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00人物登台展东莞千年文明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 06:5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00人物登台展东莞千年文明史
丛书编办主任邓慕尧接受采访 东莞市文联供图
《东莞人物丛书》问世
    由东莞市委宣传部和东莞市文联编写的《东莞人物丛书》日前正式与读者见面, 作为2008年“走进东莞文明”活动馈赠礼品和推介书目之一,本套丛书的确能够向大家展示东莞的厚重历史和人文资源。
    本套丛书分《东莞历史人物》、《东莞现代人物》和《东莞当代学人》三册,每册独立成书,三册各有侧重。丛书从2002年开始着手收集资料和编写,共收录了超过300名人物,约180万字。
    记者采访了该丛书的编办主任、原东莞市文联副主席邓慕尧和部分编委会委员,了解到该书历时6年编写中的一些细节。
    【编写目的】
    让人们认识东莞文化
    说起丛书的编写意图,邓慕尧表示,目的就是对地域文化的探求和开拓,对地方人文内蕴的阐述和整合,盘活人文资源,以期推动文经合力相融发展,也是打造多元文化新城的目的所在,让全国了解东莞文化,让东莞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邓慕尧告诉记者:“初到东莞的人大多认为东莞是个文化沙漠,没有认识到东莞上千年的文化人文历史。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让人认识东莞、了解东莞,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我们感到有发扬东莞优良传统文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所以鞭策我们编写本丛书。”邓慕尧还说,编书难免有遗漏或偏颇,希望本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有更多后来者重新修订和增加。
    【选稿思路】
    多角度展现人物特点
    对于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已经有相当多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如何在众多的资料中寻找合适的角度,邓慕尧举例解释:“比如张穆,编写入册的有三篇文章。第一篇是容庚写的《张穆传》,较全面地概括了他的一生,具有代表性。而且容庚是东莞籍著名学者,体现了容庚注重乡帮文化,也由此说明我市早有学者参与研究;第二、第三篇分别是谢文勇和谢创志写的《论述张穆画马》和《张穆和他的诗》,这两篇文章分别从两个方面讲述张穆的成就。短短三篇文章,读者通过阅读,能大概认识张穆的个人生平及其主要成就,多角度了解人物特点。”
    【编辑故事】
    杨宝霖每月花一周
    到广州查资料
    按时间顺序排列,《东莞历史人物》是丛书的第一本。本书收编的人物为东莞籍,民国前出生的,当时具有社会影响力,并为当世推崇及后世研究的人物。本书分为上编(人物研究)和下编(人物小传)。
    知名文史专家杨宝霖主要负责《东莞历史人物》一书的资料收集和编写工作。杨宝霖介绍,符合编选条件的历史人物中,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多有现成的文字资料,这些著作和研究资料的作者有各大名校的著名教授和学者,也有国家、省以及市地方志、博物馆等的研究员,同时还有一些民间的学者。
    翻开《东莞历史人物》,杨宝霖亲自撰写的篇章也有不少。作为本地文史专家,杨宝霖长期致力于本地文史研究,可以说是编写本书当仁不让的人选。他说:“大多历史人物的撰写都是我几十年来积累的资料整合。在得知要编写此书后,我在家中从一个个纸箱中把原稿拿出来。为了让每篇文章更完整和准确,我每个月都有一星期到广州中山图书馆查找资料,重新校对。”
    《东莞历史人物》收编的人物由于年代久远,史料散碎,有些资料十分难收集。杨宝霖所撰写的人物,都是经过长时间、花心思的资料收集和考证而下笔的,几乎每一篇文章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其中的《嘉惠木鱼书的广东第一人——钟映雪》一文,杨老师前后花了十多年时间,更通过外国友人从法国、英国收集资料回来。通过撰写此文,他认识和结交了来自英国、俄罗斯和日本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更从他们那里获取更多珍贵的资料。
    “笨”方法搜集当代学人
    《东莞当代学人》入录的为在新中国培养成长的学人。对于为何在当代人物中只选取学术界人士,邓慕尧解释:“现代各行各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较多,我们单选了学术界人士这一部分,因为学人的资料文献较完整和准确,标准较容易厘定,而且学人在社会中有一定影响力,具有代表性。本书选取的学人接近150人。”
    为了收集符合编选条件的学人,通过多渠道收集人物名单。该书编委会委员、东莞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和文史委员会主任李炳球讲,为了尽可能完整地收集符合条件的学人,他们可谓想尽了办法。通过摸底了解,东莞籍的专家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武汉几大城市。在北京和广州,通过带有同乡会性质的组织,收集名单。北京第一批送上的名单就有18名;2002年正值东莞中学百年校庆,通过编写的校友档案,也收集了部分名单;在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中,通过同乡的互相介绍获取信息;更采用了一些“笨”方法,就是通过翻阅一些名校的专家名册、著名的人物词典、本市部分镇志等来查找。
    李炳球说:“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说较全面地收集了符合编选条件的学人的名单。而在这些学人中,有些已经有学者对其进行过研究,有现成的资料可供参考,而大部分是没有的。这样,就只能逐一联系其本人或其家属,希望他们能尽量多地提供个人的资料,同时更直接向其约稿。”
    李炳球表示,当这些学者得知要编写此书时,大多表现得十分支持。“生理学专家郑永芳教授写了8万字的资料来,后由于篇章有所限不得不删改。鱼类学家李明德教授,更是多次打电话来了解编书的进度,一再提醒要给他留一套。” 李炳球补充说:“也有部分学人的稿件由其家人或学生撰写。如介绍郑师许的文章,是其三名子女合写而成,从另一角度反映了其人格和学术成就。”
    邓慕尧对记者说,由于时间急迫,他来不及编写一本《东莞当代科技人物》,他相信科技界莞籍的专业人物也如学术界一样人才济济。他期望本丛书出版后,有更多后来人收集和整理东莞的人物收编成书,更全面地展示东莞的人文文化。
    编办主任亲自校对5次
    丛书无论从选稿到校对,都十分严谨。除了出版社编辑的校对外,邓慕尧个人先后校对了5次,其中从头至尾的完整校对有3次。邓慕尧说:“一本的校对需要两个月,三本就需要半年时间。3次就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在校对的同时,又发现有遗漏的人物需要补录,就这样边改边补充,让内容更准确更详尽。”



   来源:东莞日报2008-6-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1:35 , Processed in 0.07993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