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看不起另类武汉人
你知道武汉的由来吗?笔者小考,嘿嘿,上不了桌面。武汉,顾名思义就是有武功的男人。古代江夏郡的人多来自长江船上的船夫。船夫男人也,要在岸上打开并建立码头,有些鲁汉自吹有武功,别人不敢惹,因此,鲁汉占据的地盘称武汉。鲁汉不是读书人,多数品行低劣,从遗传学的角度讲他们的后代好不了哪里去,都是些油嘴滑舌、欺诈刁钻之辈。我说的另类武汉人大多是地道的武汉人,不是后来在武汉工作的人。我在武汉读过几年书,毕业后也常去武汉,武汉有我的同学和朋友,跟我长期来往的同学和朋友的祖籍都不在武汉,祖籍是武汉的武汉人我决不来往。我和大家讲几个小故事,让你进一步认识另类武汉人的德性。
故事一:上世纪70年代,阶级斗争抓得紧。有一个“有历史问题”的干部下放到我省某县农村劳动改造。由于该干部“有历史问题”,村子里的人都跟他“划清了界线”——不肯接近他。一次,干部病了,几天吃不下饭,村子里大多数人不搭理他,连问候他的话也没有。村北头一老汉看他病得可怜,冒着政治风险杀了一只鸡煨成汤送到他的床前,他感激地对老汉说“你是个好人哦,象我这样的人你还这么关心”。自此喝了鸡汤后,干部的病就好了。后来,干部被平反并官复原职的回到武汉去了。几年后,送鸡汤的老汉为孩子的事去武汉找干部帮忙。去之前,老汉特地准备了一大筐咸鸭蛋为干部送去。去汉的那一天,老汉很早起床,高高兴兴乘车到达武汉。因为不知道干部所在单位的地址,问了好多路人才找到了干部的工作地点,可惜已是中午12点多了。门卫说干部下午3点上班,老汉只好在门口等着。好不容易等到下午3点多钟,干部上班来了,老汉很是高兴。可是,老汉向干部打招呼时干部象不认识似的。老汉怕干部“贵人多忘事”离他时间久了忘记他了,有意地自我介绍并提起往事以引起干部的注意。老汉说“我是某县某乡某村的”。干部答“哦”(第一个“鹅”)。老汉怕干部忘记他的名字接着说“我是某村子北头的某某”。干部略有所思地答“哦”(第二个“鹅”)。干部继续前行。看来,干部似乎真的忘了下放劳动的事。老汉继续说道“您那次病了好吓人罗,我还给您送过鸡汤嘞”。干部回答“哦” (第三个“鹅”),看着老汉挎着筐篓突然停住脚步说“我现在有点事,我的家在某某路某某街某某楼某某号,你去玩哈”。说完头也不回地上楼去了,老汉站在楼下发呆。
老汉想,城里的干部怎么人之常情就不懂呢?见面也不问问我吃过饭没有,我空着肚子等了大半天嘞。我大老远的跑到这里来,也不问问我有什么事。我一个乡下人,从来没有来过武汉,说了一大串地址号码,我往哪里去找哇。老汉越想越气,自语道“老子不求他了”,望着一筐鸭蛋更生气立马摔在地上“给哪个混蛋吃呀”。老人愤愤地回到家里,见人就讲去汉找干部的经过。从此,《一只鸡换三个“鹅”》的故事在当地传播开来。
故事二:地道的武汉人大多爱说脏话,语气轻的“你犯贱”、“你活的不耐烦”等。语气重的“把妈养的”、“biao子养的”等。好多年前,我的一个小同事跟我一起去武汉玩。一路上,我嘱咐他“有的武汉人很坏,你不要乱跑”。可是,到了武汉他就把我的话忘了,我们在武汉商场买东西时,他一个人溜到街上去。他刚下去就碰到一个男青年手里拿着一件衣服叫卖“卖毛衣,10元一件”,小同事想:这么便宜的毛衣?自己刚参加工作正缺衣服,好奇地走过去瞧。卖衣青年看到他是一个人,听到他是外地口音,连忙塞给他一件说“便宜,买一件”。小同事掏出10元钱给他,卖衣青年又伸出手说“钱不够”,同事说“你不是说10元一件吗”?卖衣青年不耐烦地对旁边的人(跟卖衣青年一伙的)说“你们说哪有10元钱买毛线衣的?”紧接着几个人走过来帮腔“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呢?10元就是100元,你量。”小同事连忙说“我不买”,“把妈的,你耍我?”,硬是逼着小同事掏100元钱买一件棉线衣。小同事知道受骗连忙告诉我们,我们追出来后,卖衣青年早已逃之夭夭。
