。


“我们睡在彼此的怀抱里,∕想长睡不醒或者狂欢∕其实,一点内心的光亮∕就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你透露给我的这点光亮,∕将让我幸福地行走一生∕站起来,通体透明” (摘自向天笑《内心的光亮》)

向天笑善于写作情诗,在湖北有着情诗王子的美誉。著名学者、评论家刘川鄂说:“我欣赏向天笑吟唱爱情的姿态,我欣赏向天笑吟唱爱情的诗篇……是他,连接并延续了闻一多、徐迟、绿原等湖北现代诗人的情爱书写传统;是他,把爱神请回了当代湖北诗坛并让之重放异彩。”


向天笑写诗,必定“脊骨明显”、“肌肉饱满”,往往能把一段形体朦胧的、或者说是毫无具象可依的情感物化出来,不是完全以情感的激昂来制造一首诗歌的感染力,而是以他丰富的意象来推动“爱”的塑造,被读者称为“向式情诗”。著名诗人、评论家崔利民说他始终都是坚持用自然的、平实的、纯净的、温馨的、阳光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在的、丰沛的、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境界”。
向天笑通过仔细的观察、细腻的笔触让读者发现自己没有注意的细节,取得了别具一格的效果。他的诗歌注重结构和意象,注重声色映衬、动静结合,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音乐感。他写诗二十余年,不跟风,不盲从,坚守诗歌的抒情本质,深受读者的喜爱。有人说,他是当今消费时代“纯净诗歌的守望者”。文学博士、新锐诗歌评论家、国际汉语诗歌协会秘书长谭五昌说:“ 向天笑怀着对爱情的高度的诗人的敏感与热情,把他内心丰富多彩的爱情体验极为艺术性的传达出来了。简洁生动的叙述、优美精当的意象、质朴而出色的想象、含蓄而炽烈的抒情,在其系列爱情诗中水乳交融在一起,带给读者以心灵的共鸣与震撼,既凸显了向天笑爱情诗的艺术特色,也展示了向天笑作为当代一位实力派青年诗人独到的艺术追求。”

阳春三月,本刊记者专程访问了这位执著的情诗王子。

记者:你写作乡土诗与爱情诗,与你的生活经历有关吗?

向天笑:我写作乡土诗与我的童年、少年在乡村的生活有关。我于1963年11月10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市还地桥镇一个临近保安湖的村庄。因无人照顾,我能爬动的时候,被大人用绳索拴在门前枣树下。再大一点,我要照看弟妹。我能拿动火钳的时候就开始做饭了,人小够不着锅台,大人就先把苕片或米加水放到锅里,我看到别人家开始冒烟了就烧火。有一次,大人忘记了放食物,我往灶里塞柴火,直到把锅盖烧着了,才知道烧了半天的空锅。

到了学龄却不能上学,我才知道自己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终于上学时,母亲把全家洗脸用的毛巾两边一缝作为我的书包,在学校里我一直用条凳做桌子,用土砖头做凳子,毕业时因交不起五角钱的学费,学校把那条伴我几年的长凳押了下来。

读小学时,我每天早上起来放牛、做饭、喂猪,下午放学了,还要上山砍柴、收鸡粪、割猪草、捡柴火等,晚上点煤油灯看书。我记得有一年发鸡瘟,贩小鸡的人来了,母亲买了十几只小鸡,我捉了一只小芦花鸡,单独喂养它,晚上它在我的床边睡觉,我走到哪它跟到哪,甚至还送我上学,放学了它准时到村对面小山接我。春节前的一天晚上,父亲趁我睡着把鸡抱去卖了,买了一点年货。我大哭了一场。从那年起父亲再也不吃鸡肉,连鸡汤也不喝。

中学寒暑假我每天可挣8个工分:扶犁、打耙、下湖搋水草、挑粪桶等农活都做过。我在学校住读,一瓶豆豉吃一个星期,发霉了,顶多把上面一层霉拨掉,接着吃。那时就开始写诗,痴迷于文学书籍。高中毕业时,一个女同学手抄了一本中外情诗送给我,到现在我还保存着,那是我写情诗的启蒙读本。

1983
年秋到黄石财校读书,我负责组织学校文学社的活动,除了编辑文学社的刊物《雏鹰》之外,还自己办了一份《江帆诗刊》,开始写乡土诗与爱情诗。

1985
年6月参加工作,自修完成中文专科、法律本科的课程,大部分精力仍在写诗。
1999年2月应聘到东楚晚报,当过专刊特稿部、副刊部、专刊中心的主任,创办了《希望之星》《女性沙龙》《宝贝乐园》《街坊故事》《市民茶坊》《黄石人在外地》《非常经历》《东楚美文》等知名专副刊,所编辑的作品多次在湖北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全省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中获银奖、铜奖等。
2006年调到黄石日报,负责东楚网黄石新闻网的工作,对网络诗歌关注就更多了,在新浪、搜狐、天涯、诗生活等网站都建有博客。
写诗20多年来,应该说《村庄》一诗,代表了我乡土诗的水平;《茶》和《草帽》等代表了咏物诗的水平;《当你老了》代表我爱情诗的水平,这些诗作在网上都可以搜索到。

记者:哪些人和事对你的成长影响最大?

向天笑:我的祖上是地主,奶奶因此一直默默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非人磨难,后来她实在无法忍受,在“四人帮”被粉碎之前上吊自杀了。死亡,就这样牢牢进入了我生命的深处,像阴影,更像伤痕,留下永远不能磨灭的烙印。死亡与生存成为一对让我对生命产生敬畏的词语,也成为我诗歌中无法回避的主题。
在黄石读书时,课余常逛新华书店,偶然碰到一个爱写作的女人,她介绍我到报社去找一个名叫刘迎春的诗人,从而影响了我的整个青春。是他教会了我抽烟、喝酒、打牌、写诗,让我看淡了金钱、权力与名声,最后成了黄石诗歌圈的组织者,成立了黄石市第一个新诗社——圣诞诗社,创办了黄石市第一份诗歌报——《青年诗人报》。现在全国有名的诗评家程光炜当初就那上面发表过长篇评论。那时,黄石诗人经常聚会,谈论彼此的作品,我的单身宿舍成了长期的据点,一张单人床有时横躺三四个人。

初恋的情人对我的影响很大,我的第一本诗集《隐情诗语》和以后几本诗集里中有许多篇章和情诗就是写给她的,她让我第一次见识到诗歌的能量。有一次,她奶奶快死了,我写了一首《奶奶就要离去》,她看后大哭一场。后来由电视台女主持人在师范学院的诗歌朗诵会上诵读,全场掌声雷动。

我的夫人对我的影响最大。她总说我是一个没有长大的男孩子,经受不住外面一点点诱惑。如果没有她多年来对我的理解、宽容与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她是我婚后所有作品的第一个读者,她总能如实地评判我的作品,是她让我对自己有了信心,但也让我对未来没了野心。她总说人没必要让自己活得太累,就把创作当一种娱乐。

我的父亲对我一生的影响功不可没。他的吃苦、耐劳,他的诚实、守信,他的坚韧、善良,让我敬佩一生。小时候,我得过一种怪病,动不动就差点死去,是他一次又一次地沿着乡间小路把我背到卫生所,从死神手里把我夺回来。

读书时,父亲常常摸黑走几十里路给我送米、送菜,然后再摸黑走回去,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他总说人一生不要指望别人,要靠自己的努力生活。这些都对我的人生和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记者:请问您从什么时候开始诗歌创作的?你写诗有什么动机没有?

