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源出南高,且同时并存达三年,两者同一校园,同一校长,原班教师。教育思想一以贯之,学风校风,一脉相承。在南高江谦校长以诚为训、三育并重的基础上,郭秉文、刘伯明等一班教授,主张弘扬民族优良传统,吸收西方优秀科学文化,民主治校,学术自由,三育并举,逐渐形成了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精神和“诚朴、勤奋、求实”的校风。这种精神和校风在南高后期得到大力提倡,又在东大时期得到践行、充实和发展。
郭秉文主张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勉励师生为国分忧,为国尽力,使自己“具有国士的志节和风度,以国家为己任。”郭秉文长校时东大的校训是“止于至善”。这“止于至善”源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把“止于至善”作为校训,意在鼓励师生孜孜不倦、奋力以求,不断提高人生境界和学术境界,永往直前,永不自满。
罗家伦任中大校长时,提出必须树立“诚、朴、雄、伟”的学风。他认为:高尚的理想,认定的目标,伟大的使命,只有养成新的学风才能达到。罗家伦认为新学风的养成,须从“矫正时弊”入手,破而后立。所以,他为中央大学提出“诚、朴、雄、伟”四个字的新学风。这四个字要求师生为人、为学要以诚为本,诚心正意,朴实无华;要志存高远,胸怀宽广,以大雄无畏、不惧困难、坚毅自强、敢于争先的气慨和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超越自我、勤奋求学、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知识和品格。
“诚”,即对学问要有诚意,不把学问当作升官发财的途径和取得文凭的工具;对于“使命”,更要有诚意,要向着认定的目标义无反顾地走去。
“朴”,是质朴和朴实的意思。不以学问当门面、作装饰,不能尚纤巧、重浮华,让青春光阴耗费在时髦的小册子、短文章上面,而要埋头用功,不计名利,崇实而用笨功,树立厚朴的学术风气。
“雄”,是“大雄无畏”的雄。为纠正中华民族自宋朝南渡以来的柔弱萎靡之风。要扭转一切纤细文弱的颓风,就必须从“善养吾浩然之气”入手,以“大雄无畏”相尚,男子要有丈夫气,女子亦须无病态。
“伟”,是伟大崇高的意思。要集中精力、放开眼界,从整个民族文化的命运着眼,努力做出几件大事业来,切不可偏狭小巧,存门户之见,亦不能固步自封,怡然自满。
中央大学校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