故事三:武汉老仔更不可沾,技高一筹,老奸巨猾,阴险狡诈,无理也能争出有理来。还是那一年,我另一个同事开着吉普出差武汉。因为是夏天,天气炎热。到武汉后,口渴难忍,看到路边撑阳伞的老仔在卖汽水,同车的三个人下车后每人在老仔的推车里拿一瓶汽水喝。喝完后,同事掏1元钱付款(当时小瓶汽水是两毛钱一瓶)。老仔说“一块五一瓶,你量”,同事说“怎么这么贵?”,老仔答“就是这个价,嫌贵就莫喝舍。”态度凶狠。其他人见太不公平多说了几句,老仔气得要砸车。同事见状,连忙掏出5元钱买安。老仔气势汹汹地嚷道“下车拿着汽水就喝,又不问个价钱,还说贵,不懂规矩。”老仔漫天要价,还说人家不懂规矩,理由十足。
故事四:游贩如此,商店的武汉仔也不是好料。我的一个朋友的妻子在武汉大街上走,看到一个布店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涤卡布, 8元一米”。朋友妻子感觉很便宜,一下子撕了15米。结账时,营业员要270元。朋友妻子疑惑地问“算错了吧?”(当时涤卡布一米不到12元)营业员答“没错,18元一米,15米,一共270元.”“牌子上不是写着8元一米吗?”“8元一米那是布头,15米长就不是布头,条布是18元一米。”朋友妻子自知受骗上当说“不要了。”“不要?我已经撕了,你给我连上。”“我只有250元钱。”“给我吧,算我倒霉。”看看,眯着良心宰别人还自认倒霉。幸亏那时的车票便宜,不然,朋友妻子仅剩的几块钱还回不了安陆哩。
故事五:从来没有来过武汉的人被另类武汉人耍了可以想象到,而我这个在武汉混过几年并且常来武汉的人也差点受骗。
一次,一个在武汉工作的同学病了,我特地去武汉看她,在一个水果亭买水果。水果亭两边有许多卖水果的摊子,我知道在摊子上买东西更容易上当,因为摊贩是流动的,耍了你就走,想找也找不到,所以我常选择到固定的商店或亭子里买。当时周围的苹果价格在2.4-2.6元之间,我看到亭子卖的苹果价格是2.5元一斤,我决定在亭子里买。挑选苹果前我问店主“是二块五一斤舍?”店主应声“是的。”我往盘秤上捡苹果时,把压在写着“二元五角”的标签下的苹果拿起来后,“二”字下面还有一横,这就是说标签上原来写的是“三元五角”,店主有意将“三”字下面的一横用苹果压着,使买主看同周围同样价格,然后再来跟买主扯价格皮。我意识到碰着另类武汉人了,想着怎样对付他了。
我买了10斤苹果,付款时店主说35元,我大声吼道“我看到标签上写着两块五时才过来买的,你把“三”字下面的一横有意写开并用苹果压着变成二块五招来买主,付款时你又按三块五算,你别跟我来这一套,不要把我当外地人宰,我在武汉呆过几年见的多哩。”说话声招致两边的摊贩望着我,我继续说道“做生意要讲点诚信,你看看周围摊子里的苹果哪有超过三元一斤的?”。这时,亭子里面的女店主走了出来,象是跟男店主说话“算啦,卖给人家。”我给了25元钱,提着苹果就走了。事后,我庆幸我买苹果之前言定了价格,若盲目地买,店主会说你看了标签上的价格的,跟他扯横皮。
值得欣慰的是武汉越来越大,在武汉工作的外来人员越来越多,也许是外来人员的文明感化或遏制了另类武汉人的德性,这些年来我再也没有听到和碰到过敲诈外地人的另类武汉人。
(声明:看官若知晓笔者讲述故事中的人名、地名,请不要在顶贴中披露) |
|