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研组长的角色转变 | | |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并逐步落实。教研组长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中,教研组长的作用常被忽视,影响了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因此,在校本教研实践中,必须进一步转变教研组长的角色,使教研组长主动成为校本教研中的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引领者。学校教科研部门也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有效培养策略,提高教研组长的专业引领作用,提升教研组长的角色内涵,进一步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校本教研的研究品质,这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培养的一项基本工程。
教研组长的角色转变
1.由信息传达者转变为有效教研的组织者
在组织管理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许多教研组长对自已角色的认识比较简单,绝大多数仍然认为“传达上级有关部门精神,完成学校领导交办的任务”是教研组长的重要职责之一。教研组长一般只满足于上传下达,召集教研组成员完成一些教学常规工作,对学校能有个交代,但却忽略了教研组教师的核心任务是学科教学和研究。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成为研究者、教研组长成为研究组织者已形成共识,而教研组长如何成为有效教研的组织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科教研活动的质量以及学科发展的方向。因此,教研组长要由信息传达者转变为有效教研的组织者,引导教师从被动参与教学研究到主动参与教学研究,带领同组教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主要策略并付诸实施,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研组长首先要理解和把握学校及本学科教育教学现状、本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及时与组员沟通、达成共识,将研究计划落实为具体措施。可采用座谈、设问、比较、举例、假设等方式激发组员的思维,对观点、经验、不足等及时梳理归纳,积极营造教研活动的氛围,引导组员在平等对话中形成新的思想,重视全体组员在教研活动中的共同主体地位,激发全体组员参与校本教学研究的兴趣,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在教学研究活动中真正体验到专业发展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实现预期的目标。
2.从教研活动包办者转变为平等合作参与者
许多教师认为教研是学校和教研组长的事,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不认可,甚至产生抵触。在实际教研活动中,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材料的准备、活动过程的开展及最后反馈等任务,都落到教研组长身上。教师普遍存在出工不出力的心态,即便有主动参与者,也只是寥寥可数的几位,教研组长成了教研活动彻底的包办者。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活动,要能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集体学习作用,教研组长和其他教师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平等关系。组长在教研中首先应是积极的参与者,抓住本组主要的问题和研究专题,寻找切入口,引导教师认识到大家都是校本教研的研究主体,应该一起克服教研活动存在的困难或障碍,确保本组校本教研活动方案的有效推进;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自我反思,与同组老师一同探讨教学实践中共同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3.从单纯的教研统筹管理者转变为教学研究引领者
在日常教研工作中,教研组长由于需要组织教研活动、制订教研计划、分配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说课、公开课教学、评课,还要参与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组织引领工作,如教师进修、教师评比竞赛等,多少带有一定行政组织者的特征,也承担一定的管理者职责。因此,教研组长总体上的角色功能,是尚处于以执行为主的统筹管理者。
但是教研组长的职责重心并不在于管理,而是在于引导其他教师共同参与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凸显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重视教师研究和探索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研组长应由单纯的统筹管理者转变为引领研究者。在教学研究实践中,教研组长对教学研究的引领作用非常重要,组长要能坚持引领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把握课程理念、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激活和培育教师研究意识,构建对话与合作、反思与慎思的教研组文化等。
4.从按部就班的教学研究者转变为自我反思的促进者
在校本教学研究中,教研组长较多的是遵循传统教学研究方式,习惯于按部就班的教学研究思维和模式。
新课程倡导反思性教学,反思也是校本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由于受传统教研观念的影响,教师对教研的自我反思还没有形成习惯,需要教研组长机智、及时、善意的提示和帮助,促进教研组成员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逐步养成反思习惯。组长要引导教研组的教师通过“教研前反思→教研中反思→教研后反思”,即反思教研预设、反思教研过程、反思教研活动生成、反思教研经验,丰富教学策略,自主经营课堂实践,改进教育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因此,教研组长要勇于承担校本教学研究的责任,要由按部就班的教学研究者向自我反思的促进者的角色转变。