向天笑:初写诗歌,是1984年年底,是听了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在黄石电厂俱乐部的演唱之后写的,那是一首真正的乡土诗,李谷一的歌触动了我对乡村的怀念。诗稿寄出去不久就收到了编辑来信,1985年3月发表在《长江文艺》上。
到目前为止,我在《诗刊》《星星诗刊》《人民日报》以及港、台和美、澳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小说千余篇,作品在《诗刊》《诗神》《星星诗刊》《飞天》等刊举办的全国性比赛中多次获奖。已出版了六本诗集,还荣获过湖北省楚天文艺创作奖二等奖。爱情、乡村与城市是我全部诗作的主题。

我的写作没有什么动机,开始是一种爱好,然后是一种追求。
记者:你写了这么多年的诗歌,能否谈谈你对诗歌及当今诗坛的认识及看法?

向天笑:诗歌是诗人的隐情诗语,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诗歌是孤独的玫瑰,是诗人一生寂寞的杰作;诗歌是情人的礼物,是诗人为自己树立的墓碑。

诗人要保持一颗童心,一个老奸巨滑的人是不能成为诗人的,天真、浪漫,异想天开是诗人的显著特征。
当今诗坛没有大师,也没有领袖,更没有准则与尺度,太多的随心所欲、甚至于为所欲为。没有多少人真诚地面对读者,面对自己的内心,鱼目混珠,让读者无所适从。读者纷纷离去,作者纷纷进来,这就是中国当代诗坛,可悲、可叹、可笑又可怜。

记者:你是一个文学多面手,写过诗歌、散文、散文诗、随笔、杂文、小说、评论等,你认为文学与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

向天笑: 过于爱好文学,也许会成为一种负担,甚至会成为一家人或一群人的负担,不要为了成为一个诗人或作家而弄丢了自己;但是不爱文学,肯定会活得淡而无味。

不要轻易把文学当作事业,就像不能把麻将当作赚钱工具一样,娱乐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指望文学有什么回报,海底捞月或杠上开花,那只是少数人少数次的意外收获。

真正的文学是要在现实生活当中,既要离开现实生活,但又要回到现实生活之间,换句话说只有离水的鱼儿才能对水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鱼儿只有回到水中才能继续存活下去,也就是说文学在人世间,不是在象牙塔。


原载《今日湖北》2008年第五期 时代精英栏目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21:33:48 | 只看该作者
湖北现代诗歌片论
刘洁岷


摘 要:
  诗歌作为纯个体的创造性艺术活动,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创作风貌与其所在地域的关系是微妙而复杂的,难以用简约的方式归纳。湖北新时期以来的诗歌创作,特别是自1970年代“归来派”诗人曾卓以降,承袭、偏移甚至反叛“朦胧诗群”创作走向的具有一定现代倾向的诗歌创作群体在湖北诗歌阵营中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通过对他们阶段性创作成果的扫描和细读,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当代湖北诗歌的流变轨迹,进而洞悉其丰赡瑰奇的全貌。
关键词:湖北诗歌;诗歌评论;当代文学

  一个行政区域的历史沿革、文化背景、地理位置乃至环境气候与其诗歌创作的关系是非常复杂而难以用简约方式归纳的。而且文学作为纯个体的创造活动,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创作
  风貌很可能与上述因素没有必然关联,或者说未必有可加以运算化地推论出的结果。然而,出于人们的思维惯性和对相关命题天真的好奇心驱使,在涉及到地域的诗学论述时,往往不会刻意去避免落入此类窠臼。
  就湖北而言,它的“关键词”与“内容摘要”句子应该是这样的:京广枢纽南北贯通,黄金水道东西穿越,九省通衢,千湖之省,四大火炉之一,琴台,屈原故里,香溪,铁血首辅,“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辛亥首义,将军县,“百万雄师”,葛洲坝等等。每当我们手指祖国的中腹之中相当于丹田的那块地方,嘴里默念着崔颢那首被南宋严羽推为“七律第一”的千古传诵之作,脑海里回放着历朝历代的骚人墨客、风流名士,诸如孟浩然、王维、李白、白居易、贾岛、杜牧、李商隐、苏轼、黄庭坚、陆游、岳飞、辛弃疾、袁宏道、张献忠、元济、孔尚任、林则徐、张之洞、康有为等等列队登临四大名楼之首黄鹤楼的盛况,谁都会禁不住为这风物景观旷古斐今、人文积淀无比深厚的沃土生发出有如楼中文昌殿楹联所云“星若珠然,凌翼轸以腾辉,好向高冠瞻气象……”的豪情与浩叹。那么站在这旧址之上的新楼凭栏眺望这片山水间的新诗之林时,我们还会不会情涛涌起,抑或胸怀荡漾呢?
  首先应提到的是曾卓,他是湖北,乃至全国“归来”诗人的重要代表,这位“七月诗群”中的小字辈、老“胡风分子”,他为被“一阵奇异的风”吹进炼狱的灵魂们创造了一株“悬崖边的树”,其立时成为他们境遇的最典型的悲剧形象和最富于浪漫情怀的生动写照与精神的图腾。诗人以“老水手”自况,那“在巨大的痛苦中我无言/而你亲切的关怀常常使我流泪”(曾卓《感激》)的经历过无数风暴、暗礁、漩涡的情感经验已经是“非个人化的”了,也无疑是感人至深的。诗人在临终前唱出的“没有我不肯坐的火车”也正是应验、兑现了他几十年前的情诗《有赠》中所言的“我将在彩云般的列焰中飞腾/口中喷出痛苦而又欢乐的歌声”。曾卓易使人联想到河南的苏金伞,安徽的公刘,青海的昌耀。
  在有限的篇幅和短暂的时间里要梳理清湖北新诗的创作状况,列出无论是依年龄次序罗列还是按题材类别划分的诗人谱系可能是极其困难的。为使原本浅显的论述尽量落到实处,笔者在尝试着对新时期湖北诗界中比较具有现代倾向的诗人及作品进行分析。在此之前,我还想提及在1980年代引起争议并有巨大社会影响的两位湖北诗人及作品。一个是熊召政《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一个是白桦《阳光,谁也不能垄断》。而今看来,这些“介入”社会大声呐喊的“愤笔”之作, 在诗艺上的粗疏是显而易见的。其作为大众话语的代言如果不结合个人的命运并保证它的语言学概念上的诗性基质,那么它就只可能获得低水准的一次性阅读——有如新闻报道和一篇报纸社论。它们作为“史”而留存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熊召政自己着力最重,具有地道乡土风味、风情和个人诗学印记的(其水准未必下于另一湖北优秀乡土诗人饶庆年)抒情诗(如其诗集《为少女而歌》)如今已无人顾及了。同样,就诗论诗,白桦的十四行情诗(如其诗集《我在爱和被爱时的歌》)就情感的强度与控制、形式的完整性而言是那一拨诗人中的翘楚,相信其美学价值远在许多所谓新诗名篇之上。这可以说是被文学史和褊狭的批评同时也被自身多重掩盖、遮蔽的两个例证。基于此思路,笔者无力、无意“整体性”地评价某地域诗歌的原因就在其中了,而以下所述只是,也只可能是个人化的在所谓现代诗范畴内的对湖北诗人及其诗歌的基本印象。


