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于60年代人的8大时期 | | | | 新华网甘肃频道 | 来源:新华博客 |
今天看到绿茶斑竹给出了一个题目,让大家说说生于60年代的人生故事。恰好,我就是生于60年代的人。可是,总感到没有多少可讲的故事,我的人生之路很简单、很平凡,平凡的就像路边的一棵小草,平淡无奇,不足挂齿。但是,命题既然给了,还是要絮叨一番为好,免得辜负了斑竹的一片好意。
我是六一年大年三十的上午出生的。那一天,一家人一面忙着包饺子过年,一面忙着迎接我的到来,双喜临门给那个贫穷的家庭带来了天大的惊喜。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还有叔叔、姑姑们都为一个胖小子的降临感到无比的高兴,大家都仿佛看到了家庭未来的一丝希望,爷爷当即就给我取名为“大山”。“大山”意味着什么,我没有问过爷爷,但能猜测出他老的意思来。想必,里面寄托了老人们对我太多的希望和期盼。后来,我的小名在村里叫得很响,村里的人都很喜欢“大山”。 从哇哇坠地到头生白发,在时间的长河中似乎就那么一瞬间。春去秋来又到冬,昨天还是孩子,今天却青春不再。人生的年轮已经画出了将近50个圆圈,人已经老了。也不知从何开始,皱纹已经悄悄地爬上了脸,头上的白发也早已诞生。可是,自己身上承载的责任又不允许我老,在单位里面,我要努力工作,希望让所有的同事都高兴;在家里尽力操劳,希望所有的家人都幸福。我时刻惦记着老人的身体,期待着孩子的未来比自己好。生于60年代的我,原本就是一个沉甸甸的责任,虽然没有一点任何的炫耀,但毕竟还有一些抹不去的记忆。 我们这些生于60年代的人,大致经历了八大时期:出生在困难时期,成长在动乱时期,工作在调整时期,恋爱在晚婚时期,生育在一孩时期,进步在文凭时期,提拔在超岁时期,退休在老龄时期。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轨迹。我们见证了共和国的贫穷,饱受的动乱的折腾,品尝了人生的曲折,体味了人情的百味,在抗争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与共和国一起走来。当国家进入了老龄社会,我们也即将卸下身上的重负,回家颐养天年。童年的我是快乐的,是跟着在外教书的爸爸度过的。直到该上学读书时,才回到了家乡。在我的记忆里,贫穷和饥饿伴随了我十几年。这个饥饿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那时,正好是中国经济比较困难的时期,大家物质生活状况普遍都不好,我的家庭只靠爸爸一人教书挣钱,所以生活就更加的困顿。我记得当时不要说吃肉了,经常是几个月没有青菜吃,月复一月,日复一日的咸菜咸菜窝头,我终于忍受不住,有一次跟我妈妈说,我要吃肉,妈妈听了非常伤心。 那时,精神上的饥饿也是可想而知的。那时候很少见到一本读物,很少看到电影,偶尔有来村里放电影的,我们这些孩子吃过午饭就去占地方了,会一直等待晚上电影开放。当时,能看到的电影基本上就是几个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或者《庐山恋》等非常有限的电影。放学后基本上不读书,都是打猪草、放野马、满街满野的跑。大好时光都在玩耍中偷偷溜走了,头脑中没有留下多少文化的影子,有的只是黄土地、坷垃蛋和破旧的村落。 直到恢复高考后,大家才知道了学习的重要。由于受父亲的影响,1981年我考上了肥城师范,立志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毕业后回到家乡的一处中学担任一名语文教师,开始自己教师生涯。两年的教学实践,我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每次全镇语文统考我所教的班级成绩都名列全镇前三名。正当热血沸腾,决心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镇党委发现了我这个“人才”,三番五次地来人给我做工作,要调到镇上去工作。那时,镇上的干部奇缺,没有新干部的来源,就从教师中抽调。我最终还是弃教从政了。 半辈子的政界工作,在乡镇一呆就是20多年,干过团委书记、组织干事、党委秘书,还来当了副镇长、副书记,与村干部与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我把汗水洒在了那片黄土地上,把青春献给了家乡的百姓。回首来路,虽然没有作出惊人的事业,但自己也问心无愧。现在来到市机关工作,仍然凭着自己的良心干工作,绝不愧对组织的培养。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形态下,自己一定会守住做人做事的原则,不求当多大的官,只求内心世界的一片宁静。 现在生于60年代的我,同样有梦想和希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长的非常好,能够实现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当然,这不还是我追求的全部。我感到我的生命和事业还很长,仍然觉得年轻。即使将来退休了,梦想依然存在,我要用我的智慧,享受生活,服务社会,造福百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