教研组长的培养策略
教研组长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要积极转换,但如何加强教研组长培养,提高教研组长组织引领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策略,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校本教研日常管理工作中,从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题培训
教研组长的培养首先要转变观念,既注重理论又结合实践。校本教学研究既需要教育科研原理的支撑,又需要专业教育理论的纵向引领。
为此,我们要求教研组长必须做到:每周读一篇教育文章、写一份心得;每周在固定教研时间内(每次活动半天,本组教师都不安排教学任务,作为教研组活动)组织一次本组校本教学研究活动;学校教研室统一安排各学科教研组长,指导备课组每周开展一次连续两节课的集体备课研究活动,并纳入考评之中,以规范化制度来约束活动的开展;每月完成一份教研反思。这些活动促进教研组长学习校本教研理论,提高学科专业素养,逐步内化理论,提高理论素养,以丰富的角色内涵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参与者、促进者、引领者角色的作用。
校本教研的理论与方法要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使之成为个人素养的一部分。教研组长必须要有不断增强的研究意识,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以校为本为研究核心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主动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逐步提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作为引领人,教研组长要具有对校本教研活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保持专业的敏感性,并主动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先进的理念来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使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对问题的探究从表面深入到本质,进行经常性的自我回顾、反思和小结,快速完成角色的转换。
2.角色模拟训练
为有效培养教研组长,我们开展角色模拟活动。在角色扮演中,让教研组长去体会、感悟不同角色,掌握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技能,加深对校本教研活动观念和方法的理解。在角色模拟培训中,教研组长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所学的技能和方法,尝试解决所扮演角色遇到的问题,如模拟检查组到学校检查校本研修工作,不同组长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模拟的过程中,组长可以感受不同检查人员对校本研修的看法,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等;模拟学校校本教研管理者,依据校本教研管理工作的需要,确立校本教研管理纲要、管理目标、活动策划和预计活动成果,并通过教研任务驱动的途径,在几个不同阶段安排若干任务,对每个任务的成果、完成过程和活动形式都能尝试作明确描述;组织同伴充分互动,围绕培训内容展开反思、体验和分享,进而思考问题的症结所在,接着进行模拟操作,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校本教研管理的对策,并制订出校本教研行动计划。角色模拟训练,使教研组长达到体会和感悟校本教研管理要旨的目的。
3.角色实战训练
在教研组长培养中,角色实战培训不失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教研组长工作经历中的隐性知识,使校本教研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采取的角色实战培训模式是“角色实践→录像观摩→研讨交流→内化升华”。这一模式由学校教研室深入各教研组,与教研组长结成工作伙伴,根据教研组长岗位特点展开角色培训,全程参与指导,提高教研组长岗位的综合技能,实施跟踪培养。具体方式是由教研组长制定本组校本教研活动方案,然后按照既定的行动计划组织组员进行研讨。教研室派专人对教研活动过程进行全程录像,然后组织不同学科教研组长共同观看每个活动录像,再进行研讨交流,从录像中分析校本教研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效果反馈评估。教研室进一步帮助教研组长把握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几个关键环节,如主题分析、教学问题的探讨和行动计划的修改等,对校本教研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点拨,使组长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产生共鸣,相互借鉴模仿,释疑解惑,对所学的方法和技能有更深刻的体会,达到灵活运用和内化的目的。
4.加强教研组长自我研修的引导
培养教研组长,除了学校教研管理部门有计划地加强培训外,还要引领教研组长学会自我研修,提高自我研修的能力。
对校本教研问题的发现、教研专题的确立、教研活动计划的制定、教研活动的组织、校本教研专业引领的寻找等,都需要教研组长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研组长培养过程中,要引领教研组长加强自主学习、提升自我研修能力,加强横向联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当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研组长的角色转变将会更加科学,教研组长的培养方式及策略也会更加优化,校本教研的成效也将更加突显。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一中集美分校 福建省厦门市松柏中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