  在1980年代和至少是1990年代的中期以前,王家新和南野是湖北的具有全国性影响与声誉的诗人。出生于湖北丹江口的王家新最早是写青春抒情《枫叶红了》的校园诗人,经过在郧阳师专的短暂过渡就“流亡”出了湖北。虽然他的诗歌在当时即被收入《朦胧诗选》和写出了有别于朦胧诗而颇具禅宗意韵的组诗《中国画》,而真正奠定他作为一个“全国性”重要诗人的是在北方凛冽的气息灌注进了他的诗歌之后。从《劈木柴过冬的人》到《帕斯捷尔纳克》,王家新逐渐将个人的生存状态历史化了。他通过短促、粗砺的节奏,急迫、不断究
诘的语调,强烈地揭示出在复杂、多重精神困境中人所面临的严峻性。虽然在有些诗人看来王家新的语言姿态有些笨重和突兀,话语方式不够“中国化”,但王家新所致力拓展的某种诗歌向度,无论是从语言还是精神层面来说,都是有益的、可贵的。将个体生命经验之于语言双向打开并臻于澄明之境是需要有历史的整体感与想象力的。王家新们正是在这一点上承接了“诗言志”的传统(在此是具有超验性而不应是预设的),而与也是“主题先行”的侏儒罗兰·巴特式的归零术,与模拟大众习语、口语的诗到讥嘲为止的油腔滑调判然有别。至少是个与之相异相成的典型诗学现象。王家新在散文组诗《反向》之后,“语言的轮子”(王家新语)开始打滑,笔者把这当作是王家新在“不断重写”中保持了近20年的良好创作状态后所面临的调整、休整期。
  南野是浙江玉环人,从内蒙古大学毕业后来到湖北宜昌群艺馆,之后一直在那所座落于三峡出口的高校任教。南野的早期诗歌《犀牛走动》、《水为源》等至今看来仍是他孤庭独步的优秀之作。诗中那稳健有力、散漫而终不至溃散的节奏是迷人的,其意象的想象力和意向把握力也出色而恰到好处。南野1990年代初的诗作《大鲸》是他中期的标志性作品,标志着南野诗歌创作的一个阶段的高峰期的结束。南野本人对之似特别看重,曾撰专文予以阐述。在已产生过《庄子·逍遥游》的语言世界,“大鲸”一不小心就会被挤得疼痛。

二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期,湖北有一批创新意识强烈,在全国崭露头角并获得赞誉的年轻诗人,他们如今虽已封笔或基本停笔,但笔者认为他们作为那个阶段划过湖北诗歌星空的流星, 在我们回顾与检视时仍然是不容忽视的。他们是黑丰、高柳、梁乐、许震宏、潘能军、唐跃生、胡晓光、钱省、沉河、哑君、剑男、黄斌、曾园、江雪、向武华等等。
  “晚风很轻 夜空很蓝/河谷里一只兽凄厉地叫着/家庭正在身后长毛/河谷是一些涌动的酸水/我上路了 我不愿回头……”(黑丰《离家》);“村子那边的七月黄了  七月弯了/……//霍霍〓霍霍//白色的暑气将七月的枝枝桠桠沟沟坎坎弥漫/七月的丛林里到处响起一片雄壮的磨刀声/谷镰的闪亮声/七月的谷镰甚至会闪过八月去……”(黑丰《谷物生存的乡村·七月》)。黑丰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湖北靠近湖南的故乡小县公安教书,那地方也正是明朝“公安派”袁宏道、袁中道兄弟的故里。黑丰就像一种优质的农作物,在黑暗中默默孕就了他富含营养和稀有元素的品质。他天赋的感受力使得他的语言方式质朴、独特,题材对他不是个问题。在以上并不典型的片段中,我们可以通过“丛林”、“雄壮”的用法和“闪亮声”的组合对他的诗艺略见一斑。犹如他的诗集名《空孕》,相比于他的诗歌的水准和成绩,他所获得的称赞是太稀少了。高柳是那个年代中湖北诗界的另类,是向来温和缓慢的土地上的外乡人,颇具波希米亚气质。诗评家耀旭对他的诗歌形象的感觉“目光坚定,动作古怪,带着原始时代淘金人的野气”,确如晋人顾恺之所谓“传神写照”。高柳与南京黄梵、山东岩鹰、王太勇(格式)等联手创办的《先锋诗报》、《诗建设》在1989后全国诗坛最沉寂的时期有着较大影响。在其诗集《世纪之渊》中《这所房子太大》、《名画的诞生》、《秒针一步步占有空白》等是他的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如“穷人为一张洁白的布/闭紧双眼……”(《穷人》),“……你的风景优美迷人/我破烂不堪的头颅/正成为辉煌的亮点/你哈哈大笑/妩媚的风度令我怀念”(《自由》)等即是高柳的语言方式。梁乐是一度客居十堰的川籍诗人,他的代表作《张,心脏》有近似于四川诗人赵野的诗风。许震宏也许更是鲜为人知,他偏居于鄂东南,曾写出了非常独特而优秀的组诗《江南风物志》。十堰的潘能军出有诗集《一座花园的构成》,有《神农架,或一切的峰顶》等好的作品。江汉油田唐跃生的《感谢大地》是一部有分量的诗集,他的一些“石油诗”恰恰是他的败笔。黄石的胡晓光以写乡土诗歌开始入道,直到写出了组诗《钢铁工厂》后才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笔者觉得他的短诗《蜻蜓》等更能代表其水准。武汉的钱省善画,诗歌的画面处理也颇见功力——如他的散文诗《栅栏外的雪鸟》。沉河和黄斌分别有长诗《河边公园》、组诗《哲学彩屏》问世。将感觉、情感和想象融入哲学的、逻辑推理式的语态中,这一追求可以说是承继了1930年代卞之琳、纪弦、徐迟等诗人知性诗歌的遗风。哑君是湖北有影响的自办诗刊《声样》的主办人,他的出色长诗《给陈穆的信》笔力深刻、真挚感人。“一个老人,一轮清辉中皓首单衣的散步/昨日的马厩、羊圈,今日的感慨、慈悲……”(剑男《象征》)剑男的诗歌具有古典气质,用词文雅、语调缓慢而庄严,诗行排列整饬,契合着某种幻美的忧伤。他的诗集《散叶与断章》中如《运草车》等是非常优美而感人的篇什。曾园的诗有西川、欧阳江河的风味,他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擅长绘画的江雪是位神性的歌者,其作品收入于他的诗集《汉族的果园》。武穴临近安徽,年轻的诗人向武华就生活在那里。他的怀旧抒情诗因具备新的肌质而不同凡响。比如:“……我看见母亲站在桃树林里/脸上有一瓣枯萎的桃花/她的阴影/恰恰就是这个斜江村的下午”(向武华《年年桃花讯》)。


