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杵糍粑 文/周天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7 09:0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杵糍粑


    我的家乡在富饶的江汉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冬至过后,年味渐浓,“腊二八,杵糍粑。”

母亲将糯米倒进簸箕里,拣出没有碾着的谷子和米里的沙子泥渣,再用米筛筛一遍,经过母亲筛选后的糯米,粒粒饱满光洁,圆润如珍珠。

    母亲和奶奶将糯米浸泡在大木盆里,当浸泡的糯米发涨后用筲箕将水沥干,装入甑子。  奶奶坐在灶膛边添柴禾,跳跃的火焰映着奶奶慈祥的脸,醉人的糯米饭香溢满整个屋子,飘着飘着同另一家的糯米饭的香味撞了个满怀,整个村子就弥漫在糯米饭的清香里。

    清早,爸爸和隔壁的伯伯就忙开了。把置于屋角那沾满灰尘的碓窝(石臼)抬到我家院子中央洗净、垫稳。取下放在阁楼上的杵棍,摆放好摊糍粑的案板等。一切准备就绪,打糍粑就要开始了。

    院子里热闹起来了,左邻右舍的壮年男人,后生小伙子,还有小孩都过来了。母亲热情地招呼着来人,沏茶、装烟,还用洁白的碗装白糖放在案板上。等到厨房里糯米香越来越浓,糯米就蒸熟蒸软了。父亲就甩开膀子大喝一声提起那热气腾腾的甑子,母亲用瓢把糯米饭盛到碓窝里。碓窝中部凹下,酷似半个鹅蛋壳。

    松软的糯米饭一倒进碓窝里,早候在一旁的男人们,脱衣捋袖,提起置放在水桶里一米二左右的杵棍。先围着碓窝边杵,待到米粒渐变模糊且有粘性时。拉开架势,左腿弓,右腿箭。杵棍急骤地上下杵动,相邻的两人杵棍此起彼落,你顺着我的杵棍杵下,我提杵,我顺着你的杵棍杵下,你提杵。并且逐渐移动杵棍落点,这样就避免没杵到的是糯米,杵久了的却成了糊糊。伴着粗重的喘息声和杵棍落在碓窝里的沉闷声,糯米慢慢变得粘稠。杵棍起起落落,人们边杵边转,孔武有力。



    当杵得看不到米粒时,就由两个有经验的用杵棍把糍粑翻个边,两根杵棍把糍粑高高挑起,有人往碓窝里用湿毛巾抹水,两人大喝一声,那一团洁白的糍粑像孙悟空翻了个筋斗,“啪”地砸进碓窝里,那没杵到的糍粑底正好呈在上面。若是失了准头,不是落在碓窝沿上,就是掉在地上,没有十足把握,最好不要逞能。翻过来的糍粑继续杵,直到整个糍粑里面没有米粒了,整个糍粑都融合成一摊糯米泥了,糍粑差不多就杵熟了。虽寒冬腊月,大家却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杵棍陷在糍粑泥里,没有力气拔起。是谁吆喝一声:“蹭棍!”你杵棍起时我杵棍就顺着你杵棍杵下,配合默契,此起彼落,杵棍互蹭时“嘣、嘣”声响成一片,更激烈了,打糍粑的活儿也就达到了高潮。有时一不小心,谁的棍子打到地上,每当此时,笑声连天,但主人绝不会怪罪。



    终于好了,两个后生用杵棍抬着打好的糍粑,轻轻地放在爷爷准备好的锡脸盆里。用手抓住盆里裹糍粑的布边把杵棍上的糍粑泥脱下来,若没脱干净,打下一个糍粑时就会粘得一塌糊涂。有时大人会给棍子上的糍粑泥让孩子们啃,隔壁的二娃子啃得最凶,鼻涕都粘在了杵棍上。或抓一坨糯米泥给旁边看的孩子醮着案板上的糖吃,这东西小孩吃多了会消化不了,大人们总叫我们孩子到一边去玩。

    把杵棍放在盛水的桶里后,这批人便去一旁抽烟喝茶,稍作休息,议论着这糍粑白得像猪油似的,来年我家也种这糯米种。比谁的杵棍蹭得干净。另一批人严阵以待,轮番上阵。爷爷开始用锡脸盆做糍粑。用一个大包袱包住糍粑使劲地揉,解开包袱“啪”的一声就倒在了案板上。高高隆起的糍粑向四周蔓延展开,摊在案板上渐渐变成一个白色的大轮盘。
        

    左邻右舍几家打完之后,后生们又抬着碓窝到下一处去了,从村头一直打到村尾,就这样热闹了整个村子。打完糍粑,大家凑来腊货,欢天喜地、酒肉饭饱把家还。



    第二天,案板上的糍粑摊得更大更圆了,用手一摸,变硬了,光滑得像一面镜子。除了留两个要送给城里的姑姑外,爷爷把刀摸得霍霍地响,爷爷跨在高板凳上,凳头放着一个大糍粑,先平分两边,我在一旁帮爷爷扶着糍粑,爷爷把糍粑切成很多小块。奶奶就把糍粑整整齐齐地装进大水缸里。在缸里搁上一段时间,发南风了,就给水缸加上水,把糍粑泡起来。浸泡糍粑的水很有讲究,立春之后的水是不能用来浸泡的,否则,过不了多久糍粑就会发酸。
      

    吃糍粑可煎可煮,用蛋煎,放点肉末葱花,香死人了。糯米酒煮糍粑,里面还打几个鸡蛋,那可别有一番滋味。那时农村是用的稻草灶,奶奶就经常在做饭时给我们全家在灶膛口烤糍粑,奶奶烤的糍粑两面都金黄金黄的,一点都不沾灰,像现在的面包条。外面脆脆的,里面是空的,包以白糖或咸菜或腊肉腊鱼腊豆腐之类的,满嘴留香,吃在嘴里,乐在心里。有时我们自己烤就会烤得糊生灰(烤糍粑只能用文火慢烤,猛火会烧糊外面,里面却是生的。你没把糍粑立稳,倒下就会沾灰。)天冷时,我们小孩子也拿糍粑在火坑边烤着吃。春耕开始,爷爷和爸爸每天都要吃几大块糍粑,这样干活肚子才会耐饿些。我家糍粑打得多,一直能吃到五、六月时,由于保管的好,味仍如初。
   

    现在乡亲们不打糍粑了,杵槌落在碓窝里的声响已尘封在村口的那口老水井里了。虽然我在南方的超市也常买糍粑吃,但总吃不出童年记忆里糯米糍粑的那种滋味。少了打糍粑的场景,也少了幅乡里乡亲互助和谐的画图。



  “腊月八,杵糍粑。”梦里水乡,我还依稀记起那句歌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7:19 , Processed in 0.06308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