  以下的一拨诗人历经了10年左右的写作操练,其天赋得到了时间的考验并在不断的摸索和失败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诗歌形式。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取得了湖北乃至全国诗歌界的艺术地位。虽然他们的创作状态还不能说十分稳定,但就整体而言,他们是1990年代中后期至今湖北诗歌的中坚和全国当代诗群中的生力军。他们是宇龙、鲁西西、余笑忠、李建春、小引、张执浩、柳宗宣、鲜例、韩少君、刘洁岷等。
  宇龙的《机场》:“传递火焰的鸟儿落在黄昏/大地把自己的飞机收回,只剩下乌云/衰老、沉重,诅咒着道路和钟……”其诗作的猛烈、尖锐的音调,杂糅而开阔的语境与沉思、沉痛的语言气质令人赞赏。宇龙长期生活在湖北钟祥市郊,在湖北而言亦属偏远的一隅。虽然他的诗歌写作贯穿了整个1990年代,也写出了在同时代堪称优异的作品,但其始终未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基本的、合乎艺术道德的评价──如果非要单从其个人方面的原因来考虑,这种状况的形成也许仅仅是由于其个人写作上的失误与偏差,也许由于他精神视野的相对闭塞,或只是写作风格转型期的阶段性摇摆。后来宇龙还写出了《无名尸体的春天》、《转弯》等优秀之作,但始终没有再写出超越《机场》或堪与之比肩的作品。总之,年轻、生命力强盛的他,因一次偶然,竟在生活、艺术双重意义上永远丧失了接受生命的馈赠与磨砺,逼近语言、命运幻像的机会。
  “树影摇动,整整一星期。/刚才我还爱着,恨着,现在我站着,叹息着——/一些重要的东西就这样遗失,也许/要等许多年,才能找回。”(鲁西西《一些重要的东西》)当笔者翻开鲁西西诗歌集《再也不会消逝》,一首首颇具特色的诗作扑入眼帘时,不禁感叹:经过10来年的淘洗和分化,最终从华姿、雪村、阿毛、胡鸿等湖北女诗人中脱颖而出的就是鲁西西。早在鲁西西在潜江一个小镇上教书时,她就以本名鲁溪出过名为《纪念叶子》的散文诗集,问世后了无声息。1997年始,鲁西西语调欢愉的《我把信系在风的脖颈》、诗思开阔节奏灵活的《原型》面世,立时惊动了她周围的一些诗友。然后是《取暖的猫》、《失眠症》、《泛生活》等长诗短诗,从诗歌语言内部的变革到结构的从容设置,都显现出她的实质性的飞跃。短短三四年时间,她以她的优质高产,以女性的细腻描绘与不让须眉的宽阔的精神视界的有机糅合,为我们着实表演了一把女子“托马斯全旋”,并成为有影响的“新秀”诗人。接下去是近年来她的简短、透明、宁静、温暖的诗篇,这种有些宗教气息的作品虽然气象小得多不过也赢得了一些读者的喜爱。笔者认为,1990年代后的女性诗歌早已不是早先翟永明、陆忆敏、小安、伊蕾、张真等的时代。现今女性诗人是综合素质更为优秀,艺术准备更为充分的一群,诸如:安歌、沈杰、宇向、桥、唐丹鸿、尹丽川、沈娟蕾、丁丽英、赵丽华、代薇、巫昂、安琪、吕约、曹疏影、蓝蓝、莱耳、贾薇、阿紫、燕窝、周瓒、丁燕等等。是的,诗歌写作并非体育或技术竞技,而是个体生命与生存在语言中的双向打开。但诗人尚仲敏当年所言“艺术是一场不流血的战争”,也是一理。所以希望鲁西西调整后状态更好,变得更强飞得更高。
  余笑忠的长诗《欲言又止》是他阶段性的集大成之作。此诗内省而悲悯,在细节的穿插和疑虑的滋生中有效地进入了形而上的冥思。他出色的短诗《终于》作于2001年:“……年复一年,心事重重/比幼童错误的发音还要多/比妓女梦想的儿女还要多”诗句紧张、迂回、快捷,有如在霓虹闪烁的不规则空间中旋转着弹击的回力球,讥诮、痛悔,近于狂欢的忧伤之舞,摩擦、触及但绝不止于愤怒。“啊,女士,让我保留你们剪下的红指甲/我将为他们各自配上一小瓶酒/密封、编号……”。借用比较时兴的说法,这是“叙述”,但加入了诗的虚构,诗的想象力。用“肉感的思想”将复杂多样的印象串联起来,在自觉不自觉之间,便具有了针对于文明史的象征意义。
  李建春是一个早慧的诗人,对诗的形式和语言都有自己相对清醒的思考。融入了他在南方谋生的心灵经历的组诗《场景》是他的第一笔重要收获。他的诗歌由于对人的现实境遇的毫不回避,并深入了错综纷杂的日常状态而得以重新建立了经验的秩序。这构成的经验秩序就约等于他的诗歌。在世纪之交,李建春进入了《杜小爱的情书》、《公路》等的写作,“你说了谎话。我现在写信给你/因为那时并不明白,我深深地/沉浸在你眼神的虚无中……此刻,我写信的地点移至酒吧,音乐/狂暴,如爱情在灯光下变化……”(《杜小爱的情书》)。他内省的触须在个人生活、时代精神状况和历史语境之间反复滑走,并从相对和怀疑的立场加以审视和探询。阅读李建春的近作,笔者觉得他在保持了一定水准(水准当在众多著名的“学院派”繁复写作者之上)的情况下,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对诗歌表现手段缺乏更敏捷的发现,在语词的繁衍中有时未能对意蕴加以自觉地克制。相信他在经过了“反讽是这年头唯一的抱负”(李建春诗句)阶段,给自己的诗歌加入了唱诗班似的明亮音色后,会有一个新的诞生。  
  “这时候是北京时间18点52分/火车北上,穿越两省/火车在前进,而我在后退……火车轰隆隆/这是北京时间19点03分的黄昏了……”(小引《北京时间》)。小引的诗歌语言就像这列火车,平稳、流畅,运载着绵长的语词在不断变换的场景中行进,试图带起、激活在深处和暗处的时间的遗骸。小引有出色的诗的感觉和对语言的把握能力,平和明朗对具体事物准确叙述的话语方式也渐成其风格。在他的诗歌语句中基本挑剔不到什么“硬伤”,比如他的长诗《或者》。如果说他将在目前的水准上再迈进一步的话,笔者能想到的有两点,一是在那“18点52分”与“19点03分”之间,由坐姿暗示的非北京时间中的“填充物”须更出人意表、更结实(这是否需要更深切的生命体验来支撑?);一是那根操纵“提线木偶”的结构性的暗线要牢牢握在手上。
  张执浩的诗歌形象部分地是一个满头白发骑着瘦马的翩翩少年。“……她的甜蜜,就是全人类的甜蜜”(张执浩《糖纸》)。张执浩的早期诗歌明澈而抒情,有软、甜、糯的口感,如《糖纸》、《苹果堆》,得到一部分读者的喜爱。他在1990年代中期努力对自己的诗歌进行了较大的变构,加入了叙事乃至对话,因而扩大了诗歌的语境空间和精神容量,如长诗《美声》,如“……晨风吹拂着暧昧的星空,也吹凉了/我递给朝霞的双手。我看见她们/一张张礼貌的脸,在人海中凫游。/‘而这并不是今天的全貌,我也看见了/阴沟里的老鼠。’”(《见习护士走过大街》)除诗性“叙述”外,张执浩诗歌的语言方式仍是在一个场景中聚焦某个意象或核心物象,然后通过隐喻推动语境嬗变展示心灵世界。这种方式在现代诗写作者中如今已不常见。我以为方式不会过时,关键是要找到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提到过的“某个开关”,它一经触碰语言之墙便打开了,诗歌的花园就在眼前。
  “三十三年前,我在花香中出生/母亲说她生下我,太阳刚上树梢/老家门前的栀子又开出几朵/我是一出生就嗅到花香的人……”(柳宗宣《嗅着栀子花香》)。柳宗宣是个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我曾搭乘卡车到过他老家的农场,在那儿,我遇到了他的兄长——一个长相与他酷似的满脸风霜的汉子——在湖边撒网,她茁壮的妹妹从藕塘里为我们采来香莲。可这个27岁才开始诗歌写作的诗人从起初就近乎本能地拒绝写那种传统的乡土诗,而倾心于加里·斯奈德和詹姆士·赖特等朴实明朗、意蕴深长而又奇特的诗歌。经过多年的磨练,柳宗宣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风,写出了具有“个人指纹”(柳宗宣语)的优秀诗篇,如《一个摄影师冬日的漫游》、《她穿过黑夜的楼顶回家》等等。在出版诗歌集《鹿脸》后,他加入了北漂”一族,诗歌写作量有所减少,但依然是出手不凡。
  鲜例在湖北亦属“资深”诗人。他为人内敛、谦逊,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像他这样文雅而不事张扬的的确少见。“……我已习惯这样独往/像精神病患者/按照虚无的幻听,呓语不止/没有目的和意义,通向植物园的路/漆黑一片/行人稀少,路灯开启除非在节日”(鲜例《去植物园的路》)。他作于1990年代初的这首诗较好地传达了他的个人品性和切入诗歌的某种方式。在他的一首我如今已不记得题目的短诗中,有一撮夹在自行车后座上的“绒毛”给我很深的印象,那是细致、神秘和一点唯美。“飞行,相对于难辨的方向,梭形鱼/在旋转,隐身人举起手臂……”(鲜例《向着大地》)。“……很久以来,旧电影中的插曲/只剩下一小节在喉管里保留”(鲜例《林一颖》)。鲜例在各个时期都有他的作品,由于资料和笔者能力所限,笔者目前还无法把握他诗歌的内在脉络——它与回忆、日常和当下经验、超现实的梦幻相关。
  韩少君居住在湖北西偏北的荆门,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诗歌创作相当活跃。他那时写的是以“回归家园”为主题的新乡土诗,也正是当时诗坛的风尚。当时这种诗风是由于中国新诗原有的乡土情结和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双重影响,加之海子之死和公开媒体的过热引导形成的。韩少君在那个队列里算是出色的,但现在看来其艺术价值是大都失效了。经历了多年的沉潜,当韩少君再次浮出海面时他的诗歌已令笔者刮目相看。“黑夜已临近一场大雪/一个孩子看见了孟加拉虎/不是南方小国,没有丛林,她是/学习使用比喻,她甚至看见了/银色的毛,闪光的背脊,两个头戴/灰绒帽的家伙,正在拧同一根铁丝……”(《防盗网制作者》)。他对诗歌语言的虚实、明暗、快慢等等的掌握已到了自如的地步。《防盗网制作者》中间还有:“收音机的天线抽出很长/里面,传来说书者苍老的声音/‘天突然晴朗,人们从远方/赶来,领走了自己的孩子’……”我不知道韩少君经历了怎么一个过程,作为一个“重生”的诗人,一下子就自行解决了那么多语言中的内部问题。我只感到他的这首优秀作品如果在“领走了自己的孩子”处结束诗行,那他的这“制作者”就会闪耀着飞翔起来,或者取得有如梁武帝萧衍在《草书状》里说的“举翅而不飞,欲走而还停”之动人之态——这之间难道还缺些什么?


  湖北诗歌界还有更为新锐、我的阅读视野未能顾及的一大拨诗人。“这里的一阵雨像是下了很多年/如今我也生活在猜测中,从左及右/由近及远,总有一天,我认识的几个人/会回到树上……”(拉家渡《雨中还原曲》)。拉家渡虽然十分年轻,却已是在纸上练习了近10年的诗人,有一个在孤寂中缓慢发育过程的写作者应该比那些在网上一夜速成的新星更值得信赖和寄予厚望。亦来是一个纯粹而虔诚的诗作者,他一直在寻找着适合于自己性情的写作方式。他的写作也令人遗憾地面临着一些成长中也许是难以避免的问题,笔者终于在他的近作中看到了“起先总是一只鹦鹉,衔着红铁/从医院里洁净的空气中穿过……”(亦来《快速说话者之歌》)这样光彩夺目的诗句时,不禁为之欣慰。“这时外祖母仿佛在楼顶走动。另外应该还有一只猫,我的。/我的难忍的炙热。声音若有若无,去年的雪花,多美。/玻璃模糊,它融化了自己的脸。楼下,婴儿的眼睛/有极深的怒意……”(宋尾《南方日记32》)。宋尾是和他的诗一起突然出现在我眼前的(笔者在此不厌其烦地引用宋尾,包括其他诗人的诗句,是因为笔者习惯于针对具体的文本说话——这被笔者的一位诗友称为诗评中的“气眼”)。笔者要在此提及的不仅是宋尾确凿的才华——才华本是需要不断自我发现和开掘的东西——而且是他的才华(虽然目前还只是局部和片段的)是如何向我们展示的。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语言是基本不变形的,只需要把它们的各个部分看似随意地放在一起一切就成了。其语言的微妙性、含混性和冲击力均来自于语句本身和细部的微调,而这一切发生得如此清晰,几近于透明——那是在深切的生命体验和精微的生活观察后,在最理想的情况下的语言经验。
  再次重申,由于篇幅和资料不全的原因,笔者未能在此详细议论更多的有实力的诗人——必须加上他们才构成了湖北现代诗歌的完整性——如柴安平、李以亮、黄海、林柳斌、冰马、晓波、杨章池、龚纯、哨兵、梁文涛、张作梗、戈雪、许剑、瘦叟、邓兴、黄沙子、 杨中标、小箭、艾先、修远、宋晓贤、向天笑、魏理科、法清、林林、晓戈、陶少亮、冯海等等——这之中陆陈蔚、黄沙子、宋晓贤、魏理科等尤值得重点关注——而且,依是否有现代倾向来划分诗群本身可能就是因无奈而狭隘的——山外有山,以其他方式写作的好诗人是大有人在。笔者认为,也因为有他们的作品,使得湖北诗人们的沉静和某种沉寂更显得分外充实。有关湖北诗歌的批评刚刚开始,它不是一次群像的塑造或“总而言之”,而是一次对诗歌阅读的探讨——保罗·德曼所谓阅读的讽喻性即意味着“另一种言说”——是对其有限的抽样文本不断的贴近,是在偏差和误读中的凝神会心,是强调差异和多维多于提示共性和整合秩序的动态过程。因而,说句自我开脱的话——笔者没有指望有一个众望所归完美的结局。



参考文献:
[1]〓湖北省作家协会.湖北新时期文学大系(诗歌卷)[M].武汉:长江文艺出
版社,1999.
[2]〓保罗·德曼.从主体性到修辞性[J].周颖译.外国文学,2001,(2).
[3]〓蓝棣之.论当前诗歌写作的几种可能性[J].文学评论,2001,(5).
[4]〓刘正国.黄鹤楼诗词联文选[C].武汉:武汉出版社,2000.

A Point of View on Modern 0f Hubei  Poetry
WANG Yongmei, LIU Jiemin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the Journal,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56, Hubei, China)
Abstract:
As a pure artistic creative activity, poemwriting of a certain person or group has something subtle and elaborate to do with the region they are in regarding style and features. And it’s hard to sum up succinct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Since the new period, poem writing in Hubei, especially from the time of Zeng Zhuo, a poet of the “Return School” in 1970s, has inherited, deviated from and rebelled against the creation of “Obscure poem Group” and headed for be coming a poem creating group that exhibits a certain measure of contemporary tendency. This group carries a big weight in Hubei poetry camp. After scanning and carefully, reading of the initial result of their work, we are enabled to verify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trace of contemporary Hubei poetry, and thereby endowed with the insight into its wonderful overall view.
Key words:
Hubei poetry; poetry review;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21:34:2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当代乡土诗歌研讨会开幕式在赤壁隆重举行

(2005-11-18)


    赤壁网消息(记者 周晓峰)11月17日,由湖北省作家协会、《诗刊》社、《人民文学》杂志社和赤壁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中国当代乡土诗歌研讨会开幕式在赤壁市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诗人、诗评家和全国各大报刊的诗歌编辑近200人出席了会议。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韦启文,《人民文学》主编韩作荣,《诗刊》主编叶延滨,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张同吾,咸宁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世永和赤壁市领导龙良文、金燕、徐仕新等出席朗诵会,会议由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梁必文主持。

    赤壁市市委书记龙良文在会上致辞。他说,今天,中国作家协会、人民文学社、诗刊社、湖北省作家协会的主要领导和100多名全国著名诗人、作家、学者在我们三国赤壁古战场隆重聚会,同赏中国当代乡土诗歌研讨会,共忆诗人饶庆年逝世10周年。这是中国诗坛盛况空前的大喜事,也是我市历史上的大盛事。你们的到来,扩大了赤壁的影响,提高了赤壁的知名度,必将对赤壁的经济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我代表赤壁市委、市政府,向参加这次活动的各级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诗人作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龙良文说,赤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先后被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华诗词之乡和湖北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希望各位诗坛名家,在赤壁这片多情的沃土上,用你们激荡的诗情,飞扬的文采,挥毫泼墨,赋诗填词,为我们留下珍贵的墨宝,为历史留下不朽的诗篇。

    开幕式后,举行了《追忆诗人饶庆年逝世十周年朗诵会上》,著名诗人谢克强、田禾、梁必文等在会上倾情朗诵为追忆饶庆年而创作的诗作。《献诗》、《我真切感到你的存在》、《多想》等一首首诗歌,寄托着人们对饶庆年的深深思念,引起了在场所有观众的强烈共鸣,掌声、赞叹声一次又一次响起。当饶庆年生前好友叶文福上台道出思念之语时,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此次大会围绕“乡土化、民族化、现代化”这个主题,深入探讨了全球化、现代化语境下的乡土诗生存。对乡土诗的时代内涵和发展趋向,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大会认为,中国当代乡土诗歌研讨会,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准确把握了全球化、现代化语境下乡土诗生存的现状,拓展、延伸了近年来对于乡土审美和“草根文化”、底层书写等文学命题的讨论,对中国乡土诗歌的创作和新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湖北是一片沃土,新时期以来,湖北的骆文、曾卓、胡天风、田禾等老诗人重返诗坛,名篇迭出,一大批湖北乡土诗人成为新时期中国诗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管用和、饶庆年等都是执着的乡土歌咏者。大会对湖北诗歌的创作成就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对湖北诗歌创作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了解,饶庆年1946年生于羊楼洞,1981年开始诗歌创作,同年在《诗刊》发表处女作《教师笔记》,随后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诗作300余首,并多次获奖;著有诗集《山雀子衔来的江南》、《DT的情人》和《饶庆年抒情诗精选》。饶庆年的诗美丽、纯朴、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他被中国诗坛称为当代中国乡土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饶庆年于1995年11月17日16日时在武汉病逝,英年49岁。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21:35:40 | 只看该作者
        乡土诗能立于时代诗潮吗?
            作者:曾祥书
                    
                    “山雀子噪醒的江南,一抹雨烟。那溪水半掩的青石,沉默着我的初恋”……随着诗人、诗评家的低吟浅唱,拉开了“乡土性、民族性、现代性——中国乡土诗歌论坛”的序幕。什么是乡土诗?一般认为,富有乡村泥土气息和现代气息,表现几千年来中国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大农业转变过程中人们的心路历程,以田野、风车、炊烟等为意象,托物咏情以及思念故园和家乡的怀乡诗等统称为乡土诗。中国乡土诗能立于时代诗潮吗?11月17日,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上百名诗人、诗评家相约在三国古战场的湖北省赤壁,就乡土诗歌创作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乡土诗既涌现出成功之作,也存在着广义上的失语
                    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到表现世间疮痍、民间疾苦,中国乡土诗歌始终伴随着中国农业社会的文明发展进程,讴歌着这块赖以生存的土地,先后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乡土诗人和一批引领时代风潮的大作力作,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文学宝库,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段注释。然而,当历史进入21世纪之际,现代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高科技、信息化和物质大潮的冲击,在给人们生活带来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压力加大的同时,也给诗歌尤其是乡土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有诗人感叹:“揭竿而起的楼群把田野驱赶得无处栖身。”究其原因,诗人、诗评家、社会学家各自从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对这种现象作了阐释。
                    诗人认为,乡土诗歌作为文学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同样面临着西风东移的大文化背景影响;另一方面,影视音像制品的冲击使诗歌成了一条不断退缩的地平线。尽管诗人在坚守这块领地,也为之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努力,然而诗歌的春光不再,诗人也只能望而兴叹。
                    社会学家认为,社会文化的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乡土诗歌要立于时代诗潮,必须去揭示劳动人民的生存现况。对此,诗人吉狄马加认为,任何一个时期、一个时代,真正留下来的诗作大多对人类的命运包括对社会进程都做了很好的重要纪录。当然,在这些纪录中也不乏诗人心灵轨迹的纪录。
                    诗评家认为,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乡土诗歌经过平静、沉淀、反思,一部分诗人已认识到乡土诗要关注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十多年来,他们用探寻的目光和笔触在寻找乡土性、民族性、现代性的有机结合,把诗性、诗言的重点放在刻画人的精神世界上,成功地创作出一批批尝试之作。但这些作品有意无意中缺失对当前与乡土相关的重大事项的关注,没有在诸如重大自然灾害等事件面前发出自己的声音。从当前乡土诗人创作上来看,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狭义的题材上红红火火,在广义上却常常失语。
                    
                    个性、创新与古典和外来文化吸收融合,才是乡土诗的最佳状态
                    就诗歌创作总体而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阶段性不景气现象,但乡土诗歌却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势头和青春活力。评论家张同吾认为,研究诗歌的创作态势,不应用“景气”或“不景气”这样表象化的概念,而应从诗歌的本质、诗歌的审美特征、诗人文化意蕴和诗歌美学发展趋向诸多方面进行考察。如果把乡土诗喻为无垠之路和有岸之海,前者是指人们对于客观与主观、物质与精神的开掘和认识;后者是指每一位诗人都高扬自己的美学风帆,有了这样的创作自觉性和广泛性,乡土诗歌创作质量会得到很大提高。
                    就大众阅读而言,中国乡土诗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它之所以能源远流长,是它有着生生不息的土地气息。诗人谢克强在对湖北乡土诗歌进行梳理后认为,湖北乡土诗人以江汉平原的湖泊、水色和人情为题材,在波光、炊烟、麦穗中寻觅清新的意象,似水墨画的意境,似芦笛的悠长,呈现出一派乡村牧歌的原生态画卷,其创作态势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乡土诗歌创作总体是繁荣的。从当前乡土诗歌创作风格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群体:一个群体是“回望”,即那些从小生长在农村,进城后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一定成就的诗人,他们抒写着自己熟悉的生活,回望着故乡的栈道、溪水、石桥,把故乡的一草一木作为诗歌意象,站在现代意识的立场去透视农村,故他们笔下的作品大都带有明显的现代意识,但难以听到中国农民在历史的沉重压力下发出的“嗨哟”声;另一群体则是“原汁”,即生长在农村、从未离开过故土的诗人,这类诗人作品往往比较苦涩。尽管两种创作各有不同,但他们一个共同点是讴歌自然,纪录、聆听大地母亲的倾诉。
                    对于乡土诗歌能否集乡土性、民族性、现代性为一体,诗人李小雨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土是永恒的题材。乡土性决不是为怀乡而怀乡的古典情结,也不是单纯的怀旧和返朴归真。土地说到底是人类灵魂的家园,乡土是一个充满东方哲学意味、历史人文精神的文化大背景,是诗的载体,而乡土诗则应该表现这片土地上人们心灵的淳朴亲和,是对人性的开掘和呼唤。民族性是针对世界一体化而言,其价值在于建设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因此,民族性必须要与自己的传统文化相对接;而现代性是传统的可持续发展,对诗歌而言,个性、创新与古典和西方文化吸收、融合,才是乡土诗歌的最佳状态。
                    
                    乡土诗打破地域的局限,诗魂才能自由翱翔
                    在中国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乡土诗歌为何至今仍没有准确的概念,更谈不上理论体系?不能不令人感到几分奇怪。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场内的发言还是场外的高谈阔论,与会人员对乡土诗歌这一概念反映较为强烈。有诗人认为,不应给诗人戴上“乡土”的帽子,而更多的诗人则认为应堂而皇之地把乡土诗歌作为中国诗歌民族化的一种品牌,建立完善其理论体系。有的评论家认为,乡土诗歌只是一种符号,没有准确概念的诗歌并不等于不是好诗歌。诗人林莽认为,当前诗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诗歌如何回到诗歌的本身,一个诗人能不能写好诗,并不是对诗歌理论的占有程度。诗人韩作荣认为,诗歌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出现自然有社会意义、诗学意义,乡土诗人应学会寻找自己立足的那片土地,寻找自己的生活以及与生命信息相关的东西,继而从诗的本质上进入乡土而非概念上进入乡土。诗人韦启文认为,无论是乡土诗还是非乡土诗,其共同点是求美,美一点、易懂一点,哪怕是土一点,只要是读者所需要的就行,而“乡土诗”的概念则不一定是读者所需的。
                    如果翻开中国所有的诗集,探寻每一位中国诗人的心迹,就会发现,几乎他们都写过乡土诗,地大物博的中国给诗人们带来了灵感和创作冲动,因此也造就了诗人创作乡土诗歌的广泛性。生活的多样化决定了乡土诗歌创作的多样性,只有打破乡土诗地域的局限,穿越历史的时空,诗人在创作乡土诗时才能充分展示想像空间,诗魂才能自由翱翔,诗歌才有启示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乡土性、民族性、现代性——中国乡土诗歌论坛”由湖北省作协、《诗刊》社、《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共赤壁市委宣传部举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杜建国,《人民文学》主编韩作荣,《诗刊》主编叶延滨,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张同吾,《诗刊》副主编李小雨,《中国作家》原副主编杨匡满,《诗刊》二编室主任林莽,湖北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韦启文,湖北省作协主席王先霈,湖北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叶梅,湖北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谢克强、梁必文,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刘益善等与会。与会者在鄂期间还举行了“追忆诗人饶庆年诗歌朗诵会”、拜谒诗人饶庆年墓、赤壁古战场采风等活动。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21:37:06 | 只看该作者
故乡永远是我诗歌的“根”

[转]
  东楚网消息(黄石日报)我虽然在故乡只生活了21年,而离开故土却有24年了,但我对童年的乡村记忆,却是最深刻的,最刻骨铭心的,这些童年的乡村记忆,早已融进了我的血液和生命里。虽然我现在深居在喧嚣嘈杂的大都市里,但我每天一睁眼一闭眼一样能触摸到乡村的呼吸、乡村的疼痛、乡村的苦难和乡村的温暖。

  我出生的那个村庄叫张山吴,落后、贫穷,但那里有绵延起伏的群山,有大大小小的清澈的池塘,有蜿蜒崎岖高低不平的山路,有我憨厚善良、勤劳朴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老乡亲。我是吃那里的玉米、红苕、五谷杂粮,喝那里的山泉水,在朴素厚实的泥土里滚爬长大。后来,也是那里的民风民俗、民歌民谣启蒙和滋养了我的诗歌。

  因此我说我是一个故土的守望者和怀旧者,我希望自己通过诗歌能向读者敞开内心深处的乡音、血型和母语,我用自己的内心守望故乡,歌唱故乡。我写给故乡的那些诗歌,是我对故乡的一种永远的依恋和牵挂,是我对故乡的祝愿和寄予的希望,是我面对眼泪和苦难而发出的心灵的回声。

  乡土诗是最贴近心灵的写作。作为诗人,走得再远,没有任何理由不亲近乡土,不热爱乡土,更没有理由不写乡土。我们应该在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在我们的诗歌里不断地开垦、不断地耕耘、不断地播种,再艰苦我们也要经受住风雨、冰雪的吹打和季节的考验,再艰难我们也要守住花,守住叶,守住自己的泥土,因为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是我们的生命深深扎下去的根。  

  下面我就自己多年的创作实践谈几点对诗歌创作的体会和思考。

  第一,诗人的底气。要想做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诗人,首先要有扎实的生活基础、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要有深邃的思想、纯净的心灵、敏锐的思考、丰富的想象、充沛的感情和开阔的视野,对诗歌始终饱有一份热情、执着和敬畏,这都是一个优秀诗人需要具备的素质。我把这些都称之为诗人的底气。

  诗人有了以上的素质,还要善于感受生活,观察生活,对生活要有独特的理解和感悟,诗歌通过厚重意象显示其灵魂的厚度。

  第二,对土地和生活要有敬畏感。诗人对平凡卑微的乡土,要始终怀有真挚的情感和应有的尊重、敬畏,深入乡土,贴近乡土,感受乡土,了解乡土。站在大地中间,站在农民中间,像庄稼一样质朴、亲切,像泥土一样厚实、沉稳,以平常的心理,低调的姿态,虔诚的态度,用心灵用生命用灵魂去感知去领悟乡土,用一个诗人最真挚的情感去唤醒乡土,乡土才会把最真实最亲切最朴素的一面呈现给你,给你诗歌的灵气,给你潜移默化的滋养,诗人才能在乡土中找到自己内心里最想需要的东西。

  第三,乡土诗的诗歌良知和社会担当。诗歌的良知和担当,就是诗歌对社会的一种责任,诗人要用诗歌的良心去关怀社会,用诗歌的情感去温暖心灵,用诗歌应有的精神密切关注时代生活、百姓疾苦和普通人的命运,密切关注最底层人的生存境遇和生存状态。乡土诗是诗人心灵的真实写照,诗人诗歌中所表现的道德良知也就是诗人自己的道德良知,诗歌的呐喊就是诗人灵魂的呐喊,诗歌的爱与关怀,就是诗人的爱与关怀。要诗歌有阳光,诗人心中首先要有阳光,要诗歌有光亮,诗人心中首先要有光亮。诗歌的力量来自于诗人生命的力量,诗歌品质是诗人气质的表现,诗歌品格是诗人人格的彰显。

  第四,乡土诗的高度悟性。悟性是指人对事物的一种极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悟通能力。文学也是这样,任何文学体裁的创作,都需要有悟性,尤其诗歌,需要更高度的悟性,需要诗人高度的感悟能力和灵性,乡土诗的创作也是一样的道理。诗歌的悟性,就是诗人对生活的悟性,对生命的悟性,对语言的悟性。一件简单的事物,诗人有高度的悟性,有高度的敏感,触类旁通,就能写出语言空灵、意蕴深邃、意境高远的乡土诗歌。乡土诗的悟性来自于诗人特有的一种对生活对土地对生命的灵性,灵性是诗人灵魂与生活碰撞的火花,是生命与生命碰撞的火花,瞬间一闪的那一点火星那一点灵光,就是诗。

  通过以上的讲述,大家可以看出,我对故乡的感情是深厚的,真挚的,我说我是一个抱着故乡写诗的人,是一个把诗歌的“根”深扎在故土的人,相信大家可以理解了。我通过今天在故乡的交流,这让我在以后会更加热爱故乡,会更加敬畏乡土,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诗歌是我的个人宗教,我写农民的苦难,写自然的美好与残酷,写乡土的人性,都是因为来自于爱对生命的礼赞。人的生命就是一首大诗,我永远也写不完。当比尔盖茨把自己百分之九十的个人财富捐献给人类的慈善事业时,他完成了一个现代商人的灵魂重塑。而对于一个诗人,当我把一生的情怀写成了生命的赞歌,我也就完成了一个诗人的使命了,这也是我的生命之道,诗歌之道。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21:40:40 | 只看该作者
             江汉之地话“乡土”
来源:诗刊 第2期




  2005年11月18日,湖北省作家协会、诗刊社、人民文学杂志社共同主办的中国当代乡土诗歌研讨会在武汉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湖北省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韦启文、《诗刊》主编叶延滨、《人民文学》主编韩作荣和诗人、诗评家张同吾、李小雨、叶文福、谢克强、林莽、梁平、林染、查干、杨匡满、朱先树、王燕生、刘福春、管用和、刘益善、董宏猷、陈有才、王耀东、李少君、王明韵、李秀珊、张永健、子川等来自全国的近百位诗人、诗评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11月17日,大家还驱车赶往湖北赤壁市,参加了由三家单位和赤壁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追忆诗人饶庆年的诗歌朗诵会。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21:43:24 | 只看该作者
“乡土诗歌的21世纪”文化笔会在河南登封举行

上图为会场一角

  [本站登封消息]由中国国土资源报社、河南省登封市国土资源局主办的“大地诗心·嵩山杯乡土诗歌大赛”颁奖典礼暨“乡土诗歌的21
世纪”文化笔会于六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在登封市召开。特邀嘉宾有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主席、著名地质诗人常江,《中国国土资源报》副总编辑、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吴晔,厦门城市大学教授、著名诗评家陈仲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诗评家张清华,世界汉语诗歌协会秘书长、著名诗评家谭五昌,《诗刊》社编辑部主任、文学博士杨志学,著名诗人任洪渊、芒克、梁小斌、大卫等。据悉,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含非直管相关单位)的诗人、诗歌作者及“大地诗心·嵩山杯乡土诗歌大赛”部分获奖者共近百人出席了活动。均系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成员的本站站长章治萍、副站长张兴材也做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活动。
  活动正式开始前,主持人、《中国国土资源报》副总编辑吴晔提议与会者向“5·12”的罹难者默哀一分钟。
  《中国矿业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资源导刊》、《大河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及《中国国土资源报》等媒体采访报道了此活动。
  在研讨、交流之余,与会者还一同到少林寺、嵩阳书院、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等处进行了采风活动。

  (下为部分活动图片,拟不断增加中。因便于上传,像素均被缩小。其他与会者拟上传图片于此,可发图片于sjycn@126.com,请写好图片说明。)


常江主席(右)与登封市副市长


欢迎宴主桌(左起:登封市人大副主任、吴晔副总编辑、登封市副市长、常江主席、佚名、登封市国土资源局高局长)


常江主席(中)、吴晔副总编辑(右)、著名诗人梁小斌


部分与会者夜逛登封(左起):刘将成\冯旭红\李春生\佚名\鲍明江\王珊\章治萍\刘卫(尘子)\远征\贺斌\范宗胜\张兴材


常江主席(中)与湖北青年诗人刘将成(左)、张兴材在迎仙阁


著名诗人、诗评家任洪渊在嵩阳书院


著名诗评家陈仲义在发言


《中国国土资源报》副总编、中国国土资源作协副主席吴晔老师与本站副站长张兴材


常江主席(左)与张兴材在迎仙阁


著名诗评家张清华(右)、著名诗人任洪渊


著名诗人梁小斌(右)与章治萍


两位著名诗评家:陈仲义(左)、张清华


《诗刊》社编辑部主任、文学博士杨志学(左)与章治萍在少林寺内合影


左起:张清华、任洪渊、大卫在嵩阳书院


《中国国土资源报》编辑付秀莹


贵州青年诗人尹嘉雄在嵩阳书院


河南青年作家、诗人贺斌在嵩阳书院



刘将成(右)、山东青年诗人王珊


著名诗人梁小斌(左)、张兴材


著名诗评家谭五昌(右)、章治萍


少林禅宗音乐大典一景


左起:尹嘉雄、章治萍、张兴材、江苏诗人李萍


左起:尹嘉雄、章治萍、任洪渊、张清华在少林寺


部分与会者在少林寺与释永信大师不期而遇


左起:谭五昌、陈仲义、章治萍


著名诗评家陈仲义(左)与章治萍在嵩阳书院内交谈


“山东籍”与会者在嵩阳书院合影


著名诗人大卫在塔林


著名诗评家谭五昌(左)与张兴材在少林寺


安徽诗人马维国(右)、马强


梁小斌(右)与马强


辽宁青年诗人李晓艳(左)与章治萍在塔林


常江主席与诗赛获将者交谈


著名诗人大卫(左)与张兴材在少林寺内


张清华教授与张兴材


章治萍与贺斌(右)在少林寺


著名诗人芒克(左)与张兴材在酒店


付秀莹(左)与章治萍在少林寺广场


张兴材与四川青年诗人袁涛


陕西青年诗人冯旭红(左)、付秀莹(中)与章治萍在地质公园观星台


听导游在塔林讲解


左起:张清华、任洪渊、谭五昌、《中国国土资源报》编辑徐峙、贺斌

章治萍与山东青年诗人王珊(右)


著名诗评家、世界汉语诗人协会秘书长谭五昌在少林寺内


常江主席(右)和章治萍在迎仙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0:52 , Processed in 0.09200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